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志视角下的红帮裁缝技艺传承与保护研究

2021-08-28章瀚文

流行色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成衣裁缝服饰

摘要:本篇文章通过介绍影像志视角下的红帮裁缝技艺传承与保护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影像志视角下红帮技艺的传承,红帮裁缝通过自身的发展、改良、传承、研究保护、利用现代手段创造出全新的契合民族特色的服饰新特点。红帮裁缝在新的时期遇到新的机遇,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通过新型媒体进行传播与保护和利用,最后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开发更多符合传统特色的文创产品,筹建红帮文化博物馆,打造时尚服装产业基地。

关键词:影像志;红帮裁缝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video volunteer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HongBang tailor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and research skill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in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log Ho ngBang memory heritage, HongBang  tailor through its own development,improvement, inheritance,the  pr otection and use of modern means to create the new agree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lothing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Hongbang tailors meet new opportunities to spread, protect and utilize excellen t intangible culture through new media, and finally give full play to the brand influence of intangible cultur al heritage culture,  develop more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n line with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il d hongbang Cultural museum and build fashion clothing industry base.

Keywords: Imageography; Red tailors

隨着科技的进步与新兴媒体的发展,红帮裁缝记忆的传承与保护需要跟上时代快速进步的步伐。红帮裁缝技艺在历史服饰沿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其精湛的技艺、优良的质量、独特的创新、辛勤的劳动、成功的经营、良好的声誉而名扬四海。红帮裁缝的贡献包括中山装的设计、旗袍的改良、色泽搭配方面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进步、第一间西服店等等,不仅奠定民国初期的审美新潮流,创造出全新的契合民族特色的服饰新特点,更引领其后几十年的国人服饰新风尚,对国内特色服装的设计与生产发挥深远影响[1]。

尽管我国影像技术快速发展,但是该技术并未完全适用于红帮裁缝技艺记录之中。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喜欢优美的服饰,女性也越来越多地体现曲线美。体现在服饰上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文化内涵的要素体现的十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快速冲击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新的数字媒体去传承与创新,在保留文化记忆的同时,更好地做好传承红帮裁缝技艺,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开发更多符合传统特色的文创产品,筹建红帮文化博物馆,打造时尚服装产业基地。

一、影像志视角下红帮裁缝技艺传承

1.用影像视角讲述红帮裁缝在历史上的发展

在查阅相关的资料与梳理课题后发现,视觉资料的缺失是面对红帮裁缝这一研究领域中面对的主要困难,由于多元化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影像志这一块的研究是相对较少的。在红帮裁缝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大量实物保存,但传播效率的低下和碎片化的分布使得视觉传播的优势无法凸显,观众难以对其历史发展及整体面貌形成有形认知。计划用影像志这一方式,针对性解决服装纺织行业中技艺的传播与图解困境,通过静态及动态影像的方式梳理红帮裁缝在历史发展及技艺传承方面两大重点内容。创作过程中以视觉语言为导向,通过对技艺及成果的详细展示推广。通过红帮传人回忆录的方式制作影像。在影像中讲红帮裁缝有创新精神,为提高西服的质量,创出属于自己的品牌,甚至高薪聘请技术顾问。为了严把质量关,创立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根据每个学徒的不同特点,他们中的一些人留在车间学习缝纫服装的技巧,一些人被送到商店进行研究并学习量、算、裁、试,以便将来保留他们作为销售人员。除取得专业知识外,所有学员在关店后,亦须修读中文、英文、账目、会计等课程,提高个人素质,与时俱进。将这些事迹作为影像志以银幕制作的方式搬上大屏幕上去,去传承,照相下的图1,橱窗里的西服,可以看到优美旗袍,在橱窗里,暖光的颜色衬托着一种优美时尚风格。将原先的灰色变成色泽艳丽的新时代,新风尚的时装风格,而且具有现代化的风格与原理。

