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与文艺评论工作导向

2021-08-30胡晓军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艺群众工作

胡晓军

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发起与成立,是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党的先驱们的倡议、领导和身体力行地倡导科学民主的新文化,彻底批判封建落后的旧文化,得到了以青年知识分子群体为主力的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响应,使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晚清、辛亥革命后的所有文化运动相比,不仅更加轰轰烈烈,而且有了重大的突破和极大的拓展,从谋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利益,拓展为谋求全民和民族整体的利益;从追求个人和某些群体的解放,拓展为追求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新文学领域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实现全民族利益和全民解放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得到了党的先驱们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尤其注重运用评论的方法倡导新文学、批判旧文学;传播新思想、抨击旧思想,对文艺评论所注入的力量甚至超过了对文艺创作的组织。这一阶段应视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的初步确立,让五四新文化运动最终成为一场真正伟大的运动。30年代,党领导的左翼文艺崛起,对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所投入的力量总体趋于均衡;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文艺创作和评论齐头并进,其中文艺评论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面简称《讲话》)为高峰。《讲话》既是一篇全面阐述当时历史时期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又是一篇理论联系实际、兼学理元素与现象分析为一体的文艺评论文章。50年代,以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标志,新中国文艺继承并发展了《讲话》“为工农兵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定义,提出了“创造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的口号,人民导向得到更充分和更广泛的体现;而“双百”方针的推行,在创作与评论两方面都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政策和制度的保障。60年代中期,伴随文艺创作出现左倾乃至极“左”的现象,文艺评论同样出现了以政治性凌驾甚至替代文学性艺术性的问题。80年代前后,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为标志以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提出,使人民导向更全面和更深远,标志着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直延续到21世纪和新时代。总之,无论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改革开放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直注重对文艺评论的领导,根据不同时代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将文艺评论的原则性与时代性、规律性和针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历史阶段都有所侧重、变化,也曾出现失误或错误,给文艺创作和评论的规律乃至受众的多元多样需求造成了影响,但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始终贯穿不

变—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永葆初心的重要体现。

各历史时期党对文艺评论工作的导向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党的创始人便开始了以评论开展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工作。陈独秀以《新青年》为主阵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其中以《文学革命论》为代表,宣扬“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的“三大主义”,为社会大众而文艺的理念呼之欲出。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为主阵地,在文学观念上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最紧迫的课题。如《劳动教育问题》一文写到,民主的精神“不但在政治上要求普通选举,在经济上要求平均分配,在教育上、文学上也要求一个人人均等的机会,去应一般人知识的要求”“现代的著作,不许拿古典的文学专门去满足那一部分人的欲望,必须用通俗的文学法,使一般苦工社会也可以了解许多的道理”。又如《青年与农村》一文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进一步强调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以激发人民伟力的作用。陈独秀、李大钊与瞿秋白、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早期领导人对文学运动的言论、对艺术思潮的评论,是党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文艺理论和评论成果。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通过《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总结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确定了新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性质并将文艺作为其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提出了“文化生力军”的名词,不仅包括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而且包括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雕刻、绘画……生力军“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毛泽东尤为重视文艺创作及评论的作用,强调“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1两年多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指明了文艺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为全体进步文艺工作者与时代、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路线指引。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毛泽东特别要求党领导下的文艺“更好地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通过《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强调了向社会生活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并推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方针,对《讲话》精神作了人民性显著的强调与时代性鲜明的弘扬。毛泽东文艺思想照耀了中国革命及社會主义建设初期的文艺工作,鼓励了几代革命的、先进的文艺工作者开展创作、理论及评论,成为了新中国文艺评论工作的源动力和指南针。

