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动力及提质增效路径
——以广西恭城县莲花镇为例

2021-08-20葛梦兰曾繁荣王金叶刘志婷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莲花小镇特色

葛梦兰, 曾繁荣, 王金叶, , 刘志婷

(1.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2.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 言

自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建设问题以来[1], 小城镇建设得到了政府、 社会各界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其发展经历了探索、 成长、 推广3个阶段[2]。云南、 北京、 浙江等地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开始了小城镇特色化建设探索[3-4]。2015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办《浙江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上批示指出“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5]; 2016年,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 提出“到2020年争取培育1 000个左右各具特色、 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国家在新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是推动脱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6], 为解决农业发展投入较少、 农村建设动力不足、 农民收入较低、 优势资源浪费严重等“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 地域文化、 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 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7], 不仅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提高了城镇综合承载力[8], 而且满足了政府、 企业、 居民等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旅游特色小镇集旅游、 产业发展、 文化传承、 生态保护、 社区治理等于一体, 既能推动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 又能满足居民的旅游需求, 成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主流。目前, 国内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主要是从城镇化、 旅游发展、 产业创新、 生态文明等视角进行[9-15], 提出特色小镇建设要按照“恢复居住环境、 开发旅游项目、 形成集聚产业”的路径推进[16]; 要遵循“因地制宜、 体现特色”等原则[17]; 要重视形象策划、 文化塑造、 改善民生、 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与城市文化联系等[18-20]; 要彰显区域文化[21], 突出新兴产业创新[22];要融合环境美学, 贯彻“生态”“乐居”“绿色”理念[23-25],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立体化产业系统[26]。国外对“特色小镇”建设研究起步较早, 代表性的特色小镇有美国的格林威治小镇、 英国的海伊小镇、 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 瑞士的达沃斯小镇、 德国的哥廷根小镇等[27-29]; 对旅游小城镇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参与、 资源利用以及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如, Sherlock[30]认为旅游小城镇发展要把社区利益放在首位, Murphy等[31]认为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和对文化进行创新是发展旅游小城镇的重要因素, Akama等[32]提出了社区居民如何评判收益的标准等。

现有研究表明,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普遍存在产业特色不鲜明、 城镇功能不集中、 城镇形态不优美、 土地利用不集约、 配套政策不衔接、 同质化现象严重(千篇一律、 千镇一面)、 建设发展态势分化明显、 建设热情下降、 动力不足、 持续性不强等问题[9-26, 33]。目前, 我国已进入新发展时期, 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新发展时期的主要任务。因此, 在我国进入新发展时期, 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重新布局和起步的背景下, 本文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恭城县)莲花镇为例, 基于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入分析探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动力条件和提质增效路径, 对于加快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全面提升其社会、 经济、 文化、 生态效益等具有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1 恭城县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概况

1.1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基础与优势条件

恭城县是广西唯一的瑶族自治县, 至今已有近1 400年的历史, 汇集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精髓, 造就了独特的瑶乡地域文化[34], 曾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殊荣; 恭城月柿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形成了月柿生产、 加工、 销售、 研发于一体的发展模式。莲花镇地处恭城县南大门, 行政区域面积361 km2, 总人口5.77万人, 其中瑶族占87.22%。莲花镇是中国传统村镇, 传统产业为农业, 是“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柑橙之乡”“国家级生态乡镇”; 莲花镇红岩村是“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莲花镇交通条件优良, 区位优势明显, 距恭城县城14 km、 桂林市区120 km; 2016年贵广高铁建成通车, 莲花镇融入了桂林半小时经济圈和南宁、 广州、 贵阳2小时经济圈, 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莲花镇“月柿节”从2003年举办至今, 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 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 “月柿节”有力推动了莲花镇生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拥有山清水秀, 生态良好, 古迹众多, 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 生态农业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知名度高等优势条件。

