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面壁 只履是得

2021-08-23王晓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张大千

摘 要:大千先生画作遗世留传很多,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有,其中尤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之最。他独创的“泼墨泼彩”山水技法与细腻的人物工笔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文章从大千先生一幅早期扇面《面壁图》,来探索他的从画经历,了解其艺术发展轨迹,彰显大千先生早年清丽秀润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张大千;十年面壁;只履是得;胡晋藩

1 《面壁图》画作内容

大千先生画作留传很多,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都有,其中尤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之最,山水和人物这两大主题一直贯穿大千先生一生,尤其以晚年在山水画中创新的“泼墨泼彩”技法与去敦煌临摹了敦煌壁画后对人物画得更细致、更宏大的高贵华美而风靡世界,国画大师徐悲鸿先生称他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本文从大千先生一幅早期扇面《面壁图》,来了解他的从画经历,探索大千先生艺术发展轨迹。《面壁图》是1927年大千先生28岁时为同是内江人的胡晋藩将军庆生时所作的一幅扇面作品。纸本水彩画,纵25厘米,横52.5厘米。扇面上大部分画面画一山崖崖壁,一位老者面向崖壁靜坐于此,萧然出尘。路边小草疏落,笔法细腻,意境开阔(图1)。扇面右部题跋“三界飞升,只履是得,十年面壁,初愿竟成。写祝晋藩吾兄四十寿日,丁卯七月既望。大千居士”(图2),钤印白文印“张爰印”和朱文印“大千”(图3)。

2 大千先生《面壁图》画作特色

大千先生早期学画的时期正是我国流行明清文人画时期。文人画是指用笔墨情趣来展现文人趣味的一种中国绘画方式,是我国绘画中独具特色的风格样式和风格体系,将诗、书、画、印、题跋合璧于一幅作品中,注重诗画相联,寄诗情于画意,托画意来表达诗和远方,画的风格以“简、拙、淡、雅”来凸显文人的高雅情趣。大千先生最初学画以临古仿古居多,受中国古代传统文人画的影响颇深。徐悲鸿先生说大千先生“生于二百年后,而友八大、石涛、金农、华岩、心与之契,不止发冬心之发,而髯新罗之髯”①。大千先生的画作经历了师古、师自然、师心三个阶段,此画应是大千先生师古学习阶段的一幅精品力作。在这幅作品中,大千先生采用我国国画技法中最传统的手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画老者形象,将人物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独具神韵。据《百科全书》记载,1927年是大千先生临曾熙所藏《石涛小像》的时间,曾熙师傅曾为之题跋。此画作大千先生有模仿南宋画家梁楷的简笔人物的画意,有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超凡脱俗的意境,整个构图线条简洁流畅,笔墨细秀空灵,结构疏密有致,风格秀逸清俊,气氛静谧清幽。画作本身正如台湾历史博物馆巴东先生撰写的《张大千研究》书中说:“张大千的画风早年由明末四僧入手,取法的范围亦多在元明以降之笔墨表现。”②《面壁图》在右半部吟诗作句,以一首自创四言诗祝贺好友生日,勉励好友忍受种种烦恼苦难,禁绝世俗杂念,专注一境,最终会有取得胜利的那一天。大千书法早年追随曾熙、李瑞清二师学习,有浓厚的金石气息,点画灵动,流畅自然,书法秀逸,展现了清新爽朗的文人书风,与画相得益彰。

3 《面壁图》所涉两个佛教故事

画作上题跋用了我国佛教故事里达摩祖师的两个典故。达摩被尊为我国禅宗的始祖,是北魏时期影响最大的禅师之一。据传达摩原是天竺香至国的一位王子,后出家在佛教嫡脉27代传人般若多罗尊者门下开悟。北魏时期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传播禅法。

“十年面壁”①是佛教故事里的一个典故。传说达摩祖师来到了中国以后,在少林寺嵩山后面的五乳峰山顶上寻觅了一个天然石洞,每一天他都在石洞里对着石壁盘膝而坐,紧闭双眼,不讲经也不说法,开始静心潜修佛法。有一天,一只小鸟落在他肩上筑了一个巢,他也一动不动,仍然苦心禅修。日积月累,终于在九年以后,达摩修成得道,然后下山主持少林寺。