2.一针一线绣品牌

无论是事业的起步阶段,还是事业的发展阶段,企业家都利用影视讲述红帮裁缝的故事,始终秉承诚信奉献的信仰,保持着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方针,一针一线绣品牌的传奇故事,这样才会让更多的人物去了解,更加形象彻底动人地展示到世人面前。从影像视角来讲述上世纪80年代红帮裁缝技艺起步阶段,以时间段为中心更好地讲述每位红帮裁缝创始人不辞艰辛怀着满腔诚意去聘请当时可以称为“红帮裁缝”大师担任技术顾问的故事。将红帮裁缝技艺人请愿故事作为影视资料,主人公为学到技术,主人公甘愿做保姆的影视手法、用现代的影视技术手段起到良好的宣传的作用;红帮裁缝技艺人亲手制作设计作为影视资料,以时间为主题直到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化学原料的应用变得更加的优美,不仅仅从做工优良的裁缝技能,还是色泽优美的面料,都凸显现出,现代产品的优良性,在文章中,所应用的插图,都足以说明,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突显影视资料里红帮裁缝质量第一文化内涵,影视文化视角介绍“作为红帮的后代,站在前辈的起点上,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具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超越前辈”例如西装口袋套,过去的制作方法是按照模型制作模具,并在普通缝纫机上缝制。现在,它是通过在一台特殊“袋盖生产机”一次性成型生产,产品外观平整,尺寸均匀,长时间使用不变形,生产效率提高很多。制作一套西装,需要在上衣和裤子上打开更多的口袋,过去都是手工操作,速度慢,质量不高。如今通过用高科技改造传统工艺,在嫁接传统工艺方面积累一些经验,实现了质量和效率的突破。所以说,引进新技术并不意味着失去传统,尽管现在使用的是自动化机器和设备。但对于服装制作来说,这是过去手工制作的尺子和剪刀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流淌着“红帮人”的血脉,这让红帮的裁缝技术具有不可复制的特色。这在现实与影像志上得以传承与发扬。将具有中国山水风格的图案,将中国的田园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像带花的颜色不会单独存在,绿色的整体得益于衣服,加上杏花,花蕊,再加上中国所特有的刺绣,丝绸,不仅仅所展示的是服饰,而是一件艺术品。如图2所示的古典美的旗袍。

3.用影像志去宣传“红帮裁缝”:融汇中西扬品牌

再翻开以往的历史轨迹图,就可以看到一部分师傅在融合红帮裁缝技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红帮的一批裁缝移居台湾后,他们依靠自己的传统特征,将世界最新因素融入自己的传统服饰中。裁缝师傅们特别注重理论研究,不断借鉴与学习来自法国、意大利的最新缝纫技术,将德国等国缝纫技术引入红帮,使缝纫技术真正“与世界接轨”。他们在发扬和传播思想文化,但是作为新时期的人物则需要用影像志去宣传裁缝技艺。先人做出的努力如果做不到新的传承那么无疑是对裁缝文化的缺失,并没有用现代的技术来传承文化。如今,红帮裁缝在台湾地区有了很高认同度。在台北的手工制衣业中,红帮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主体,坚信着红帮人的理念:要把事业做到新的高度,尽量让每一个人穿得更美一些。在服装的设计方面加上了现代的设计元素,把色彩原理加入到里面,将色彩的明度、纯度、亮度、色相的冷暖都添加到服饰上面,因为色彩的视觉规律本身决定了准确的色彩变化不是局部、不是孤立的,而且在设计的面料上,显示足够的美观。在此基础上,由台湾的红帮裁缝店改进传统的服饰设计理念和色彩,在服饰的美观度上吸引了许多社会名流,演艺明星的关注和光顾。这些功勋用影像志来传承,作为宝贵的影视资料,供后面的人来研究、创新。无疑是对文化的保护。裁缝技艺发展到现在说明这是人类发展的历程与过程。

