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突变体后代的萌发特性分析

2021-08-24王建峰郭晓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根长株系赤霉素

姜 雪 王建峰 刘 晨 郭晓丽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谷子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古称稷、粟,亦称粱,广泛栽培于亚欧大陆的温带和热带,我国主要栽培区在黄河中上游。谷子生育期短且抗逆性强,具有突出的抗旱、耐瘠薄和高光效等特性,已发展为旱生C4禾谷类模式作物[1]。谷子还是营养均衡作物,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铜、铁、锌、镁、硒等微量元素,是老、弱、婴幼儿的良好滋补食品[2~5]。我国是世界上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世界种植面积的88%左右,在长期驯化和栽培过程中,谷子适应了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成为了一种优良的抗旱作物资源。

赤霉素(gibberellin,GA)属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四环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发芽和茎秆伸长等作用[6]。杨文清[7]认为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发芽指数等种子发芽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叶白蜡、香椿等种子用赤霉素处理,其发芽率比对照组高出21.7%[8,9]。本文通过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谷子突变体后代种子,以便对谷子突变体后代的萌发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衡谷12突变体种子H1、H2、H3、H4、H5。

1.2 处理方法。挑选饱满的谷子种子,用质量分数为0.1%的HgCl2消毒10 min,蒸馏水冲洗干净,然后置于铺有2层滤纸的培养皿中,每皿50粒,分别采用浓度为10 mg/L、30 mg/L、100 mg/L的赤霉素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每处理设3次重复,25℃培养观察。每天记录发芽种子数,以胚根长度1 mm作为发芽标准,直到不再有种子发芽时测量发芽种子的根长及苗长,并计算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率(%)=(发芽种子总数/供试种子总数)×100%;发芽指数GI=∑(Gt/Dt)。公式中Gt表示在第t天种子的发芽数;Dt代表相应的发芽天数。

1.3 统计方法。测得的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谷子发芽率的影响。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通常会促进种子萌发,并在种子萌发后期逐渐积累。本试验对不同突变体后代分别采用10 mg/L、30 mg/L、100 mg/L赤霉素进行处理,由图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处理下,不同突变体后代种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后代H1和H2处理组发芽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4和H5则表现为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H3处理组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图1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谷子突变体后代发芽率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谷子根长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通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种子,不同株系的根长呈现较大的差异。除了株系H4以外,其他株系的根长较对照相比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根长的生长受抑制越严重。针对株系H4,30 mg/L赤霉素处理的种子根长明显要好于对照组。

图2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谷子突变体后代根长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赤霉素对谷子芽长的影响。从图3可以看出,通过赤霉素处理种子,不同株系种子的芽长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株系H1、H2和H3,赤霉素处理均抑制了种子的发芽,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对于株系H4和H5,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但是,观察所有的处理组发现,30 mg/L赤霉素的处理对于种子发芽的影响较大。

图3 不同浓度激素处理对谷子突变体后代芽长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对种子萌发时期的发芽率、根长和芽长进行分析与检测,可直接用来评价种子质量。赤霉素作为一种萌发刺激物质,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能促进种子胚内多种酶类的代谢活动,促进种子萌发[10]。

本试验以水培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培养谷子突变体,通过对其萌发特性进行分析发现,通过长时间的赤霉素处理,突变体后代的5个不同株系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分析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株系H4和H5在赤霉素处理下均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其中又以30 mg/L赤霉素处理的表现较好。而对根长的影响,仅株系H4在30 mg/L的赤霉素处理下表现出高于对照根长,其他株系则均表现为根长受抑制。本试验中,此5个株系均是由衡谷12经诱变而来的突变体后代,由此我们推测,可能由于株系H4和H5与其他3个株系之间存在某些基因组水平的变化,进而导致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根长株系赤霉素
应用MAS技术改良水稻特异种质大粒溪香的稻瘟病抗性
赤霉素对红阳猕猴桃种子萌发的影响
赤霉素对铅胁迫下苦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道高一丈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大叶蒲公英耐盐性变异株系的培育
大麦黄矮病毒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树藤哪根长
水稻OsDHHC13基因参与氧化胁迫响应的初步研究
腐胺和精胺浸种对干旱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