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影响要素研究

2021-08-27王翠

商业文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王翠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其必须深入探索的重要任务。针对大学生适应能力差、处理不好学习压力、情感关系以及对于就业压力难以调适的情况,辅导员应当学习更多的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发动大学生周围的朋辈一同给予其一个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帮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心态中成长。

时代的飞速发展背景之下,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大学生难以适应新环境、新压力,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如果辅导员不能及时予以重视,将会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

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

对新环境的适应力

大学生来到进入大学校园,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新生活的大门向他们徐徐展开。但同时,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背井离乡,远离父母,独自在外生活,不免会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有些学生适应能力较强,很快就和新朋友打成一片,初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与家乡迥异的气候、饮食、方言等,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也没有在开学互相认识的时机结交朋友,导致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陷入了孤独的境地。

学习压力

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心情无疑是自豪与激动的,但同时,大学的教育方法与学习内容与高中的差别过大,许多学生无法适应。当学生由于自制力差,或是学习方法未能调整等原因,在学业上渐渐吃力,在测评中发现了自己的落后之处,便会陷入自我怀疑,自信心遭受巨大的打击。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将心态调整好,不仅学习进度会愈发落后,学习压力也会将其压垮。

就业压力

近年来,大学的招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导致社会上人才竞争呈现更加激烈的态势。学生在校园内就面临着就业、考研、出国等多种严峻的人生选择。怎样能够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怎样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找到更心仪的工作,这些都是放在大学生眼前的人生大事,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考验着学生的心理是否足够坚强、乐观。

高校辅导员自身因素

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

辅导员应当注意,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都对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着重要影响,但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事实上,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和德育教育同时开展,穿插进行。德育工作开展是着眼于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保证其一言一行不触犯道德标准,做文明守礼的谦谦君子。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面对人生中的喜悦与悲伤都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辅导员利用主题班会等活动为载体,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展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个人的道德完善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态度与研究深度影响着教育工作的进展。辅导员是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还是开设心理辅导渠道之后就放任不管,被动地等待着出现问题的学生前来接受咨询,这两种研究深度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同时,高效辅导员还应当加强对心理辅导技巧、心理学理论、沟通的艺术等的学习,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学习相关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情况做深入的摸底,这样才能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教育工作。

在具体的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各有侧重的研究。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猛,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心理受到越来越复杂因素的影响,给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调查工作增加了难度。辅导员在具体的学生心理工作中,可以将学生按照年级阶段、不同专业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比如大一年级刚刚入学的新生,对陌生环境充满了紧张,辅导员就应当多多展开促进人际交往和熟悉校园的活动,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快速步入正常的大学生活轨道,对周围的人和事熟悉起来。对于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辅导员对其的研究和教育就应当主要放在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上。对于大四学生,高效辅导员应当着重帮助学生完成从自身身份从学生到社会人员之间的过渡,竞争环境从小小的班级、年级、校园到大社会的过渡,并指导大四学生正确作出对未来之路的选择,是报考研究生继续升学,还是前往国外留学,还是投递简历参加工作。辅导员应当帮助高校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别让四年的黄金时间被虚度,在充实的生活中实现人生价值。

辅导员的数量与专业素质

现如今,许多高校存在着辅导员数量不足的现象,一个年级的几百个学生,仅仅由一名辅导员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各种日常事务就已经让辅导员感到应接不暇了,无法划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落实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所以,高校应当加强对于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的培训,并适当增加辅导员数量,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有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另外,辅导员自身也应当对自己提高要求,利用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心理咨询技巧的讲座,并广泛阅读一些有关心理学理论的专业著作,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疏导。

辅导员的预防意识

不少高校辅导员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总是要等到學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严重,无法承受,迫不得已寻求其帮助时才给予辅导,但此时凭借辅导员的心理教育收到的成效往往不会很好。辅导员应当少一些被动,在日常就以主动关心的态度询问学生的心理状态,近来的喜忧大事等,从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苗头开始就将其解决。

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当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要责任,成为针对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主力军,基于学校现有的时间、场地、师资等教学资源,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不应当千篇一律,以防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参加的积极性不高,浪费了组织资源。辅导员应当创新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可以开展知识讲座、心理竞赛、主题班会等进行科普,教给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的技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应当着眼于其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压力时是否能够科学地看待并且使用健康的方式进行调适。辅导员应当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各种因素,将有利因素进行大力发扬,将不利因素进行改进或消除。这样,才能培养出心态积极,乐观向上的大学生。让大学生走出心理问题的阴霾,在阳光下完成校园与社会的衔接,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本文系项目:辅导员思想政治研究专项 (编号2020SZ05)课题: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影响要素研究成果。]

(榆林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唐宁,陈洪斌,冯桂梅,周小光.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1):24-25.

[2]邓丁.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困境及应对[J]. 智库时代,2019(01):57+67.

[3]郑祖强. 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 理论观察,2018(11):129-131.

[4]徐伟.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契合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2019(01):73-77.

[5]陈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86.

[6]胡涛,刘丽. 浅析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1):89-91.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心理小测试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