1.2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进展

广西区域旅游竞争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 建设旅游特色小镇, 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恭城县莲花镇自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单位以来, 在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推动下, 按照“尊重建筑风貌、 提炼瑶族元素、 突出乡土特色”的建设思路, 对莲花镇门等、 矮寨等7个村屯公路沿线的公共基础设施、 卫生环境以及1 900多户居民的房屋进行改造, 小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结合产业升级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旅游特色小镇的雏形已基本形成[36]。莲花镇对外道路交通网络和内部交通体系已基本建成, 旅游骑行道、 游步道、 驿站、 漂流水系、 栈道等初具规模; 镇区内道路改造、 人行道铺设、 道路绿化、 街头绿地、 旅游标示系统及建筑物改造等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出行创造了便利条件。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带动下, 莲花镇红岩村于2018年入选全国“100个特色村寨”, 并成为了AAAA级景区。但是, 在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 由于对特色产业培育重视不够、 特色挖掘不充分,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 加之受到旅游生命周期、 游客和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 小镇建设发展存在动力不足、 不平衡不充分以及质量不高、 效益较差、 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导致当地居民、 旅游企业甚至政府部门对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情在下降, 工作徘徊不前。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虽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 但其建设进程、 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与全国同类型旅游特色小镇相同或相似,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 基于推拉理论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动力分析

根据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实践, 特色小镇建设最核心的是围绕产业发展进行产业要素重组和优化配置, 培育形成生产、 生活、 生态“三生融合”, 产、 城、 人、 文“四位一体”的综合体[37-38]。旅游特色小镇一般是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 通过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旅游要素和旅游功能完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及生活环境品质提升等, 打造形成宜居、 宜业、 宜游的地理空间, 满足政府、 企业、 游客和居民的多样化诉求, 推动当地的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17]。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雷文斯坦(E.Ravenstien)提出的揭示经济发展动力的推拉理论,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动力主要是来自国家政策、 市场需求等外部拉力和地方经济发展、 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等内部推力(图1)。

图1 旅游特色小镇动力结构

2.1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外部拉力

根据对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分析,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外部拉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发展战略、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等。依据对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作用程度或贡献大小, 具体分为核心拉力、 基础拉力和主体拉力。

(1)核心拉力。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 路线图, 推动全国各地掀起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热潮。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特色小镇作为新时期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成为了农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对乡村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全面提升乡村发展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支持, 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特色小镇作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其建设发展必须重视效益与质量的统一, 不断提高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2)基础拉力。《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以及《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为全国及广西各地的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经费支持、技术规范等基础动力支持。其中《关于培育广西特色小镇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自治区财政按照每个特色小镇培育资金2 000万元予以奖励, 其中列入培育名单后先拨付奖励资金1 000万元, 用于启动特色小镇建设; 培育合格转入建设阶段后再奖励1 000万元, 用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 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经费支持, 加快了特色小镇建设进程。

(3)主体拉力。桂林依托丰富的历史遗存、 优美的自然景观, 特别是全球面积最大、 景观美学价值最高、 最具典型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发展旅游, 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自2012年以来, 国家先后批复桂林建设国际旅游胜地、 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地一区”), 使桂林旅游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目前, 以自然风光旅游为主的单一旅游业态已无法满足国家战略实施的需求。因此, 将产业、 生态、 文化、 旅游、 基础设施等要素融合建设旅游特色小镇, 通过丰富桂林市旅游业态、 完善产品结构, 成为了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桂林旅游发展及“两地一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2.2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内部推力

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主要是为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旅游提质增效, 将当地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其内部推力主要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生产发展环境改善、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等愿望, 具体分为核心推力、 基础推力和主体推力。

