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欠发达地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广西为例

2021-08-20蒙永亨冯颖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广西融合

蒙永亨, 冯颖涛, 赵 昱

(桂林理工大学 商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 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区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闭幕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 虽然中国目前人均年收入已达3万元人民币, 但仍有6亿人月收入在1 000元左右。中国城乡、 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是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 其实质就是需要更快地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农村地区, 这些地区一方面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 劳动力流失严重, 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东部发达地区寻求发展机会, 进一步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空心化与农村产业日益空洞化[1-2], 从而使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经济欠发达→收入低下→劳动力外流→农村人口空心化→农村产业空洞化→经济发展更加落后。针对欠发达地区日益凸显的这些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要全面支持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资源, 发展适应当地市场的农村产业融合项目, 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与对口帮扶等方式, 积极推进农村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近年来迅速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农旅产业融合与整体经济发展方面, 向从武[3]认为农旅产业融合是贫困地区突破贫困的必然趋势, 也是脱贫攻坚的必然要求; 张效廉[4]、 李志勇等[5]、 张莞[6]及李顺毅[7]均认为农旅产业融合是重唤农村经济活力、 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与解决欠发达地区“三农问题”的可行性实现路径, 农旅产业融合可以实现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在影响因素方面, 方世敏等[8]指出农业转型升级需求、 市场需求、 产业政策等因素对农旅产业融合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胡平波等[9]指出农旅产业融合还会受到是否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影响。在研究技术及方法的运用上, 张英等[10]、 周蕾等[11]及王丽芳[12]均借助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研究农旅产业融合。按照杨红等[13]的研究成果, 农旅产业的融合系统中农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可分为: 不相关(封闭系统)、 互补关系和竞争关系(开放系统)。庞娇等[14]测算出我国18个产茶省份整体的茶叶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相关系数为0.8以上, 两者具有较高的融合可能性, 茶叶产业和旅游业属于互补关系。但除此之外, 其他多数同类型的研究成果中未能体现对融合系统中的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性质进行辨析。

广西具有丰富的农业和旅游业资源, 现已形成恭城月柿、 崇左甘蔗、 横县茉莉花茶等多个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在旅游业方面, 通过举办“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宣传推介活动”等活动, 积极打造广西“乡村旅游”的优质品牌。近年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正在朝产业化、 规模化、 特色化、 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具备休闲、 观光、 个性化体验的乡村旅游品牌工程, 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示范基地、 休闲农业特色小镇、 星级乡村旅游区、 森林养生基地等示范性农旅融合产业品牌项目,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广西整体以及各地市的农旅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应该采取哪些扶持措施, 尚未见到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分析广西整体以及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两产业的相关关系; 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判断广西整体以及各地市的农旅产业融合状况; 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促进农旅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农旅产业融合系统由农业和旅游业子系统组成。参考张英等[10]、 周蕾等[11]、 王丽芳[12]及庞娇等[14]的研究成果, 结合广西农业及旅游业发展实际情况, 本文确定的农业和旅游业子系统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系统-农业和旅游业子系统

农业子系统为一级指标, 可分为: 农业规模、 农业效益和农业投入3个二级指标。 农业规模反映农业生产的增量与规模, 用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林畜牧渔业产值来衡量; 农业效益反映农业生产对经济的拉动以及对农村居民生活的影响; 农业投入则反映农业生产的各类要素投入, 包括电力投入、 化肥投入、 服务投入、 政策支持、 播种和灌溉投入等。

旅游业子系统为一级指标, 可分为: 旅游业规模、 旅游业效益和旅游业投入3个二级指标。其中, 旅游业规模反映来桂旅游的境内外的人数规模; 旅游业效益反映旅游业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 包括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的拉动、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 对当地的人民币创收和国际创汇收入等; 旅游业投入反映为发展旅游业所做出的多方面要素投入, 包含星级饭店、 星级景点、 旅游管理部门和旅行社数量。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所建立的农业和旅游业子系统内部的各项指标数量与单位不一致, 为克服其量纲差异性, 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取“0~1”标准化方法处理原始数据:

