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以北部湾大学为例

2021-08-17董亚力北部湾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钦州引航站

珠江水运 2021年14期
关键词:航海技术职称评定航海

董亚力 北部湾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港钦州引航站

张自然 北部湾大学

双师型教师,简单来讲是指具备“双能力”、“双证书”的教师。要求教师既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良好的实操能力;既要拥有一定的学历学位证书,又要拥有行业资格证书,如船员适任证书“大副”、“船长”等。人才的培养靠教师,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此,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航海技术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北部湾大学为例,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航海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并提出解决策略。

1.航海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航海教育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航海类专业教师是航海教育发展的支柱力量,为了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航海人才,满足海运业发展需要,国家海事局对航海类院校的师资要求越来越高。双师型教师已然成为航海教育发展的支柱力量,在培养航海类专业技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双师型师资比例而言,国外航运发达国家高达90%,而我国航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人员严重缺失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航运经济的发展。

1.1 双师比例较低,缺乏高级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对航海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航海院校专业规模逐渐增大,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有注册船员约165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船员大国。然而,作为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相对缩小。据报道,目前我国有从事航海教育培训的教师4000多人,其来源主要是各航海院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研究生,实践性强的技能型专业教师短缺的现象日益严重;另一类教师来自于各航海企业,具备丰富的海上实践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及方法,科研能力较弱,也就无法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据查,北部湾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专业教师中23.5%无船员适任证书(如表1所示),持有双证书的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我院航海技术专业的教育质量。

表1 北部湾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专业教师持有适任证书情况

双师型航海高级师资不但要求其学识渊博,拥有高职称,还必须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而航海师资不是师范类出身,职前教育理论知识严重匮乏,职后多以学历、项目及论文为考核内容,导致职称评定困难重重。数据分析显示,我院具备大副和船长证书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师全为本科学历,其中仅9.1%的人员具备副高及以上职称(详见表2),从而导致高级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表2 北部湾大学航海技术专业专业教师船长和大副的职称评定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航海教师大多缺乏职后培养。任教后打算上船进修的教师数量微乎其微。而我院航海技术专业持有证书的专业教师中,约40%人员在近五年内无上船经验,80%持证教师在近五年内船上实践时间不足一年。这严重制约了教师入职之后实践能力的提升,造成持证教师与航运一线脱轨,没有公司愿意接纳这些教师上船挂职,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萎缩。

1.2 缺乏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

与国外相比,我国缺乏双师型教师从业资格要求,考核制度不健全。高校大多通过是否具备“双证”作为评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缺乏对能力的有效考核评价制度,从而导致很多具有“双证”却无“双能力”的伪双师出现。师资培训由海事局授权的高校和培训机构联合开展,其中培训教师由培训机构随机制定,难以把控培训质量。

与德国双师型义务性职后培养机制不同,我国高校针对职后培养大多重视教师学历的提升,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且职后培养多为自愿,缺乏激励与考核措施。如北部湾大学对教师的职后进修及挂职锻炼拟定了严格的审批制度,且拟定了博士进修后的奖励举措与科研项目配套,而对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则按照每天30元进行补贴,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从而导致青年教师忙于写论文,做科研,而对“双师”能力的培养缺乏动力。最终造成专业教师的职后培养存在两极分化:高校毕业生来源的师资多集中于学术研究,会选择通过进修学习,提升学历与学术水平,为日后职称评定增加砝码;而来自航海一线的教师由于自身理论功底薄弱,则多通过去海上挂职锻炼保持证书有效,增加个人收入。这无疑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雪上加霜。

1.3 人才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我国应用型大学多由地方高校转身而来,学校多存在科研平台偏低、高校教师的科研压力大、薪资水平低、个人晋升难度偏大及社会地位低等现象,导致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大多综合性高校在职称评聘方面采取“一刀切”政策,极不利于航海双师型人才的造就。因此,航海技术专业教师多存在职称评定困难及个人技术能力不被认可的困扰,从而导致教师归属感不强,工作积极性不足。近三年来,我院教师博士进修两人,全部辞职,1名在校工作10年的船长辞职离开教师队伍,使得脆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不稳定。

2.加强航海技术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是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应用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秉持着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和留住一批的原则,着眼于多渠道人才引进、校企联合培养、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多元化激励措施,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发展模式。

2.1 多渠道引进人才,严控准入标准

目前,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比较模糊,尚无形成统一标准。但不容置疑的是双师的内涵包括:教师相关理论与素养(教师资格证书)、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位证书)和实践能力(职业证书)。鉴于此,结合国内外航海技术专业的成功办学经验,学校应与二级学院联合建立航海类专业双师型师资准入制度和高级人才的引进方案。加大引进力度,从兄弟院校引进双师型学术带头人,树立标杆,便于后续校内互助培养。同时从高校引进研究生、博士等高学历人才,从航海一线引进大副、船长等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加强后期培养。建立证书认定与考核方案,组织二级学院、人事处、组织部及档案馆多部门联动,务必保证与能力相匹配的证书真实有效,严把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双师”师资的职前素质。

2.2 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

鉴于航海技术专业的特殊性,教师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很强的操船经验。随着船舶吨位及航海设备的更新,航海技术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时更新航海实践知识,同时检验课本中的理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结合航海师资引进现状,加强职后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成功的师资培养经验表明,校企合作是培养航海技术专业师资的有效途径之一。校企合作方式包括:科研项目合作、教师职后挂职锻炼、企业一线人员进校园等。对于新引进的无实践经验的高学历教师,要求考取船员适任证书,并在企业工作1~2年,提升实践能力。对于从生产一线引进的人才,可通过挂职锻炼保持证书的有效性,确保知识与技能跟上航海技术革新的步伐。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教师们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科研课题,便于项目的申请与实施。

2.3 建章立制,持续发展“双师”

针对当前“双师”培养过程中,教师积极性不高、师资考核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完善相应的师资培养制度尤为重要。具体包括,学校层面设置相应的职前和职后培养计划和考核方案,确定师资培养大纲,优化考核内容。针对航海技术专业,应设置专门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方案,舍弃唯论文和项目论,加大教师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考核。如,职称评定时论文和项目降档、增设证书占分值。高校设立专项资金,制定补贴与奖励方案,针对持有船员适任证书的教师按月发放证书补贴,对在职考取船员证书或证书晋升的教师予以奖励,提升教师自我提升的动力。针对教师职后上船挂职锻炼及进修学习予以鼓励,如保留工资不变,同时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上船实践的积极性。

3.结语

我国作为航海大国,同时也是航海人才培养大国。航运行业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航海人才的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海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针对我国航海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探索师资培养路径,加强航海教师职后培养,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航海技术职称评定航海
大航海争霸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古代航海有多牛
航海技术专业双语教学主线设计
基于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以多元化就业为导向的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航海博物馆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教学型教授”能否推动职称评定改革
航海技术资料管理软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