(1)核心推力。2019年, 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 892元, 恭城县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值的48.88%; 莲花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恭城县的平均水平, 镇域发展经济压力极大, 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理念和实践改革创新, 使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改善镇域经济结构, 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旅游特色小镇已被实践证明能够促使当地资源、 产业的经济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将当地的资源优势、 产业特色转化经济优势、 经济特色,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莲花镇最好的资源、 最大的优势、 最显著的特色是生态环境良好、 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生态农业发展, 最大的问题是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较差、 居民的收入较低, 迫切需要通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 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环境条件, 特别是利用当地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吸引游客, 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拓宽农林产品销售渠道, 提高农林产品经济价值和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2)基础推力。莲花镇的主导产业是生态农业, 经营以柑橘等水果为主的经济林, 长期发展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以果树种植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 经济林经营效益在发展中期及以前比较明显, 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发展。莲花镇红岩村发展成为了“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2018年), 恭城县甜蜜柿业(核心)示范区成为了“四星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017年)。但在“三位一体”生态农业发展后期, 随着农业科技发展和经济林品种多样化, 以及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 生态农业经营出现了增产不增效或增效少的问题。传统的“三位一体”经济林经营所产生的效益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居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迫切需要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注入创新要素和时代元素, 特别是要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高质量建设发展。

(3)主体推力。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于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曾经是莲花镇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 多年发展使莲花镇红岩村成为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莲花镇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农业景观和自然风光观光以及少量的农产品采摘, 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阶段, 粗放、 效益不高; 加之莲花镇的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条件较差, 旅游项目、 产品的吸引力不强, 旅游开发总体效益与所拥有的资源价值和知名度不相匹配, 无法满足旅游市场对高阶性旅游产品的需求。因此, 迫切需要依托旅游特色小镇建设, 以培育和发展高效益、 高质量的特色产业为主要目标, 优先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改善, 营建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为提升旅游品质和旅游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3 旅游特色小镇提质增效路径分析

《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提出特色小镇要有“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 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 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建设工作要围绕“发展特色产业、 传承传统文化、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宜居家园、 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展开。针对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质量不高、 效益较差的问题, 特别需要通过精心谋划、 重点建设、 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等, 推动形成优势产业与旅游特色产业相互支撑、 “三生融合”、 “四位一体”的发展空间, 实现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质增效的目标。

(1)深挖传统优势, 构建高品质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的核心, 在推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时要深入挖掘当地的传统优势, 构建高品质产业体系, 将传统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根据调研分析, 莲花镇的传统优势是自然风光优美、 山水田园相得益彰、 生态环境良好、 传统农业发达、 文化底蕴深厚、 美食丰富独特及交通便利等, 这些传统优势是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提质增效的重要依托。特别是要深入挖掘莲花镇完善的传统农业体系、丰富的乡村旅游文化等优势, 按照“宜居+宜游+宜养+宜农”的要求, 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和旅游的引领融合作用以及生态文化的支撑作用, 同时把高新技术植入农业, 打造形成以现代生态农业为主导、 休闲农业旅游为特色的高品质新型产业体系, 突出生态农业、 休闲农业旅游在小镇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提质增效奠定产业基础。当地的传统优势挖掘利用, 还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和可持续管理, 协调解决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文化体验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旅游与居住的关系等。

(2)强化设施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目前仍然处在“造镇”的初级阶段, 支持优势产业、 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都还很不完善, 与旅游特色小镇拥有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仍有一定差异, 导致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旅游特色小镇产生负面认知, 部分居民甚至开始反对或对抗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因此, 要加强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为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设施基础, 为旅游特色小镇提质增效提供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改变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旅游特色小镇的认知。旅游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具有城乡一体化的理念, 要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但同时还要留有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乡味”。小镇风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对象, 设施条件建设改造既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又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特别是建筑改造要融入“坡屋顶、 小青瓦、 白粉墙、 吊脚楼、 木格窗”等瑶族元素。另外, 风貌改造要防止“大拆大建”或房地产化, 导致优势资源失色, 造成优势资源浪费。

