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市碧沙岗公园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景观要素偏好调查与分析

2021-08-26陈利明惠向晖田长丰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4期
关键词:硬质中年人密度

陈利明,惠向晖,张 庆,田长丰

(1.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当前城市建设已经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优化,因此城市公园的规划与更新应以满足使用人群的生理、心理需求为重点,以此来提高公园的空间活力。

当前我国的城市公园研究大多数通过调查问卷、访谈、文献梳理等方式获取使用人群对公园要素的需求,分别涉及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包括老年人[1-3]、儿童[4]和青少年[5]等特定人群和使用者的性别差异[6]研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本研究通过设计调查的方式,采用行为观察法和计数法获取数据,并用SPSS 22.0软件对公园景观要素与不同年龄使用人群之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探究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城市公园使用的需求,以期为公园景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研究概要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河南省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原为陵园,系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阵亡将士所建。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目前是郑州市重要的城市公园之一。该公园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占地面积约26.7 hm2。2020年以来,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了拆墙透绿工程,使公园内部景观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对城市公园的需求。

本研究选取人流量多且方便进入的8个景观节点作为调查样地(图1,图2)。样地范围以林缘或路缘确定边界,调查样地总面积约1.48 hm2,平均面积为1 848 m2。考虑到秋季气温适合人外出活动,故调查时间选择在2020年9月21—26日进行。将一天分成6个时间段(7:00—9:00、9:00—11:00、11:00—13:00、13:00—15:00、15:00—17:00、17:00—19:00)对使用人群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快照与现场计数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场地特征要素与使用人群特征。每个场地观察时间为10 min,最后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图1 郑州市碧沙岗公园平面图和调查样地分布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根据公园景观特征研究的相关成果[7-8],本次实地调研选取空间形态、植物、小品设施和水体作为景观要素量化单位(表1)。空间形态包括硬质铺地面积、可进入草坪面积、空间封闭性和空间形状指数;植物主要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植物群落结构;小品设施主要包括座椅、球场、廊架等;水体环境主要以是否亲水为要素指标。为了调研数据具有信誉度,将使用人群分为青少年(包括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三类人群进行调研[9],记录了样地中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的密度。

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以10个景观要素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对样地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单因素ANOVA分析了不同类型样地中使用人群的差异情况,进而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使用人群之间的关系,总结了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所偏爱的景观要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使用人群时间特征

通过对郑州市碧沙岗公园使用人群在不同时间段的人数进行调研,可以观察到青少年与中年人的时间段分布趋势具有一致性。老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使用人群人数变化趋于一致,而青少年和中年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有差别,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的活动时间具有一致性(图3)。

图3 工作日、休息日公园内使用人群数量变化

2.2 使用人群空间特征

调查发现,在高密度的使用场地中,以中年人和老年人为使用主体(图4)。其中青年人在G场地活动人数最多,多进行观鱼、拍照活动。此样地开敞、临水,可达性好,且临近公园北入口,有售卖亭、鱼池、可攀爬雕塑。中年人在B场地活动人数最多。此样地空间较开敞、活动范围大、场地植物种类丰富、可达性高,且临近公园的南入口。老年人在A场地活动人数最多。此置,中间留有活动空间,可达性高,且临近公样地四周视野开阔,有爬藤植物覆盖的构筑物,休憩坐凳呈环形布园西入口。由于节点A临近公园西入口,节点B临近公园南入口,节点G临近公园北入口,由此可看出这些临近公园出入口的景观空间使用频率较高。

图4 不同景观节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人数

2.3 公园绿地景观空间特征

通过聚类分析,将调研的8个场地划分为两类景观空间类型,其中类型Ⅰ是疏林草地空间,类型Ⅱ归纳为林下空间。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得,硬质铺地面积X1和绿地率X52个景观要素在两类场地类型具有显著性。其中类型Ⅰ疏林草地空间的硬质铺地面积低于类型Ⅱ林下空间的硬质铺地面积,类型Ⅰ疏林草地空间的绿地率高于类型Ⅱ林下空间的绿地率(表2)。