改革开放以后,党对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文艺工作,作了与时俱进的表述,而对“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坚持则是一以贯之的。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提出了“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等重要论述,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3文艺评论又被称为“理论在作品上的体现”“文艺社会教育的媒介”,邓小平对整个文艺工作的要求,当然包含了对文艺评论及评论工作者的要求,包括“应当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及其他有关同志相互合作”“按照文艺属于人民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积极创造给人以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的作品”等,这些要求与政策举措配套后,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解放、文化开放、创作繁荣、评论丰茂的基石与保障。

2001年12月,江泽民在中国文联七大、中国作协六大开幕式上致辞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个真理,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充分认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4“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才会有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才能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用以教育人、鼓舞人和鞭策人,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自己的贡献”。“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都是指向了人民,是对邓小平文艺理论的进一步坚持与发扬,是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进一步指导和要求。2011年11月,胡锦涛在中国文联九大、中国作协八大开幕式上指出,“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艺术之树才能常青”“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这些责任,当然既是文艺创作者的,也是文艺评论工作者的,都必须“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

综上所述,从“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从“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到“三个代表”“向人民群众学习”,再到“以人为本”地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发现,在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大半个世纪中,一直强调从人民的创造中获得动力、从人民的实践中得到营养、将所有的文艺创作和评论成果都归功于、归属于人民。这深刻而广泛地体现了人民导向是党的宗旨、立身之本、执政之基。这是党领导文艺评论工作一以贯之的精神,也是党对全国文艺评论工作者一如既往的要求。

众所周知,评论和创作犹如文艺工作的车之两轮或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历史证明,中国的红色革命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从来离不开客观、公正、健康的文艺评论的作用。正因如此,党在各个历史阶段对文艺工作的导向要求,都是对文艺评论工作、文艺评论工作者的导向要求。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必须切实加强、改进、发展和繁荣文艺评论,其前提与核心,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贴近社会生活的本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彰显时代发展的精神。

新时代党对文艺评论工作的导向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工作,包括创作、评论都作出了大量既忠实继承、又富于创新的论断,体现出既具原则性,又具时代性的要求。这些论断和要求,主要集中于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等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及多次批示、指示和信件中。在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论述中,习近平深刻地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方向、原则要求、使命任务、工作重点,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一系列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科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历史逻辑与发展规律。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文艺理论,也为当代的文艺评论工作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需要注意的是,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文艺评论工作领域重视力度最强、具体要求最细的。他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 在总体上,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在具体做法上,要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在评论精神上,要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他说,“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一点批评精神都没有,就不是文艺批评了”“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批评家要做‘剜烂苹果的工作,‘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习近平对文艺评论工作的要求是深刻和全面的。具体包含以下要点:第一,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作为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职责;第二,是树立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深入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广泛吸纳世界文化成果,努力争取文艺评论的创造性转型创新性发展;第三,是始终坚持社会效益,推动文艺评论工作在风清气正的道路上繁荣发展。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以此武装头脑、引领行动,牢牢把握核心要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通过学习领会贯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将学习领悟的成果切实转化为增强文艺评论领域“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的政治、思想和行动自觉,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今年正值建党百年。我们认为,當前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一大工作任务,便是梳理我党在各历史时期领导文艺评论工作的宝贵经验,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现实及规律,直面当前文艺领域的重大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问题,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展示中国力量,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持。其中最核心、最本质、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评论导向,内涵深厚,外延丰富。若要真正掌握这一导向,必须按照习近平所说的“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的论断,在思想上不仅要将人民作为文艺评论的评价者,而且要将人民作为文艺评论的创造者来看待。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包括文艺评论在内的所有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更多、更广,这才是文艺评论得以提升、进步、发展,不断出大作、力作、佳作的前提条件、根本原因和最终归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最为深刻地理解“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真理,才能完全明了人民是文艺评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一言以蔽之,一部好的文艺评论作品,不但需要经得起人民的评价和检验,且从本质上说,无一不是属于人民的创造。正是以人民为创造者的文艺评论作品,才能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号角,真正反映社会发展的风貌,真正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和社会的趋势。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高速度、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大标志。从文艺评论的角度对这一重要论断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其物质性的内容,更要看到其精神性的内涵;既要看到对创作的需要,又要看到对评论的需求;既要看到人民群众对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要求,又要看到人民群众自身对文艺评论的愿望、潜力、能力的展现。这应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文艺评论工作、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觉悟、政治站位和文化理想。