在制作工艺方面,缝纫机如图3所示:红帮裁缝在一百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

(1)四大功: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刀功”是指裁剪技术水平。“手功”是指在那些无法直接用缝纫机作业或用缝纫机作业达不到高质量要求的地方,利用手上工夫完成针缝,一般有扳、串、甩、锁、钉、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搀等十四种工艺技术手段。“车功”指使用縫纫机水平,要做到直、圆、不裂、不趋、不拱。“烫功”即在身体衣服的各个部分,利用推、归、拨、压、起水等各种手段的熨烫过程,使衣服更符合体形,整洁、漂亮。

(2)“九个势”:是指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如袖笼山头必须做到圆顺,袖子要做成有弯势,后背要有戤势使两手伸缩方便,子口要有窝势,不向外翘,前胸要有胖势,肩头要有剩势等。

(3)十六字形标准:即“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平”是指成衣的面、里、衬平顺、不偏斜、门襟、背衩不搅不豁,无起伏。“服”指成衣不但要符合人体的尺度多少,而且各部分凹凸曲线与身体凹凸线保持一致,俗称“服帖”。“顺”指成衣缝子,各部分的曲线均与人的形体曲线相吻合。“直”指成衣的所有直线应挺直,无扭曲。“圆”指成衣的各部分连接曲线都形成为光滑圆弧。“登”指成衣在穿到肩上后,身体各部份的连横线 (如胸围线,腰围线)都和地面高度相互水平。“挺”指成衣的各部份要挺括。“满”是指成衣的前胸围要丰满。“薄”是指成衣的止、卜头等部份要做得薄,能给人以飘逸、舒服的感受。“松”是指成衣不拉紧、不呆板、能给人一种鲜活感。“匀”是指成衣面、里、衬都要统一平整。“软”是指成衣的衬头挺而不硬,有柔和之感。“活”是指成衣出现的各方面线条和曲线灵动、活络,不给人呆滞的感受。“轻”指成衣的穿戴觉得轻轻。“窝”是指成衣各部分,如止口、领头、袋盖、背衩 , 都要有窝势。“戤”是指成衣宽舒度,伸出手时不扳紧,手放直时戤龙不绉。上述的十六字,其实都是为了彼此联系,如果统一到这件衣服上,就可以表现出红帮特色工艺的特征。如图4所示,在传统女性服饰中还表现镶色、嵌条、滚边、切图、刺绣等传统工艺特色,在女性服装造型艺术上更精美,符合现代审美和时代特色。

研制出服饰里面独特的风格,红帮裁缝技艺通过自身努力,借鉴日、意、英等国相关技术的精髓,开发了红外水平测量技术,而定制的手工服装则转移到了另一个领域。从2002年开始,红帮服装的缝纫技能融入了国际元素。色调在服饰中体现,而服饰的本身之间的冷暖、明度、纯度关系都很好地凸显出来。将布料纯度,前纯后灰,冷暖光之间地不断地应用在服饰上,在新时代服饰上进行创新与发扬。在许多国际比赛中获奖,在2009年第33届世界洋服联盟大会中荣获男装创意设计评比“最高荣誉奖”,人们为此感到自豪。对于红帮裁缝如何解释他们所做的西方定制工作:缝纫服装和缝纫服装是一样的,追求正确的比例和和谐的线条,应该引导人们寻找自己最好的外表……每一套手工制作的服装至少需要一万次手工缝制,一切都是为了让顾客感觉更舒适、更安全,而且必须使用这套服装,来吸引人们的能量。在银幕上体现这样的故事真是非同寻常,不仅准确解读了客人的体形,红岗裁缝们不断探索,准确解读了客人的体形。正是凭借这种“追求极致、用心经营”的融汇中西扬品牌精神,红帮裁缝技艺在时代迈进中不断注入新活力。再加上现代的传媒技术去宣传红帮裁缝技艺,必然在国际的舞台上会显示巨大的能量。

可以借用现代的传媒则会更加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红帮裁缝技艺,由于红帮人追求“诚信创造品牌”的内在特质延续,红帮裁缝技艺正走向“精至”,走向国际,这些优质的文化素质需要现代的影像,影视去不断地发扬,让其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人们只知道意大利的品牌师,但却不知道中国红帮裁缝技艺,这更需要影像,影视的传播。