表2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空间两类初始聚类中心

类型Ⅰ疏林草地空间包括3个景观节点,分别是A、E、H,其空间特征为较开敞、有活动设施与构筑物,休憩设施位于空间中心或边缘,植物搭配方式为“草本+灌木+乔木”,营造出一个具有围合感的独立景观空间。类型Ⅱ林下空间包括5个景观节点,分别是B、C、D、F、G,其空间特征为开敞、亲水,活动设施不足,场地内乔木矗立,休憩设施散布于四周。

2.4 绿地景观空间与使用人群关联分析

调查发现,中年人密度在两种绿地景观空间中具有显著差异,而青少年和老年人则没有显著差异(表3),中年人密度在类型Ⅱ林下空间大于类型Ⅰ疏林草地空间,说明中年人更偏好较开敞、休憩设施较多、硬质铺地面积大的林下空间。

表3 两类绿地景观空间中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密度

2.5 景观要素与使用人群相关性

选取8个样地10个景观要素作为自变量(x),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密度作为因变量(y),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探究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密度与景观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表4)。结果显示,空间形状指数、亲水性、休憩设施数量与青少年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硬质铺地面积、绿地率和空间形状指数与中年人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空间封闭性和可进入草坪面积与老年人密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绿化覆盖率、植物群落结构和游乐设施数量与使用人群相关性不显著。青少年密度与中年人密度互有显著性。调研中也发现,青少年与中年人之间的交往活动频率较高,例如在E场地,中年人会陪伴青少年在此场地玩耍;在F场地,中年人会带领青少年租用渔具进行钓鱼。

表4 公园景观要素与使用人群相关性

2.5.1景观要素与青少年密度相关性

休憩设施数量与青少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推测有以下可能原因:(1)碧沙岗公园大多数空间的小品设施少而老旧,场地内的休憩设施对青少年没有吸引力;(2)青少年密度与中年人密度之间有显著性,说明青少年活动可能受家长的影响,场地内没有足够的休憩设施或者休憩设施距离过远,家长无法在坐下休憩的同时看护儿童,就会带孩子离开场地。空间形状指数和亲水性与青少年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由此推测出青少年偏好空间边界复杂和具有可亲近的水景的场地。一般而言,不规则的场地形状更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13]。儿童喜欢大自然是天性,水要素属于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因而可亲近的水景受青少年儿童青睐。

2.5.2景观要素与中年人密度相关性

硬质铺地面积和空间形状指数与中年人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硬质铺地面积越大,空间边界形状越复杂,中年人越加偏好。调研发现,凹凸变化的空间结构和外形可以促进中年人在此滞留和活动,他们大多在景观空间中的转角、端部、边缘等处游憩娱乐。绿地率与中年人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意味着供人们活动的硬质空间面积就小,可容纳的使用者人数就少。例如H场地,硬质铺装面积占总面积的18.9%,提供人活动的硬质空间面积比较小。当部分使用者在此进行羽毛球活动的时候,其他人就无法使用空间,从而影响场地使用人群密度。

2.5.3景观要素与老年人密度相关性

空间封闭性与老年人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是安全需求。公共空间存在不确定因素,而老年人在自我保护能力方面比较弱,所以相比其他年龄层次的使用人群,老年人更需要安全感[14]。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私密或半开敞空间,比如带有爬藤植物覆盖的廊架或植物围合起来的半开敞小空间会容易让老年人产生安全感,延长老年人停留时长。老年人密度与空间形状指数未发现显著性,推测可能由于老年人之间人际距离较小、喜欢聚堆聊天,不喜欢形状复杂的空间。可进入草坪面积与老年人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推测可能和绿地使用观念有关:在人的意识中草坪不能进入,所以在老年人心理上就形成了草坪不能破坏和践踏的意识;其次,调研发现老年人在公园大多进行打牌、健身、休憩,而草坪于他们而言无关紧要;最后,老年人会出于安全考虑,会认为在松软不规整的草坪上走动存在一定的困难。

3 基于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对景观要素偏好的人性化设计建议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同一时段内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在同一场地的活动内容不同,所偏好的景观空间类型也不同,因此公园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应根据使用人群对景观要素的偏好进行设计。

