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慢新闻实践

2021-08-26沈昊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新媒体时代困境

沈昊

【摘要】新媒体时代,传播的即时性和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使得新闻业更加注重报道的时效性。然而大众由于受到大量信息洪流的冲击,有限的注意力被庞大的信息量裹挟,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被削弱。在此背景下,慢新闻越来越受到新闻业的追捧,相较于“快餐化”的快新闻而言,慢新聞更强调全方位、深层次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唤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深沉反思。慢新闻作为新媒体时代新闻实践的一种新的尝试,是对网络快时代虚假新闻和碎片化新闻的反思,本文将从慢新闻的兴起、当前面临的困境以及可以把握的机遇入手,来分析慢新闻为何能够在新媒体时代重新焕发出活力,并为慢新闻今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慢新闻;新媒体时代;困境;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11..056

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使新闻的生产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然而数字新闻复制粘贴的便捷却进一步加重了新闻报道的同质化现象,且较多新闻报道只是对事件进行简单梳理与陈述,并未对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进行解析。在此背景下,受众对于媒体的关注,开始由原来新闻的时效性和独家性,逐渐向新闻事件的深层次解读转变,由此,视角独特的慢新闻便为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1. 慢新闻的前世今生

慢新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R鲁斯提出,他根据时效性将新闻划分为“慢新闻”和“快新闻”两种类型。近年来,新闻界开始重新审视慢新闻这种新闻新式,而国内外对于慢新闻也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2011年1月,伦敦慢新闻公司创办了纸质杂志《延迟满足》季刊,以“慢新闻杂志”为旗号,核心理念是反对“即时满足”,主要刊载过去三个月内发生的已经尘埃落定的新闻事件的报道;国内台湾地区的慢新闻杂志《眉角》、重庆慢新闻客户端以及东南商报慢新闻的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另外,诸如“叙事”(Narrative)、“大圆桌”(The Big Roundtable)等慢新闻网站也被认为是一个新兴的数字化慢新闻流派,尝试探索数字化时代慢新闻的新形式。

2. 慢新闻兴起的原因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我们获取信息更加便利,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不再只是了解事件本身,而是对于新闻事件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因此,致力于深度、品质的慢新闻便成为了媒体青睐的“新宠儿”。

2.1 快新闻缺乏“营养”,成为令人疲倦的新闻快餐

新闻讲究时效性,过去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使得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比较单一,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新闻编写发布节奏,新媒体优势逐渐凸显,传统媒体失去重要的竞争力。目前,媒体为抢占舆论阵地“争分夺秒”,更甚者直接利用数据抓取或人工智能机器人进行新闻生产,导致部分新闻同质化现象严重且报道内容过于浅显,这种“快餐化”的新闻内容,削弱了新闻的深度和全面性,使受众产生一种疲惫感。

2.2 融媒体时代差异化竞争的现实需求

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使新闻业开始重提“内容为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的竞争力成为了其是否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关键,“内容为王”则为媒体竞争提供了新的发力点。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满足于同质化,碎片化的新闻信息,真正有深度、有内容的新闻报道才能帮助受众更好的理解新闻事件,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思考,因此慢新闻成为了融媒体时代的一种新旧媒体生存竞争的现实需求和合理化的存在。

2.3 新闻业还原“真相”的现实要求

与网络即时性相伴的,是“后真相”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看重情绪的表达而非事件的真相,媒体也乐于迎合公众的情绪,这导致反转新闻和虚假新闻屡见不鲜,新闻的真实性开始变得模糊。慢新闻虽然在时效性上有所欠缺,但却能使广大受众感受到媒体的强大公信力和负责人的态度,而媒体也可以通过慢新闻这种新闻形式,帮助公众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去不断地探寻“真相”。

3. 慢新闻面临的发展困境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部分传统媒体经营者在困境中逐渐失去信心,为节省成本而放弃尝试慢新闻;同时新媒体行业吸收了大量的新闻人才,导致传统媒体缺乏深度报道的人才储备,这些因素都对慢新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3.1 受众阅读习惯转变和耐心缺失

网络快销时代使人们养成了懒惰的阅读习惯,受众更青睐不用花费太多精力进行思考的不掺杂理论的信息,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挑选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最大程度的放松自己。同时,算法推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新闻信息被精准投放至用户面前,这种固定的模式让受众养成了“娇惯”的秉性,他们在信息获取方面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也更难耐住性子认真读取深刻新闻。