三、保护和利用对策

经济和文化是一体的。经济是基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使其对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影响。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红帮的技能引以为傲,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带来不可估量的經济效益。现在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文化多元化,行业巨变,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在深刻地发生变革。则更需要影像的保护[2]。

1.采集技艺精髓,加强数字化建设

使用现有的材料和实物对象创建数据库,选择项目,在网上发布红帮信息,并以真实姓名在网上注册。组织一批《红帮技艺解读》的作者,同时报道图片和文字。结合文字和图片,介绍了一整套红帮服饰工艺技巧。从拯救文化遗产的高度来看,这已经得到了认真的实施,并传给了后代。同时,随着民间投资市场的运行,实体店的数量有所增加,红帮服装店也随之开业,利用红帮的技能为人民服务,继续作为一种生活模式存在。对于涉及红帮名师的故居文物,建议以第三次文物普查为专项调查对象,然后对数字绘图、动态模拟图形和图像保护进行测试。

2.“传统+科技”在新的技能上加以保护

社会在发展,技术在发展。例如,衣服的面料以前是厚的、重的和硬的,现在变成了轻的、薄的和柔软的;质地从棉花、皮革、亚麻和丝绸扩展到人造化学纤维和新的环保材料。如微丝和纳米纤维出现。因此,一方面要改造传统的制衣业,不要只局限于以往的经营方式,更要摒弃旧而循新。另一方面,使用独立的知识产权和自有商标,延续中国顶级服装品牌的精髓,运用计算机技术测量体形,并应用计算机电路取代了以往的手工测量体形,这是一项值得关注和推广的现代技术。所以,选择引导传统服装行业个体作坊实现根本性变革、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和产业集聚,促进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3.新手段,新技能,新保护,新传承

红帮的裁缝技巧必须摆脱家族式的传承方法。因此,在全社会面前,从口头教学到专业培训,再加上现代媒体,现代影视产品用于保护和使用,以此培养一批新时代红帮裁缝技能的传人。它可以突出红帮技能的逐步进步,把技能与服务联系起来,建立传承基础,把人才与行业结合起来,以适应服装业发展的新兴人才发展,实现培育人才。通过实施人才政策,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利用,创新发展人才,需要跟随其他纺织及制衣协会的做法,举办技能比赛,评选优秀,促进技能发展。根据 2007 年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精神,应逐步揭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人,并列举继承的若干理由。1 有 5-10 年的量身定制服装的历史;2 有明确的传承关系,既有师傅;3 有一定面积的作坊和工厂,即生产基地,进行影视宣传与文化宣传的 [3]。

4.设立中国红帮服装文化研究所进行数字化与影像化

文化的力量是支撑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首先,建议以宁波服装博物馆为中心,汲取公平平等、坚持开放、创新变革的精神,促进杭州、苏州等城市服装专家加盟,打破地域界限,选修课程,定期或不定期地交流信息,举办高级别论坛,扩大研究基础。其次,可以合作撰写《中国现代服饰史》,以及《京津》《东北卷》《海外卷》等,填补中国服装史上的空白。只要红帮的一些老人还活着,一些城市遗迹还存在,他们开始拍摄电视特辑《红帮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也可以在条件成熟时举行。

参考文献:

[1] 韩世强 . 红帮裁缝 : 诚信重诺创品牌 [J].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v.10;No.37(03):60-63.

[2] 陈万丰 . 试论红帮技艺的保护与利用宁波裁缝与红帮裁缝 [C]// 浙江省博物馆学会 2007 年学术研讨会文集 .[ 出版者不详 ],2007:198-201.

[3] 云子 . 红帮归来 [J]. 中华手工 ,2008,No.26(06):59.

作者简介:

章瀚文(1992.02),女,汉,浙江省宁波市,硕士研究生,宁波财经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成衣裁缝服饰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动物“闯”入服饰界
中堂龙舟文化元素在成衣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
《服装成衣工艺课程》教学探讨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极致未来
雪人的服饰
燕子是个小裁缝
FENC:100%生物基聚酯首次用于制备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