3.1 青少年使用人群

青少年和中年人具有显著相关性,青少年与空间形状指数、亲水性呈正相关,与休憩设施数量呈负相关。扬·盖尔提到儿童和其他年龄组人群对户外活动环境的要求可以一块考虑。因此,公园设计应综合考虑青少年和中年人的需求,营造两者喜爱的活动空间。青少年玩耍的空间要在中年人休息空间的视野范围之内,休憩设施要布置在游戏场地四周,场地的空间要视野开阔。景观小品设施在设计时应“兼做他用”,既有美观功能又能当游玩设施,可以抚摸或骑坐,如台阶、花台作为凳子,雕塑供儿童玩乐。空间形态的营造要同时考虑竖向变化和水平方向变化。竖向变化上注意植物层次和色彩搭配,以落叶植物为主体打造通透的空间层次,夏日可以在遮荫区玩耍和休息,冬日可以透过阳光,丰富空间季相的变化。水平方向上从空间的功能出发,利用景墙、花池和灌木对空间进行分隔。鉴于儿童喜欢自然要素比如水、沙土、石块等,对其进行设计要满足使用人群亲近自然的需求。

3.2 中年使用人群

中年人与绿地率是负相关,与硬质铺地面积、空间形状呈正相关。考虑到中年人在公园活动人数多,应适当提高硬质铺装面积占比,并需要绿化植物为其遮荫又不过多占用空间内的硬质面积。林下广场空间既能满足中年人的活动需求又能为城市增加绿化率。广场应平坦开阔,通过铺装的材质、色彩、构型等形式变化,或者界面的上升和下降形成不同的开阔空间,明确空间的界限,体现场地空间功能的转换,满足使用人群心理上的物质空间领域感[15],避免活动相互干扰。

3.3 老年使用人群

老年人群与可进入草坪面积呈负相关,与空间封闭性呈正相关。老年人需要安全感,对空间设施依赖性高。因此,设计上利用边界的界定和其他细部设计(如藤架)标识亚空间,营造出大的开阔空间和半私密空间。场地空间适当增加休憩设施:在具有遮荫的空间中设置闲坐区,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坐在阳光下或阴影中,按他们喜欢的交谈距离进行亲密交流;其次,适当地放置刻有棋盘的四方桌子,为喜欢棋、牌的老年人提供场所;最后,场地空间里的草坪区应设置在硬质铺地和休闲空间旁边供老年人欣赏,其中硬质铺装面积占比要高于草坪面积。另外,铺装设计在同一空间的铺装材质不能转换频繁,避免对老年人造成眩晕感。

4 结论

本文以碧沙岗公园为例,探究不同年龄段使用人群与公园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得出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景观要素有不同景观需求。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休憩设施数量与青少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空间形状指数和亲水性与青少年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其次,硬质铺地面积和空间形状指数与中年人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绿地率与中年人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最后,空间封闭性与老年人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可进入草坪面积与老年人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因此,公园规划设计或改造应综合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需求,对场地进行多功能复合空间设计,完善场地景观要素。青少年人群的活动空间应设置趣味性的景观小品、水景,打造个性化的活动空间;中年人群的活动空间应适当增加硬质铺地面积,绿化以种植落叶乔木为主;老年人群的活动空间应适当增加坐凳,同时注意空间分隔。

本研究未发现绿化覆盖率、植物群落结构、游戏设施数量等景观要素与使用人群密度呈显著关系,推测可能是碧沙岗公园建成已久,植被长势良好、所选场地绿化覆盖率及植物群落趋于一致,导致绿化覆盖率、植物群落结构不显著;游乐设施数量在场地中普遍匮乏,使用频率低。

猜你喜欢

硬质中年人密度
大尺寸高相对密度钨管的制备
GB/T 34611—2017《硬质聚氨酯喷涂聚乙烯缠绕预制直埋保温管》录播宣贯
园林景观工程中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施工探讨
中年人如何笑傲职场
跨过“中年危机”——陕西中年人群就业状况调查
大力神研发出400 MPa级0.05 mm超薄硬质箔材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信息时代城市硬质地面追踪警犬实战及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密度”练习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