(1)

式中:i表示年份(i=1, 2,…,n);j表示评价指标(j=1, 2,…,m);uij+为对正指标的处理, 该指标的数值越大说明越具备正面效应;uij-为对逆指标的处理, 该数值越大说明越具备负面效应。计算过程中, 加上0.01的作用是使测算数值非零化。

2.2 权重确定方法

权重确定方法有主观赋权法与客观赋权法两种, 但是主观赋权法会造成数据出现较大偏差[15]。本文将采取客观赋权法之一的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变异系数法是一种能够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 通过计算得出指标的权重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一致, 不能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影响, 需要利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的差异程度:

(2)

利用式(2)计算出的变异系数确定权重

(3)

式中:wj表示利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

2.3 农业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测算方法

构建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度模型前, 需要计算反映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农业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反映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旅游综合评价指数。

(4)

式中:xij、yij分别表示农业、旅游业子系统根据式(1)无量纲化处理的各项指标数据;λi、θi分别为农业、旅游业子系统通过式(2)、(3)所确定的权重;Ux、Uy分别表示各个年份的农业、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两者的指标值越高, 说明产业向好发展; 若指标值越低, 则说明产业发展水平不足, 仍有提升空间。

2.4 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参照杨红等[13]对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耦合关系研究以及庞娇等[14]通过测度茶叶产业和旅游业的相关关系辨析两者融合的可能性,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构建农业和旅游业的样本相关系数模型。

(5)

样本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 1)。因农业和旅游业是信息不断交换的开放性系统, 故不考虑两者不相关(rxy=0)的情况。当rxy∈(0, 1)时, 两产业存在互补关系; 当rxy∈(-1, 0)时, 一种产业会抑制另一种产业的发展, 两产业存在竞争关系。因此, 农业和旅游业的关系可根据其相关系数解释为: 在二元产业的相关性分析下, 当农业与旅游业呈负相关时, 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相互制约的因素; 当农业与旅游业呈正相关时, 产业融合过程中两者能够相互驱动。

2.5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耦合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或系统在相互交换信息或相互作用过程中趋向协同的现象, 即各项要素或子系统通过良性互动逐步由无序走向有序, 最终实现协同发展的动态关联关系[16]。耦合度是评价要素或系统在相互影响作用强弱程度的指标值, 近年被应用于产业融合研究。耦合度模型为

(6)

式中:Ux、Uy分别为式(4)所测算农业、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C的取值范围为0~1,C=0, 反映系统内各个指标处于无关且无序发展状态, 农业和旅游业相互作用无效果;C=1, 各个指标的耦合度最大, 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作用效果最大。C越小, 反映农旅产业融合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两者的相互作用程度越低;C越大, 反映农旅产业融合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 两者的相互作用程度越高。耦合度只能反映出农旅产业的相互作用强弱程度而无法比较协调发展的高低水平[17]。因此, 还需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 通过比较产业系统内部产业子系统发展的强弱程度, 来分析产业融合过程中是由何种产业所驱动[12]。耦合协调度模型为

(7)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 其值为正数且取值范围为0~1;T为农旅产业融合综合评价指数(又称协调指数);a、b分别为农业、 旅游业的待定系数, 其取值范围为0~1。由于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旅产业融合起促进作用, 两者地位同样重要, 因此a、b的赋值均为0.5[18]。 参考廖重斌[19]的研究成果, 反映农旅产业融合的耦合协调度D可分为协调类(0.5≤D≤1.0)和失调类(0≤D<0.5)两种类型。 当Ux>Uy时, 表示由农业资源驱动农旅产业融合, 农业带动着旅游业发展; 当Ux

表2 不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类型的耦合协调度及其评价体系

3 结果分析

3.1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性分析

3.1.1 农业和旅游业相关关系 利用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17年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 计算出历年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指数的平均值来评价广西2010—2017年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再利用上述两者的平均值根据式(5)计算出反映广西整体的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关系数。结果显示, 广西农业和旅游业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81, 一方面说明广西整体的农业和旅游业具有高度正相关性, 另一方面反映出广西整体的农业和旅游业属于互补关系, 说明相互促进发展。