“只履是得”这个故事是指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②达摩祖师去世了以后,皇帝下令群僚和僧徒们以最高礼遇将他埋葬在熊耳山上,并在定林寺内建造了一座塔来纪念他。然而东魏使臣宋云由于当时被派遣出使西域,对达摩圆寂的事毫不知情。达摩去世两年后,宋云从西域返回洛京,路途中,经过葱岭的时候,他看见达摩身穿僧衣,赤着双脚,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掂着一只鞋子,由东往西而来。宋云于是问达摩:“大师,你到哪里去?”达摩回答他去往西天,并告诉宋云回京后别说见到了他,否则会有灾祸降临于身。宋云以为达摩在跟他开玩笑,没有当成一回事。回到京城后,宋云进宫面圣,便提到了他路过葱岭时遇见了达摩老祖,达摩说他回西天的事情。却不知话音未落,东魏孝静帝当场就大怒说:“人所共知,达摩大师死于禹门,葬于熊耳山,造塔定林寺,你怎么说在葱岭遇见了大师?这分明是欺君,岂有此理!”于是就治了宋云欺君之罪,并将宋云关进了牢房。几天之后,孝静帝审理宋云欺君一案,将宋云带上殿堂审问,问起了事情缘由。宋云便将他在葱岭遇见达摩的经过说了一遍,孝静帝听了以后觉得奇怪,群臣们也各执己见,意见不统一。最后孝静帝听人建议进行开棺验证。开棺后确实不见达摩本人的真身,棺中仅有一只鞋子留存。最后终于认定宋云所言是真,免除了对宋云的责罚。这便是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故事。而“只履是得”是指虽然有小挫折,但未必都是祸事,说不定也是好事情的,也有所得到的意思。

4 《面壁图》所涉人物及时代背景

为好友庆生,大千先生为什么选了这两个典故呢?这不得不从胡晋藩这个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起。

胡竞寰③,又名胡锐,别名晋藩,自号万扇楼主,资中县庙溪口人(今资中县银山镇沱江对岸,邻东兴区富溪镇),生于1887年9月,定居内江,新中国成立时移居成都,后居资阳病逝。《资中县续修资州志·民国实录》“武职”载“胡锐 河南五师”,并有“以上师长”的注释。胡晋藩为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下,1931年春在四川大竹随吴去北平。胡晋藩喜好书画,因爱好收藏,与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书画大家均交益颇深,曾请齐白石为他镌刻了一套崔子玉《座右铭》20方印章(其中12枚收藏于内江市东兴区文物保护所,另8枚不知所踪)。

1927年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军阀混战、兵荒马乱的时期,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更是造成了中国局势的大混乱。1926年6月,张作霖、吴佩孚在北京会晤,准备联合起来组建北京政府。直、奉部队联合攻下北京南口后,张作霖、吴佩孚商量准备南北齐下共分天下,于是吴佩孚向南进攻广东,张作霖向北进攻北方的国民军。然而7月广东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连连得胜。10月,北伐军攻下武昌城。吴佩孚只好带领部将逃往河南信阳。1927年4月,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举行第二次北伐。吴佩孚在国民军和北伐军的夹击下彻底失败,吴佩孚听从部将胡晋藩(四川人)等人的建议,率残部逃往四川托庇于杨森。

而胡晋藩作为吴手下将士,直系军的连连失利,其心情可想而知。从题款来看,大千先生深忧国事,时刻关注政事,時值胡晋藩四十岁生日,大千先生为了鼓励胡晋藩,于是用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十年面壁”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只履是得”二典故来鼓励胡晋藩,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5 《面壁图》落款特色

落款“丁卯七月既望”是中国书法中比较通俗的一种落款。“望”即“望日”,指阴历每月十五,“既”表示达到的状态(如易经中的“既济”),“既望”就是农历十六日,表示满月后一天。所以从落款来看,这幅画应是大千先生作于1927年7月16日的一幅扇面作品。当天胡晋藩四十岁生日,张大千与胡晋藩同为内江人,是老乡,于是大千先生等一众人去为他贺生,当场助兴之作,而胡晋藩后来将它收进他的《万扇楼主画册》,于是有了这幅大千先生早期的《面壁图》遗世之作。■

【作者简介】王晓,女,汉族,四川资中人,现任内江市东兴区文物保护所所长,曾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其中2005年撰写的论文《以历史文化名城为支柱,大力发展资中旅游业》参加资中县“建设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理论研讨会荣获三等奖。

①徐悲鸿.张大千画集:序言[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

②巴东.张大千研究[M].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

①徐悲鸿.张大千画集:序言[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1936.

②巴东.张大千研究[M].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6.

③摘自叶自明《齐白石与内江》。

猜你喜欢

张大千
张大千收藏古书画述略
张大千:钱包被盗,捏泥像赚钱
张大千:“这个娃儿不赎了”
不役于物
张大千出老千
我的最牛老爸
多画失真
手拉手跑的幸福
画画也得实事求是
张自启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