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油井开发中的应用研究
——以镇北油田长8油层为例

2021-08-27

地下水 2021年4期
关键词:钻遇砂体油层

吴 越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地质研究所,甘肃 庆阳 745100)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1.1 构造特征

区域上镇北油田属陕北斜坡西南段,局部构造位于庆阳鼻褶带,长8层构造对油气没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为典型的岩性油藏,构造坡度平缓,地层倾角约0.5°~0.7°。根据区域标志层K1(张家滩页岩高阻段底部发育1~3 m的凝灰岩层,其电性为低电阻、高伽马、高时差,自然电位偏正,)并结合沉积旋回将镇北油田延长组地层自下而上分为10个(长10~长1)油层组。

1.2 油藏特征

镇北地区长8油层组属于典型的三角洲沉积环境,其沉积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进一步细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沿岸砂坝、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长8油层组分为长81、长82两个小层。主要含油层系为长81。

1.3 储层特征

长81时期三角洲发育的鼎盛时期,西南方向物源,河道砂体呈西南-北东方向展布,覆盖全区。从长81砂层组砂体厚度图分析,工区西部砂体厚度较大,东部砂体厚度相对西部较薄,厚度在5.0~12.5 m,其中R212井~R236井砂体较发育,厚度分别为23.3、30.3 m。

2 地质导向难点分析

(1)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条带状分布,横向变化快,由于地震资料横、纵向分辨率有限性及泥质砂岩与砂岩存在相似的地震响应特征,砂岩空间展布范围不能准确预测,存在不能准确入靶的地质风险。

(2)井网的布置水平段与主砂带走向基本一致,横向上,切砂带钻进的可能性不大,但储层纵向上多期砂体叠置,且隔、夹层发育,水平段有钻遇泥岩的风险。

(3)对于长水平段的水平井,由于井控程度低,缺少预测点,局部微构造变化(小褶皱)不能事先识别,存在水平井设计参数与地下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的风险,需要现场跟踪及时调整。

3 地质导向配套技术

3.1 地质导向建模

3.1.1 地层对比

主要标志层划分:第一:全区用K1标志层进行系统对比。其电性上表现为高电阻、高时差、高伽马、自然电位偏正的特点。在张家滩页岩高阻段底部发育1-3m的凝灰岩层,其电性为低电阻、高伽马、高时差,自然电位偏正,第二:与邻井对比,全区K1底部的凝灰岩都有发育且沉积较稳定,横向上将具有岩电特征相似的夹层进行对比,在实钻过程中可根据此及时调整轨迹。

综合运用实施井钻井地质设计中地层倾角信息、邻井主要标志层、目的层特征、厚度等建立施工井主要标志层、目的层模型图。通过软件定位实现井震结合、最大限度实现测井、录井、实钻信息与地震信息的充分挖掘。

3.1.2 着陆轨迹控制

1)横向上,各标准层虽然比较稳定,但标志层及标志层之间的地层厚度还是有一定差异,在施工过程中,地质录井人员及地质导向师加强地层对比和小层对比,注意着陆段倾角对于目的层顶垂深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钻情况运用导向软件实时跟踪地层变化,确保成功入靶。

2)着陆点控制是水平井的重点,实钻过程对于岩性、小层划分与对比存在的不确定性,轨迹控制过程中留足余量、机动对待,为了后期施工考虑,建议在探目的层顶面时维持井斜角在84.5°左右探顶,这样如果实钻地层提前钻遇,也可以在3~4个单根左右将井斜挑起来匹配地层倾角,在优质油层内穿行,若实钻地层推后,则可以稳斜或略降斜快速下吃地层达到探油层顶的目的,避免过多钻遇无效进尺。待探到目的层油层顶后,可以逐步增斜至调整井斜角至89.6°,垂深下切目的层油层顶1.1~1.4 m,保障成功着陆和后期精准入窗。

3)在调整井眼轨迹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井身质量的相关参数(如狗腿度变化等),确保井身资料合格,同时对于煤层造斜段工程复杂和造斜困难及时提示,做好钻井液性能监测,防止粘卡、脱压等复杂出现。

3.2 水平段导向方案

3.2.1 地层视倾角计算

1)利用同一地层重复钻遇计算视地层倾角

同一地层不同钻遇点A、B点的垂深差、位移差与地层界面组成的△ABC,通过井斜数据计算出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垂深差h1和位移差h2,反正切计算出的∠α,即为地层倾角9(见图1)。

图1 地层界面重复钻遇计算地层视倾角示意图

2)利用回切点的轨迹与地层平行这一特性计算视地层倾角

在重复钻遇同一地层时,轨迹必存在一个回切点,查出此回切点对应井深的井斜,则可计算出此井段地层的倾角。

总之:以地质设计层位为主要目的,以工程技术为主要支持手段,保证井眼轨迹平滑,保证轨迹在目的层内穿行。

利用目的层顶底GR值及其他“导向参数” 变化差异,对比总结钻头上行和下行参数变化特征、设上报警界面、下报警界面,正常情况下,轨迹以近水平运行,避免小于2°狗腿形绕“优选储层”穿行,确保水平轨迹在油层中穿行。

宏观上井震结合、大层对比,微观上小层细化结合岩性组合对比,近钻头LWD导向(带上、下GR)、常规、综合录井等。

3.2.2 地层视倾角计算与钻头位置判断

1)利用随钻方位GR实时计算地层倾角(图2)

图2 随钻方位伽马测量值计算地层视倾角示意图

α=χ+β-90°

式中:χ为地层视倾角与井眼轨迹夹角,(°);D为井径,(cm);Δd为同一地层GRU、GRD之间位移,(m);α为地层视倾角,(°);β为井斜角,(°)。

实时监控地层视倾角与井斜角相对关系、及时判断钻头位置

同一测量点GRU、GRD值变化情况,可判断井斜角与地层视倾角相对关系及钻头在地层中的相对位置:在波峰时,当GRUGRD时,井轨迹相对地层下行;反之亦然(见图3)。

图3 同一测量点GRU和GRD变化示意图

3.3 水平段跟踪原则、思路及技术手段

3.3.1 整体原则

以地质目的为主要目的,以工程技术为主要支持手段,保证井眼轨迹平滑,保证轨迹在目标层内穿行。

3.3.2 技术思路

利用目的层GR值及其他“导向参数” 变化差异,对比总结钻头上行和下行参数变化特征、设上报警界面、下报警界面;正常情况下,轨迹以近水平运行,避免小于2°狗腿形绕“优选储层”穿行,确保水平轨迹在优质储层中穿行。

3.3.3 技术手段

宏观上井震结合、大层对比,微观上小层细化结合岩性组合对比,近钻头LWD导向(带上、下GR)、常规、综合录井等。

3.4 地质导向措施

1)根据前期实钻数据选取控制点,建立模型图优化轨迹;

2)螺杆零长较长,导向期间综合利用岩性特征、气测数据和随钻伽马预测调整轨迹;

3)后期根据实钻导向参数、储层界面情况,更新目的层地质和构造认识、修正模型,及时对轨迹做出调整。

4 结语

镇北油田长8油藏油层厚度小,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物性差,定向井开发单井产量低,稳产难度大,储量难以动用。基于油气富集成藏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各油藏成藏条件,并掌握其油藏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通过精准地质导向,预测油气有利富集区,精确卡取目标油层的着陆点,确定进出油层的深度及界面,最终可提高油层钻遇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了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

猜你喜欢

钻遇砂体油层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河流相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特殊地层录井识别特征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在苏里格气田中的应用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