3.1.2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类型 从《广西统计年鉴》(2011—2018)中查找表1列出的相关变量数据, 根据式(1)~(5)测算出广西14个地级市2010—2017年农业综合评价指数、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 农旅产业协调指数、 农旅产业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广西整体的农业综合评价指数Ux、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Uy、 农旅产业耦合度C及其耦合协调度D均由14个地级市的这4项数值的平均值计算得出(表3)。2010—2015年, 广西农业综合评价指数大于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 说明该时期农业发展水平强于旅游业, 农旅产业融合由农业来驱动, 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 2016—2017年,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大于农业综合评价指数, 说明该时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超越农业, 农旅产业融合转变为主要由旅游业驱动, 旅游业带动农业发展;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的整体耦合度C由2010年的0.32小幅上升至2017年的0.49, 说明广西整体的农旅产业融合向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两产业相互作用正不断增强, 融合程度不断提高; 农旅产业耦合协调度D由2010年的0.23上升至2017年的0.63, 由中度失调进步至初级协调。可知, 广西整体的农旅产业融合的这5项指标在这8年间均呈上升趋势, 农业、 旅游业和农旅产业融合均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图1所示。

表3 广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与发展类型

图1 广西整体农旅产业融合各项指标的时序趋势变化

3.2 广西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地域差异性分析

3.2.1 农业与旅游业相关关系 根据表3及式(5)计算出2010—2017年广西14个地级市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系数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除百色和河池之外的其余12个地级市的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系数为正, 说明存在互补关系, 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两产业能够相互驱动, 共同提高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百色和河池的农旅产业相关系数为负, 说明这两地农业与旅游业存在竞争关系, 在农旅产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着农业和旅游业相互制约, 阻碍了农旅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原因是百色和河池全境属于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区——滇桂黔石漠化区, 该区域内生态条件脆弱, 不利于一般的经济农作物生长[20]。因此, 农业生产受制于生态条件, 缺乏以农业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依托, 削弱了百色和河池的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图2 广西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系数

3.2.2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类型 已测算出来的2010—2017年广西各地市农业综合评价指数、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 农业产业融合综合评价指数、 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中, 选取最近统计年份(2017年)的测算数值对广西各地市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 广西14个地级市的农旅产业融合类型无一城市处于失调状态, 所有地级市都属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类型, 说明农旅产业的融合效果较为理想。其中, 百色、 钦州和河池3个地级市属于勉强协调发展型; 其余11个地级市属于初级协调发展型。

表4 2017年广西各地市农旅产业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测算结果

按照农业和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的强弱进行划分, 属于农业滞后型(UxUy)的城市有:钦州、贺州和来宾,这3个城市在农旅产业融合的发展中表现为旅游业发展滞后于农业,说明农旅产业融合由农业来驱动,农业带动着旅游业发展。

综上所述, 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性质为互补关系的城市中, 它们的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能够较快地进入到协调发展的阶段, 如南宁在2013年的农旅产业融合就已经进入勉强协调阶段; 柳州在2014年进入协调发展的阶段; 梧州、 北海、 防城港、 贵港、 玉林、 贺州、 来宾和崇左均在2015年进入至协调发展阶段; 2017年, 除钦州、 百色、 河池外, 其余11个城市农业和旅游业为互补关系的城市, 其农旅产业融合均达到初级协调水平。这说明农业和旅游业为互补关系时, 两产业的相互带动发展能够共同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加快农旅产业融合的效率。此外, 在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性质为竞争关系的城市中, 它们的农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如百色和河池的农旅产业融合在2010—2016年这7年间仍处于失调阶段, 只有在2017年进入协调发展阶段。这说明农业和旅游业两者属于竞争关系时, 虽然不会使得农旅产业融合向着负增长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两者的相互抑制作用会减缓农旅产业融合的速度, 阻碍两者融合水平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 广西整体的农业和旅游业属于互为促进的发展关系; 地域性分析而言, 百色和河池的农业和旅游业相关性质表现为竞争关系, 其余12个城市表现为产业相互促进的互补关系。

