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廷·巴特尔“我是一个牧民,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2021-08-2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巴特尔草场知青

将军之子、草原之子一不要依赖父母,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不要自私自利三要注意强壮身体

廷·巴特尔(1955- ),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改革先锋”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荣获“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身穿蒙古袍、皮肤黝黑的的廷·巴特尔在习近平向他颁授“七一勋章”时说:“继续当一个好牧民!”“牧民”二字在廷·巴特尔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不让我呆,我偏要在这里扎根,咬死不走”

廷·巴特尔的祖籍在辽宁沈阳,他的父亲廷懋在22岁的时候参加“一二·九”爱国运动,走上革命道路,后来成为开国少将。

“巴特尔”在蒙语中意为英雄,在革命家庭中成长的他,渴望建功立业。1974年,高中毕业的他准备下乡,在地图上看中了一个蒙语意为“霞光”的地方——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蒙古族地区的行政村)。“就这里了!”他对家人说。在那里打过土匪的姨父劝他:“你最好别去,那是个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廷·巴特尔说:“那正好,我就没打算出来。”

“官小子?明天就拿牛车把他送回去。”萨如拉图雅嘎查的老队长听说知青里有个“官二代”,断言他是来“镀金”的。廷·巴特尔听说后,暗暗下定决心:“不让我呆,我偏要在这里扎根,咬死不走。”

两三年后,知青走了一拨,廷·巴特尔却穿上了羊皮裤,抹上锅底灰和羊油,打扮得和牧民没有两样。最后,知青陆续返程,只剩下廷·巴特尔,他在这里种杨树苗,学蒙语,做套马杆子,打马嚼子、马鞍子,黑、白铁匠的营生也样样干得好,还建起了奶粉厂。

此时,廷懋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直接主管知青返城工作,得知儿子留在萨如拉图雅嘎查的决心,他极为赞成。“我的牧民儿子给我长脸了!”

一年春节,廷·巴特尔回呼和浩特探亲。母亲看着皮肤黑红的儿子,心疼地说:“巴特尔,我和你爸都老了,你回来吧,回到我们身边来。”廷·巴特尔对母亲说:“我不能回来。回城我是文盲,在牧区我算是有文化的人。再说,我一走,牧民就哭。”母亲和他商量先把户口迁回来,他也不同意:“那怎么行呢!我已经是牧民了,得生活在草原上。牧民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牧民。”

有一年,他到呼和浩特参加全区先进知青表彰大会,顺便去看望住在军区大院的父母,却被警卫拦住了。“我来看望我的父母,他们住在这里。”警卫半信半疑地给廷懋打电话:“有一个牧民说是您的儿子,让他进来吗?”

有人疑惑廷·巴特尔放着舒坦日子不过,何苦偏要扎根遥远荒凉的草原?廷·巴特尔说:“一根从拉树苗的车上扯下来的残枝,谁都觉得活不了,插在这里却长成了参天大树,为啥?这里有他的土壤嘛!”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1978年,廷·巴特尔入了党,后被推选为嘎查长、嘎查党支部书记,也一度变成全牧区最穷的人。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80年代,牧区推行草畜双承包之后,草场牲畜从集体分到了各家各户,大部分牧民为了尽快挣钱,就把羊群扩大再扩大,草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沙尘暴一来,牧民的房子都要被埋掉一半!最糟糕的是草原上没有打草的地方,沙丘裸露、牲畜饿死,牧民收入微薄。”廷·巴特尔着急上火。

廷·巴特尔心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率先垂范,牧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观点和理论,是因为他的观点和理论还没有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

1986年,廷·巴特尔做出惊人之举,他把和妻子辛辛苦苦发展起来的60多只羊全部卖掉,用卖羊钱买回网护栏,圈起300多亩草场。廷·巴特尔围封的300亩草场打下9马车草,相当于其他牧民1000亩草场的打草量。他家出栏一头牛收入1200元,其他牧民家两头牛才卖1000元。

当牧民还在争议廷·巴特尔的做法时,他默不作声地把一年来家里发展起来的羊再次卖掉,这让很多牧民吃了一惊。

卖羊这件事第一个反对的就是妻子额尔登其木格,“一说卖羊,我就哭”。她使出了杀手锏,廷·巴特尔却不为所动:“我给羊群照张相,你以后想它们了就拿出来看看。”

这是廷·巴特尔想出的“减羊增牛”计划,他召集“两委”班子开会,算了一笔账,提出了著名的“踢腿理论”:1头牛的经济价值等于5只羊,1头牛4个蹄子,而5只羊20个蹄子,后者对草原的破坏力显然更大,而且牛吃草卷着舌头,不会影响草的生长,羊刨草根吃草。所以,养牛有利于草场的恢复和发展,还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廷·巴特尔的带领下,萨如拉图雅嘎查慢慢发生着改变:草场生态得到了恢复,牧民们的收入也大幅增加。2001年,萨如拉图雅嘎查的2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3600元,2011年达到1.5万元。他的“踢腿理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为进一步带领牧民致富,2003年,廷·巴特尔自掏腰包建起牛业扶贫公司,并承诺“公司赔了算我的,赚了都分给牧民”。之后的十几年,公司收入都拿来为牧民缴纳医保,资助考上大学的牧民子女,补贴购买优良牛种、搞棚圈建设的牧民。2018年公司解散时,他把公司235头牛和16万元全部资产分给了牧民。

“将军的儿子可以当将军,也可以当老百姓”

廷懋时常惦记着自己的儿子,他每次去草原看望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惊动当地的领导。廷懋说:“有人不理解廷·巴特尔的选择,似乎高级干部的子女留在草原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牧民需要他,需要就是价值嘛!他在牧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为什么非让他回来不可呢?”

廷懋曾对儿子说:“将军的儿子可以当将军,也可以当老百姓。”在家里,廷懋还常常给孩子们说:一不要依赖父母,路要自己走,事业要自己干;二做人要有一点“傻气”,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得失,不要自私自利;三要注意强壮身体。

父亲的言傳身教,使廷·巴特尔从小就培养了热爱百姓的思想感情和淡泊名利的平民意识,养成了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他说:“我给自己判了个‘劳动人的无期徒刑。”他在草原建立自己的修理车间,银匠、木匠、铁匠、皮匠的活儿他都做得来,连生产用的打草机、拖拉机都经过他的改装,还得到了生产厂家的认可。额尔登其木格透露:“就连女儿也是他给接生的。”

现在,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廷·巴特尔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慰问、参观、采访、取经的人数逐年增长,高峰时一年能达到三万人。牧民来学习取经,巴特尔一个也不拒绝。他还开设了“廷·巴特尔大讲堂”,建起了全盟牧民培训基地,免费传授生态经和致富招。阿巴嘎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晓敏说:“他太想把好点子撒播出去,所以乐此不疲,将军之子的光环早已褪去,他变成地地道道的草原之子。”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廷·巴特尔所获荣誉无数,他却一个都不肯摆出来,唯独挂了一幅牧民送的字画,上面用蒙语写着“爱草原的人”,他常常说:“我是一个牧民,这是我的职业荣耀。”

(责编/张超 责校/彭思贝、李希萌 来源/《廷·巴特尔:让更多牧民过上理想的好日子》,巴依斯古楞/文,人民网2021年5月11日;《草原上那棵擎天杨——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廷·巴特尔》,高阳/文,人民网2020年4月20日等)

猜你喜欢

巴特尔草场知青
听不见
辩说短章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小驯马师巴特尔
青青草场
把根留住
亲亲格日勒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