APP下载

基于非遗文化意境符号的展示设计研究

2021-08-31范俊孟婕

河北画报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参观者空间设计意境

范俊 孟婕

苏州缔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非遗文化的意境符号,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见到非遗文化的展示设计。可以是在空间中,博物馆中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展示设计进行研究。

一、空间研究

(一)空间的类型

1.非遗文化综合馆

非遗文化是根据当地政府和当地文化遗产进行的专门规划和建设。各个地方的非遗文化都是具有独特鲜明的特色,将它们进行集中展示,是一个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化展示空间。它代表了各个地方的非遗文化项目,同时,这也是我国非遗文化意境符号的展示方式之一。这种展示方式是将每个地区的非遗文化集合在一起,通过非遗文化项目的不同需求,将其展现形式多样化。以此来形成具有意义的意境符号。

2.非遗文化专题馆

非遗文化专业馆是将各个地方的固定的非遗文化项目和遗产作为整个专题馆的展示对象,我们的空间设计也只为这一个非遗文化项目进行展示服务。在非遗文化的展示内容上进行深入的设计和专业的保护。固定非遗文化的设计主题,并以此进行展示,将它与其他非遗文化进行展示设计对比,在其对比过程中进行布置和形式的改变。构建更加清晰,有条理性的展示设计。

3.非遗文化博览园

将不同的非遗文化主题进行在不同的展厅,它们集中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展示。他们大概展示的形式是形成类似于旅游景区的风景园区,形成非遗文化的博览园。在博览园内定期进行非遗文化展示和一系列的非遗文化活动。还有特定的区域供游客进行休息,让游客能够更好地观赏和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二)空间展示设计特征

展示空间是人们为了展示一种特定的物而设计的空间,以此空间来将这些非遗文化进行展示和供人观赏和了解。但是这个空间是暂时的,人们在进行参观的时候,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在空间内的变化和时间上的不同变化,而人们在这样的空间当中,他们的参观状态和体验也会有所不同,设计的展示空间也是完成展览信息的重要载体,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计特征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非遗文化有自己的载体,另一方面,除了本身的载体之外,更重要的是,非遗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信息。通过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传递给每一个参观者,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对于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来说,展示空间是给非遗文化的精神提供了一个寄托的载体,将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情怀进行传递和传承。非遗文化展示关键在于要不断地传承和宣扬发展,要让人们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性,同时也要突出非遗文化在历史潮流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人在非遗文化中的创造价值和主体地位。

二、非遗文化空间展示设计方法

(一)尊重文化

要更好地创造非遗文化的意境内涵,首先我们要尊重文化,在展览设计的过程当中不能只看到文化的本身。物品不只是物品,它承载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它具有强大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非遗文化是我们人类文明经过不断的蜕变而得到的历史文明,它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精神和崇拜,它是对外展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文明。我们要将其不断的传承,可以创新的手段,将其展现在世界,让世界各国和我国人民都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非遗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意识,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二)结合技术

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设计非遗文化,让他们的特色和内涵能够更好地被人们知道和更好地展现出来,能够让参观者更加直观和更加真实地了解到非遗文化。我国现代数字化的技术发展,为此提供了良好的保障,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展现了二维平面,三维空间,四维时间和各个维度之间的一些综合性展示,让非遗文化更好,更科学地展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通过这样创新的表现和展示,能够让当代的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并且更加容易理解,可以很好地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体现我国的民族文化。

(三)突出工匠精神

非遗文化当中,我们要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播,我们的非遗文化是经过不断的演变和进步,从而走到了今天。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我们工匠的不断创造和改进,才让我们能够知道这些非文化,得到了这些非遗文化的宝藏。突出工匠精神,不仅是体现在展览设计当中,同时也让大众能够了解工匠精神,通过叙事内容,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知道工匠精神,从而影响参观者和更多的人。

(四)以人为本设计

非遗文化在进行空间展示设计当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参观者在对非遗文化的了解和想法上都有着不同,他们所期待的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非遗文化展示的设计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根据人们的喜好和观赏习惯进行针对性地设计,同时也要对展示的物品进行安全保护,防止遭到破坏和损伤。为了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设计,也需要融入一些趣味引导,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引导参观者进行了解和增强,参观者与客体之间的沟通。

