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宫夜宴

2021-08-23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唐宫夜宴黄河

聚焦热点

如果博物馆里的唐俑活了,将会是怎样的奇幻景象?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蹈《唐宫夜宴》将这一奇妙场景搬上了舞台。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迅速登上多个网站的热搜榜。这支5分钟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全过程。整个舞台运用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被网友形容为“唐朝少女的博物馆奇妙夜之旅”。

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在《唐宫夜宴》中,参加夜宴的唐朝少女们圆润讨喜,她们时而梳妆打扮,时而嬉笑打闹,如同在古画中穿梭行走,将大唐盛世的锦绣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这个节目真正做到了让静静地陈列在博物馆展柜中的文物“活”起来,让乐舞俑、乐舞图像跳起来、唱起来,把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真真切切地传递到了社会公众心中,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唐宫夜宴》从舞蹈的编排到场景的展示,从演员的妆容到身上的服饰,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它以黄河文化、中原精神、民族文化为根基,以一组绿色、黄色、红色为主色调的唐三彩乐舞俑为原点,对唐代服饰、色彩、形态以及文化之美进行了高度还原,充分彰显了令人震撼的黄河文化之美。《唐宫夜宴》还加入了水墨画、国宝、VR等特效,让虚拟场景和舞台结合,让一块地板、一个空间组成的传统舞台,升级成为拥有无限可能的更为立体的宇宙空间,打造出更为唯美、多元、多维度的视觉效果。

纵深剖析

1.文化共鸣

舞蹈《唐宫夜宴》美在青春、美在真实,它是形式与内容、主观与客观的双重美,以活泼的方式呈现了厚重的文化。《唐宫夜宴》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正是因为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诉求与中原人文精神、黄河文化之美的高度契合与共鸣。

2.文化魅力

这个节目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了起来,让乐舞俑、乐舞图动起来,让文物背后的文化魅力、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深入社会公众的心中,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3.文化自信

《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在现代进行艺术再现的成功尝试,从古老厚重的宝贵文化中萃取了精华部分,以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呈现,展现了一种勇立潮头的文化自信。

任务驱动

1.艺术表达激发中华文明探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条润泽万物生灵、亘古奔腾不息的文化之河。黄河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根脉。《唐宫夜宴》这个节目植根于厚重的黄河文化,把传统的文化资源以“现代表达”的形式呈现,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为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用技术活化传统文化资源

如果说文化自信为《唐宫夜宴》注入了灵魂,技术赋能则让这场河南春晚变得更有活力。很多年轻人觉得“可以在其中get炫酷的视觉盛宴”。《唐宫夜宴》以现代电视晚会的综艺手法,科技感十足的视觉包装,将厚重文化轻松表达,古典文明时尚表达,用强烈的共情、共鸣感打动观众,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河南春晚对融媒体样态概念呈现的一次尝试。

3.用艺术再现传统文化资源

2020年河南博物院打造了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将盲盒概念与承载历史的文物结合起来,把青铜器、铜鉴等“微缩文物”埋入土中,吸引年轻人去“挖文物”,也是用好用活文化资源的例证。面对厚重的文化资源,在现代条件下只有进行艺术表达和再现,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走进年轻一代的内心。

多方观点

创新让《唐宫夜宴》“火出圈”

◎何勇海

《唐宫夜宴》是传统文化创新性回归和走红的又一例证。我国从远古走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灿若星辰,饱含数千年的东方文明与智慧,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基因、文化血脉和精神命脉。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保障它们走向遥远的未来,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神圣使命。

这一节目不仅高度还原了历史文化,还实现了审美的古今融合、传统画卷与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整个舞台运用了先进的5G增强现实(AR)技术,串联起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簪花仕女图》等国宝级文物和古代名画,而那些打闹嬉戏的唐宫少女,虽从历史中“走”来,却像今天的小女孩一样活灵活现,可亲可近。换言之,这支古典舞不失古风古韵与大气恢弘,在表现形式、感官追求、价值认识中,又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自能引领年轻人追捧传播。

(摘编自《石家庄日报》2021年2月19日)

传统文化穿越千年的当代表达

◎邵 宁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唐宫夜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事实上,传统文化早已在年轻的90后、00后中受到追捧,“国风”“国潮”已成为一大流行。

近年来,汉服文化在年轻人中形成一种新的风潮。齐腰衫裙、琵琶飞袖、点绛红唇……每逢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在城市公园、热门景区以及大学校园,越来越多身着汉服出行的年轻人闪亮登场,让节日多了几分传统文化的意蕴。在电视、网络上的各类综艺中,民族乐器的出场率之高也出人意料,长笛、琵琶、阮、唢呐、二胡、古琴等乐器在大师们手里玩得出神入化,创造出各种让人惊叹的视听效果。国潮大热,民乐出圈,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持续升温。

(摘编自《新民晚报》2021年2月28日)

历史如何滋养今天的我们?

传统文化植根于历史语境,原样照搬到现代社会、输出给年轻人,注定会“水土不服”。对历史的追寻,需要对传统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新时代的植株上,让传统文化进入新时代的血脉。正如历史学家提倡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发明传统”。《唐宫夜宴》就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植根于盛唐文化、顶级国宝,再加上AR虚擬技术创新、幽默诙谐的创作手法,让人对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人文与艺术瑰宝,大为赞叹。

我们当然不可能像《唐宫夜宴》里的少女,穿越回盛唐时代,我们也无法一味抱守《典籍里的中国》里的价值序列,但是,通过类似的节目,我们的精神可以抵达过往的岁月,可以与古人对话,从而更明晰地确认: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将往哪儿去。

(摘编自《工人日报》2021年2月15日)

猜你喜欢

唐宫夜宴黄河
Tang Gong Ye Yan《唐宫夜宴》
邂逅 《唐宫夜宴》
Balcony
星之葬
黄河
星之葬
10·1潮趴夜宴不停歇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