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邻水保路群体性事件研究

2021-08-17杨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杨静

摘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社会冲突与矛盾也不断激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的频率增多,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分析研究社会群体性事件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将主要选取发生于2015年5月的四川邻水保路事件作为案例,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运用相关的理论概念,如群体性事件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相对剥夺感理论等对此事件进行进一步分析;第二部分,主要对此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应启示;最后一部分,对本文作出总结。

关键词:邻水保路事件;群体性事件;社会冲突;相对剥夺感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55

0引言

当前,中国逐步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因素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大大升高,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对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本文主要选取的事件是由于政府的信息不透明以及群众为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本文所述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在四川省邻水县。为推动四川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四川达州市交通部准备新增铁路。经过专家的研究与设计,初步提出了三个方案,分别为东线、中线与西线方案。其中东线方案途径邻水,这一消息为邻水人带来了“希望”。而后来的答疑环节,四川省广安市发改委曾放出最终施行西线方案。这一消息的流出,使得邻水居民产生了“美梦破灭”的心理,引起了大量邻水居民的不满,邻水居民开始进行游行示威、聚集闹事等活动表达不满,事件造成多人受伤,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一事件最终以增设经过邻水的铁路支线,满足邻水人的需求告终。这一群体性冲突事件为何会发生?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应怎样预防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后的社会发展与治理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

1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要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的表现特征、产生机理以及处置方式,首先必须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有清晰的认知。本文主要是对四川邻水保路运动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因此,我们也需要对相关理论有一定认识,本研究的基础理论为社会冲突理论和相对剥夺感理论,同时群体性事件本质是一种社会冲突、社会风险,我们既要认识到它的危害,也要发现它的正面作用,危中见“机”,不断提升政府行政能力与应对危机能力,从而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危害。

1.1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矛盾激化的,一些具有相同的利益要求者为直接维护自身利益而组成的群体,由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通过言语行为或是肢体行为的冲突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不满,而对社会产生较大危害的一系列事件。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包括非法集会、游行、集体罢工罢课、集体围攻政府机关、集体械斗、集体打、砸、抢、烧等一系列扰乱社会治安的活动。本篇文章所分析的四川邻水保路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群众聚集闹事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1.2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是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的思考和对立提出的,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和影响,这一理论突破了其他理论常有的思维,它着眼于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其中科赛是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科赛认为若冲突问题不涉及冲突双方的基础,那么就对社会具有积极功能,反之则具有消极功能。此外,科赛还提出了“社会安全阀”理论,他把社会冲突比作锅炉房的“安全阀门”,他认为社会冲突的发生可以将社会上的敌对情绪通过这一“安全阀”释放而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一方面起到了减轻冲突双方敌对情绪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统治阶级来说也是一种预警功能。从这“社会安全阀”功能这一角度来看,本事件的发生使得邻水人的诉求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冲突,从社会冲突理论分析,此次事件具有“社会安全阀”的作用,具有正功能。

1.3相对剥夺感理论

相对剥夺感理论起初是由美国学者斯托弗提出,后来经默顿发展,形成了解释群体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指人们总会将自己现有的处境和某项标准进行对比,当发现自己处于劣势时,心理产生的剥夺感,而这一感觉就会引出自身的消极情绪。在四川邻水保路事件中,群众所产生的不满情绪正是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邻水人听闻交通局要选择“达州—渠县—广安—重庆”的西线方案而不是途径邻水的东线方案时,邻水人觉得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特别是与广安市区居民相比,发现自身处于劣势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邻水人产生了消极不滿情绪,为发泄这一情绪,社会冲突就产生了。因此,要解决社会冲突,就要消除群众的受剥夺感。在这一事件中,最终以增设经过邻水的铁路支线,满足邻水人的需求告终,从而消除了邻水县和广安市其他地区居民的受剥夺感,避免了社会冲突的再次发生。

2事件分析

我们要分析此个群体性事件,就必须了解其事件经过、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特点。

2.1事件回顾

为了推动四川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达州市交通局准备于2014年开展达渝城际铁路的建设工作。中铁二院经过现场探测,初期设计出三条路线,即从达州出发,途径大竹、邻水到重庆的东线方案;从达州出发,途径华蓥到达重庆的中线方案;以及从达州走出发途径渠县、广安最终到达重庆的西线方案。事件开端于2015年5月7日,广安市发改委在网上对达渝城际铁路路线设计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时指出,广安市经过政府研究,仅接受西线方案。这一回答使得激发邻水人民极大不满。2015 年 5月 11 日晚,许多邻水居民自发在黄桷树公园举行签名为表达自身希望选择东线方案的意愿。事件高潮发生于 2015 年5 月 16 日,邻水群众走上街头,强烈要求铁路经过邻水县,并喊出“百万邻水人民也要发展”等口号。而事情愈演愈烈,在大量群众被疏散后少数民众与民警发生冲突,并跑上高速公路,烧毁一辆救护车和两辆私家车。最终造成共68人受伤,其中包括30名民警与38名群众。事件以四川省铁路建设办公室发布通告告终,2015年5月18日四川铁路建设办表示达渝铁路是一个长期的项目,而目前处于设计初期告终。同日,邻水县政府发表公开信称, 5月16日发生的邻水群体性事件已得到控制。同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了达渝城际铁路的规划方案,最终确定铁路方案为途径大竹、邻水的东线方案,同时由邻水引出支线,经华蓥市,最终到达广安市。到此,这一事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

猜你喜欢

群体性事件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群体性事件中非正式制度因子分析及化解路径
高校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研究
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分析研究
西部民族地区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研究
涉警网络舆情危机与群体性事件
高校学生常见突发事件情况分析
浅析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管控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警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存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