(五)增强互动性体验展示

为能够更好地将非遗文化进行空间设计展示,增强空间设计的可能性,让空间设计以参观者的角度和目光去对非遗文化进行调整,更好地使其非遗文化信息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和让人们知道。由于很多展示关注的是与参观者的互动,所以在空间展示中,人们将会被不同的形式和现象所吸引,从而不知不觉地进入空间展示体验当中,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非遗文化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三、非遗文化展示空间设计分析

(一)空间风格设计

空间风格设计的表现方式主要是以互动来进行。从参观者的视角和角度出发,设计出与参观者的互动活动,并提供一定的互动体验。让观众和更多的人都能够更直观,更透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好地展现形式,可以给他们的视觉上带来一定的震撼,从而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印象,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接受非遗文化,甚至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能够了解并接受非遗文化。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助当今发达的大数据提供信息共享的方式,加快和加强非遗文化的传播速度,并为人们提供便捷的知识渠道和观赏渠道。让更多人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非遗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空间规划设计

空间规划设计是将展现的物品进行一定的分类,然后将其分布在空间区域内进行展示,从而展开与其他空间的关联,以此来获得展览的最好效果。空间的排列组合,是通过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形式进行排序,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但是我们在独立的空间中也可以,有单独的,个体形式存在。在整体的设计空间当中,需要符合大众的心理和观赏要求,通过专业的空间排列和分布,从而让展品有一定的层次感,帮助观众有一个最好的观感。在空间设计展览当中,要突出主体地位,将主要的物品进行突出展示,丰富空间展览的多样性,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产生心理波动,在观赏过程中能够投入和产生情感。这也是非遗文化意境符号的表现。如果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空间展示,在长时间的观赏下和冲击下,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空间展示描述设计

在空间的设计和划分上,要严格的控制空间结构和内容的设计,要在一定的空间内对其进行设计和特定的规划设计。设计的内容一定要能够充分地表达展览物品和相应特征。利用空间的优势进行规划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构成来进行不同的设计,创造出一定的立体效果和视觉印象,为大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观赏感受。减少由于设计问题而带来的视觉疲劳,同时也要注重于装修设计的选材,能够提高参观体验和感受体验,从而更深层次地向参观者展现非遗文化,同时也给参观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四)功能区流线设计

在展示区内,要创造出一定的立体效果,以及有对比度的一些造型,减少因设计问题带来的视觉疲劳。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展示的立体效果,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大众的总体感受和总体体验进行选材,在安全和科学的背景下,提供一些体验和活动。在这样的设计当中,可以更好地给参观者带来更多的时间进行了解非遗文化,表达出更多有关费用化的信息。同时也让整个观赏和展示过程更加的轻松且富有条理性,能够充分的宣传和传承非遗文化。不仅仅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更好的观感,同时也让我们的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并且可以更好地体现非遗文化的意境符号。最后就是在整个观赏的路线中,要为游客提供指示牌,以及观光车。以便游客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和更快地找到想要去观赏的地方,节约游客的时间,提高观赏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遗文化的意境符号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通过对非遗文化的空间展示设计进行一定的探讨之后。我们可以知道通过非遗文化的空间展示设计,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和游客都能够了解到非遗文化,并且与非遗文化进行密切接触。从而更好地将非遗文化传播和传承下去,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和传扬我们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承载着我们祖辈的智慧和汗水,因此,我们要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空间展示设计可以更好地对非遗文化进行保护,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以将非遗文化的展示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当做空间展示设计的研究方向,站在参观者和游客的角度和感受之上,以此作为切入点和重点,对空间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来给游客提供一个更好的观感,让空间展示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我们应当结合现代化的元素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大众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非遗文化和了解它们。在这样的基础上,借助于一些大数据和信息技术来帮助人们更深层次地去了解,这也为一些工作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希望我国的非遗文化的意境符号能够通过更多的形式展现出来,让非遗文化能够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并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参观者空间设计意境
最美的蝌蚪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脑洞大开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