3.2 自媒体削弱了专业媒体舆论阵地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巨大转变使得长期以来由专业媒体所主导的舆论高地被层出不群的自媒体和营销号瓜分,严重削弱了专业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网络技术赋权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便利的获取各式各样的信息,同时自媒体的低门槛特质又让所有人在网络中发声变得轻而易举。如何避免被淹没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洪流并从中脱颖而出,赢得受众的关注,也是慢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的巨大挑战之一。

3.3 专业新闻工作人才的缺失导致慢新闻的质量难以保证

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慢新闻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较强的深入采访功底、极具广度和深度的发散性思维,但目前由于传统媒体人才流失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所受到的限制,此类新闻工作人才严重缺失。同时由于深度报道类新闻生产耗时长、成本高、受众群较小,导致可能无法取得应有的回报,而快新闻生产效率远高于慢新闻,且制作过程更为轻松,受众面更加广泛,这些因素也使得一些具备较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不敢或不愿尝试慢新闻这种形式。

4. 新媒体时代慢新闻实践的新路径

目前虽然慢新闻的发展仍受到种种限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在新媒体时代同时也存在着众多机遇,媒体可以通过不断的探索创新,为慢新闻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不断更新创新理念,来寻找慢新闻实践发展的新路径。

4.1 新旧媒体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局面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我国主流媒体不断推动融合转型,主动打造“四全媒体”,县级融媒体建设也如火如荼,以此来强化主流舆论阵地,2019年11月,首个国家级5G新媒体平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正式上线,标志着总台媒介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当前形势下,传统媒体必须深入推进与新媒体的融合,通过将新媒体的即时性、广泛性与传统媒体的权威性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快新闻与慢新闻的交叉互补,以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多样化的需求。

4.2 积极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探索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创新内容报道形式

随着人工智能、5G、AR、VR等新技术的发展,传媒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媒体可以利用机器人新闻写作,数据新闻等新的形式,探索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将新闻工作者从繁杂的体力勞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对新闻事件的深层次解读中;另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应用大数据,算法推荐等技术,实现慢新闻产品的精准分发和推送,在拓宽慢新闻发布渠道和发布方式的同时,帮助受众更加深刻的理解新闻事件,并进一步提高受众对于慢新闻的关注度。

4.3 深耕优质新闻内容,拓宽受众面

不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优质新闻内容永远是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素及主要竞争力的体现。慢新闻要注重以独特的视角透析新闻事件的本质,通过专业性的解读呈现出新闻事件更为立体的全貌,并且肩负起传播主流价值观的责任。同时媒体应更加关注年轻受众群体,拓宽受众面,通过打造有深度,有趣味的新闻产品来吸引年轻群体。总之,慢新闻需要不断深耕优质内容,挖掘年轻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5. 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每天被各种琐事包围,越来越失去认真阅读新闻的耐心,同时由于商业资本的侵入,新闻变得越来越泛娱乐化、庸俗化,在这种背景下,慢新闻则成为新媒体时代新闻业进行高质量新闻内容创新的不二选择,而慢新闻在未来也将势必成为各类媒体市场竞争的法宝。对此,媒体需要深刻理解慢新闻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机遇,通过不断的探索来帮助慢新闻摆脱困境,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把握机遇,只有这样,慢新闻才可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才可以为媒体的长久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魏晓芳.价值·困境·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慢新闻”[J].新闻世界,2021(01):53-56.

[2]李沅擎.慢新闻:快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探索[J].出版广角,2019(04):71-73.

[3]周小平.快时代的逆行者,新闻报道的“慢”回归[J].传播力研究,2019,3(20):229.

[4]李沅擎.慢新闻:快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探索[J].出版广角,2019(04):71-73.

[5]罗云,郑冬晓.后真相时代慢新闻研究[J].科技传播,2018,10(11):56-57.

[6]汪秋萍.新媒体时代,慢新闻的力量[J].传媒观察,2013(08):45-46.

[7]魏晓芳.价值·困境·发展:新媒体时代下的“慢新闻”[J].新闻世界,2021(01):53-56.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新媒体时代困境
跟踪导练(一)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