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一品”杨和镇

2021-08-27陈绘宇

宁夏画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一村田园菜园

陈绘宇

产业旺、百业兴。永宁县杨和镇以项目带动反哺村居群众,打造出“一村一品”工程,主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走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盛夏时节,走进永宁县杨和镇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一路美景、一路花香,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的画卷呈献眼前。登上观景台俯瞰,红色党建广场、实训拓展基地、风车长廊尽收眼底。在向日葵观赏田,向日葵组成了党徽和数字“100”景观图案,为建党100周年献上了一份来自土地的特殊礼物。这里也受到众多市民的青睐。户外骑行爱好者郝女士从银川来这里游玩,“前段时间我来这儿看了油菜花,这次是为向日葵而来,我特別喜欢这里的田园风光。”

在王太堡生态农业观光园,五月看油菜花、七月赏向日葵。观赏期结束后,王太村又将收割油菜籽,进行油葵榨油。从种植、旅游观光再到加工销售,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已在这里初具规模。王太村党支部书记于建军对记者说:“就是想办法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给村民谋划一项发展长久的产业。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都是我们村民自己决定的。村里目前主打的就是把咱们的菜园子变成旅游打卡地,小葵花变成乡村振兴的‘致富花,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姜海峰是王太村的村民,今年6月他带领其他村民打造了一家生态农业餐厅。“餐厅里的菜都是从菜园里直接采摘的,绿色环保。开业以来,生意还不错,特别是周末节假日,要提前预定才有座位。现在在家门口打工省事多了,便利的条件让我们愿意回乡创业。如今网络发达,我下一步想做直播,助力我们杨和镇特色农产品销往各地。”姜海峰说。

田园变乐园、产品变商品、资源变资产,从深挖旅游资源到开辟产业链条,杨和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四季有花、有果、有景、有乐,有收益。

菜园“盆景”变为“致富愿景”

8月初,正值蔬菜生长旺季,记者走进永宁县杨和镇惠丰村“QQ采摘园”,茄子、菜花、西瓜等时令果蔬长势喜人。每个小菜园被栅栏整齐隔开,菜园走廊两侧立着牌子,上面标识了“认领”每个菜园的单位名称。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摘,不一会,梅豆、茄子、苦瓜等蔬菜被打包整齐,由菜园认领单位中国人寿永宁支公司运走。

“这是咱们惠丰村探索挖掘农业种植潜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次有效尝试。”杨和镇惠丰村党支部书记眭宽介绍,惠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何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一直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难题。

惠丰村充分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理交通优势,利用代管土地探索建立“党支部+蔬菜采摘园”模式,打造了特色“QQ采摘园”,通过收取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产业发展。“这个采摘园总占地面积22亩,种植有22个蔬菜品种,目前已有21个单位认领了菜地。‘QQ采摘园不仅可以自己采摘,也可以线上点单、上门服务。通过不间断采摘的集中管理方式,让大家体验别样的乡村生活。”眭宽说,惠丰村“QQ采摘园”每亩地每年租金1万元,全部收益归惠丰村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土地认领、康养休闲、错季不间断管理方式,如今惠丰村精心打造的绿色有机蔬菜采摘园,不仅消化了村内闲置劳动力,也实现集体经济和产业效能同步提速,让菜园“盆景”变为“致富愿景”。

“雁阵齐飞”共筑乡村振兴“田园梦”

杨和镇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对全镇10个行政村逐村调查摸底,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发展现状、产业基础,统一建立管理台账和项目库,创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点,打造“一村一品”党建工程。

“我们是组织建在田园、党课上在田园、服务落在田园、活动放在田园、实绩亮在田园……除了王太村观光园、惠丰村采摘园、永红村垂钓园外,东全村设施园、纳家户村养殖产业等也在蓬勃发展。”杨和镇党委书记谢丽丽对记者说。为了凝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红力量”,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的“绿发展”,杨和镇14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带着群众干”,“土专家”“田秀才”“做给群众看”,激发乡村人才的长处,凸显党群共富的好处,实现“雁阵齐飞”。

截至目前,永宁县杨和镇共申请自治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8个,总计900万元,已形成“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党支部+特色养殖+加工产业链”“党支部+乡村旅游+民宿客栈”“党支部+特色采摘+网红经济”“党支部+企业+劳务输出”5种发展模式,带动460余户群众入园种植、务工,累计增加农民收入880万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准发力、靶向施策,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部分图片由永宁县杨和镇提供)

猜你喜欢

一村田园菜园
小小菜园有惊喜
疯狂大菜园
菜园里
谁的菜园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虚惊一场
最幸福的三个“学生”
我看你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