然而,通观当前文艺评论工作,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存在著大量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看表象的偏多,看实质的偏少;说好话的偏多,说真话的偏少;就事论事的偏多,引导引领的偏少;躲避责任的偏多,道德担当的偏少……距文艺评论的健康和繁荣,距对人民需求的满足和赞赏,有相当大的空间。最重要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飞跃、传播方式的转变、接受习惯的更新,文艺评论原有的授受格局正快速解体,文艺评论当下的主体人群正快速扩大—无论作者还是读者。新时代的文艺评论工作,必须增强敏感性,提升鉴别力,面对新形势、新趋向,提出新策略、新目标,特别是要研究好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对文艺评论提出的新要求、新标准,推动文艺评论理念方法、传播手段、交流平台和评论生态的全面创新,探索、构建既具高度专业性、学术权威性,又有广泛群众性、社会影响力的文艺评论新平台、新格局。

从首届“傅雷杯”看对导向要求的践行

基于上述认知,进而付诸实践,我们在首届“傅雷杯”全国文艺评论征文大赛(以下简称“傅雷杯”)的策划、组织、运作上,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求作了一定的践行。

首届“傅雷杯”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市作协、浦东新区文旅局、浦东航头镇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从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历时一年左右。大赛筹办之初,正值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我们认为,这一个论断和四个要求,是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系列讲话精神的再强调和再发展,为当下文艺评论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首届“傅雷杯”共收到符合征稿要求的作品153篇,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数量虽不多,范围却很广,特别是从获奖作者的身份和背景看,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两个类别。

首届“傅雷杯”的举办,也是近年来上海文艺和文化群团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延伸手臂、扩大覆盖,切实增强党的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自2016年群团改革试点以来,市文联、市作协、市评协等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调研了本市文艺评论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做好评论工作的规律和趋势,突破了“专家协会”的传统模式和“精英圈子”的固化思维,更新服务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下沉工作重心,改善工作方法,努力推进为“家、者、界”服务的均衡度,一方面保持上海作为文艺评论重镇的地位和影响,保持“前浪”的高度和力度;一方面发现、培育更多新的文艺评论人才,为他们提供业务成长的机会和价值实现的平台,提升“后浪”的能力与活力。与此同时,我们加强了对业余文艺评论工作者、爱好者的关注度,运用互联网发表、开放式讲座、评论家与爱好者互动沙龙等形式,让评论回归社会,服务大众,将社会公众的评判度和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度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主要标准。群众在哪里,群团工作就应该到哪里、在哪里。通过首届“傅雷杯”,我们清晰地看到群众正向文艺评论“行进”和“扎堆”,征文的过程和结果,表明我们较有成效地鼓励了群众文艺评论的热情,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的要求不断前行。

另一方面,群众文艺评论的繁荣和发展也能倒逼文化群团深化改革、实现进步。通过向社会开放、向群众学习,文化群团和专业协会能进一步“转职能、转方法、转作风”,文艺评论工作者能自觉地转变学风、文风、评风,实现与社会诉求、群众期待的一致。我们进而认为,通过文艺评论工作,让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更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只是初步的任务;而让人民群众更主动地对作家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评判,做到两者相向而行、融为一体,才是最终极的使命。

毋庸置疑,文艺评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拥有塑造灵魂、改造灵魂、升华灵魂的神圣使命,一切有志于和从事于文艺评论的人们,无论“圈内”还是“圈外”都是人民的一分子,都在为人民努力奉献和辛勤奋斗。

猜你喜欢

文艺群众工作
1942,文艺之春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不工作,爽飞了?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浪漫雅痞文艺
选工作
节日畅想曲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