(2)广西在农业与旅游业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资源优势, 2010—2015年广西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强于旅游业发展, 2015年以后, 随着农旅产业融合的深入, 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Uy开始超过农业综合评价指数Ux, 表明广西旅游业发展综合水平开始好于农业。

(3)广西农旅产业融合的这5项指标在2010—2017年间均呈上升趋势, 表明广西农旅产业融合向好发展,整体融合水平由中度失调进步至初级协调,其中2010—2015年由农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2016—2017年为旅游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

(4)2017年数据地域差异性分析发现, 除钦州、 百色和河池的农旅产业融合等级为勉强协调外, 其余11个城市为初级协调; 钦州、 贺州和来宾的农旅产业融合由农业驱动, 其余11个城市由旅游业驱动。

(5)将广西农业与旅游业的相关性质与历年农旅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比对可知: 若农业与旅游业为互补关系, 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能够共同提升农旅产业融合水平; 若农业与旅游业为竞争关系, 农业与旅游业的相互抑制导致农旅产业融合水平受到制约。

4.2 建议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出“要全面支持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然而,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 资金不足、 人才匮乏、 劳动力外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欠发达地区虽然在农业与旅游业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资源优势, 但目前农业与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这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对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广西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推进农旅产业融合发展, 以丰富农村产业体系, 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农旅融合协调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精准施策, 就广西而言, 基于本文的分析,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对于农业和旅游业呈竞争关系的地级市——百色和河池, 这两个地级市目前旅游业发展水平强于农业发展水平, 根据杨红等[13]的研究成果, 此时若要加强农旅产业融合水平, 政府应优先发展其优势产业——旅游业, 在资金、 土地资源上向旅游业进行倾斜。通过依托当地优质的旅游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线路, 积极发展“旅游+”的产业融合模式, 强化河池和百色的石漠化区特色旅游产业。当旅游产业兴旺时, 处于石漠化区这两个城市的农业和旅游业融合逐渐由竞争变成互补关系, 进而再根据百色和河池的土地状况发展适合石漠化区的农业经济作物, 促进旅游业与农业相互融合, 逐步振兴石漠化地区农村农业经济以及解决该区域农民的收入与就业问题。

(2)对于南宁、 柳州、 桂林等农业和旅游业呈互补关系且旅游业驱动农旅产业融合的城市, 需要继续深化“旅游+”的产业联动效应。一方面, 借助旅游品牌效应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例如, 通过兴办各类型旅游文化节来促进优质农产品的营销, 或是借助互联网平台线上旅游直播形式售卖农产品; 另一方面, 打造“旅游+乡村文化”的文旅产业融合形式, 深度挖掘乡村文化, 提升乡村旅游的人文附加值, 如通过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或在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举办民族文化节等形式来展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文化, 体现民族地区的乡土人情; 此外, 在广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下, 应积极向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广西的乡村旅游宣传, 吸引粤港澳游客到广西乡村旅游观光, 增加乡村旅游消费, 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3)对于钦州、 贺州等农业和旅游业呈互补关系且农业驱动产业融合的城市, 需要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政府应加大资金、 技术等投入力度, 积极发展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 引导农业生产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 同时积极发挥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品牌效应, 发展区域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消费, 品尝优质农产品; 其次, 以农促旅, 依托优质农业资源建立民族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具备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农业, 促进农业产业链向二、 三产业延伸, 提高农产品的人文附加值; 再者, 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创建多元化的农业电子信息平台, 让农户第一时间能够将农产品信息更新至多个电子平台上进行宣传销售; 与此同时, 完善乡村交通建设, 助力物流运输站点建设, 为农产品销售疏通渠道,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旅游业广西融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融合》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