(3)融合多元文化, 创新品牌特色。生态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莲花镇长期以来最引人注目的品牌, 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推广。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要依靠现有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同时要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创新品牌特色, 使其在新的发展阶段焕发出新的活力, 推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质增效。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的品牌特色创新, 要在保留和保护好乡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或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 充分挖掘当地生态文化、 瑶族文化、 旅游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内涵, 把旅游、 生态、 瑶族文化和高新技术等元素植入农业, 并强化与创新创意相结合, 推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新品牌和休闲农业旅游地理品牌, 探索培育创意农业、 康养农业品牌, 使品牌建设和品牌特色创新成为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生态农业康养旅游”小镇, 把当地的资源环境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全面提高旅游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质量效益。

(4)创新发展理念, 重塑发展空间。特色小镇建设不仅仅是建房子、 扩路面、 改立面, 核心在于创新产业发展理念, 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提高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和方向引领。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要充分利用国家、 自治区、桂林市及恭城县的相关政策, 解决制约小镇建设发展的用地、 投入产出、 运行机制等问题, 特别是要通过理念创新改善投资和营商环境, 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中, 要创新农旅融合理念, 使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旅游在地理空间、 产业结构、 效益提升等方面相融合, 使莲花镇成为集农业、 旅游、 文化传承与居住等功能为一体,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相得益彰的地理空间, 保障现代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旅游健康高效发展, 同时满足游客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需求及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5)协调利益关系, 激发小镇活力。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涉及到政府、 企业、 居民和游客等利益相关者, 只有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才能确保小镇建设健康发展。小镇建设要在解决居民就业、 提高居民收入上下功夫, 其根本在于建立调动企业动力、 市场活力及居民参与热情的体制机制。地方政府要依据国家导向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给予持久、 灵活的政策支持, 从公正的角度协调解决好企业与居民的利益分配, 发挥“加速器”和“调和剂”的作用; 旅游企业在小镇建设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形成的机制要给予旅游企业必要的尊重、 支持以及决策权力, 要按照市场规律得到合理的回报; 居民作为小镇建设的主体、 最大的受益人和优势资源的拥有者, 小镇建设必须能够保障其获得应有的收益和社会地位。同时, 要通过长效机制体制建立、 完善和优化, 解决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或居民参与被边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等问题, 充分激发小镇建设发展活力。

4 结论与讨论

旅游特色小镇是现阶段我国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 是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和有效路径。本文以恭城县莲花镇旅游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 基于问题导向深入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所依托的优势资源、 进展成效、 存在问题, 以及动力条件和提质增效路径, 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①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拥有优势资源条件, 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镇域内交通道路和旅游骑行道、 游步道、 驿站、 漂流水系、 栈道等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旅游特色小镇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②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对特色产业培育重视不够、 特色挖掘不充分,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 建设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 整体质量不高、 效益较差、 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③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外部拉力强劲、 内部推力旺盛, 外部拉力主要来自于国家、 行业和地方政策以及区域旅游发展需求, 分为核心拉力、 基础拉力和主体拉力; 内部推力主要来自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改善生产发展环境、 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 具体分为核心推力、 基础推力和主体推力。

④ 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质增效需要在优化产业体系、 强化设施建设、 创新品牌特色、 重塑发展空间、 协调利益关系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发展理念创新、 政策创新、 机制创新、 模式创新等, 激发小镇建设发展活力, 实现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在新发展时期, 特别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在重新布局和起步的背景下, 探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提质增效问题, 有利于推动形成优势产业与旅游特色产业相互支撑、 “三生融合”、 “四位一体”的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区。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发展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以当地居民为中心, 突出居民的主体地位, 把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建设发展要立足特色和品牌培育、 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探索建立高效科学的运行机制, 稳步提高建设发展效益; 将创新作为引领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使特色小镇在形态上具备独特的风格、 风貌、 风尚与风情, 在机制上强调以政府为主导、 以企业为主体、 社会共同参与, 增强各利益主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防止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停留在“建房子、 扩路面、 改立面”以及“大拆大建”或“房地产化”等表面, 要充分利用好当地优势资源, 围绕产业结构优化, 创新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莲花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云莲花灯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莲花湖『变身』
中医的特色
莲花灯盛开“致富花”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