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央子盐场:党建引领 老盐场焕新机

2021-08-14梁晴通讯员金璐

山东国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盐场企业

□ 本刊记者 梁晴/通讯员 金璐

扬卤晒盐、工棚内睡地铺、暴雨中拉塑苫、烈日下捞盐,他们每一天都劳作在盐池里,泡在苦咸的卤水中,机械地重复着一些枯燥的工序,被太阳和海风赋予的黝黑肤色,成为盐工们最具特色的标志。

建场60多年,山东国惠所属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菜央子盐场”)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选优配强党委、支部两级领导班子,抓牢原盐生产,积极谋划盐场转型发展,为盐场发展植入新引擎,让老企业焕发新生机。

筚路蓝缕 艰苦创业

山东寿光,中国海盐发源地,5000多年前盐宗夙沙氏在这里煮海为盐,因此被誉为“中国海盐之都”。1959年2月,数千人的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小清河入海口处的寿光北大洼,以“誓把荒滩变银山”的铮铮誓言,展开了建设国营菜央子盐场的大会战。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昔日荒凉的盐碱滩如今已成为占地23平方公里、资产3.7亿元、“以原盐为基础、食盐为主导、化工为重点”的综合性盐业企业。

碧波荡漾的结晶池内,有多少条大耙划过的盐道,就有多少滴心血和汗水。流淌、再流淌,耕耘、再耕耘,日复一日,凝结成盐。

没有到过盐田的人,无法想象盐工的工作和生活,更无法体会盐工这一职业特别的酸甜苦辣。他们每天晒着盐、看着盐、捞着盐、卖着盐、想着盐,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与盐打交道。

今年78岁的菜央子盐场老职工杨佃阁,是名副其实的“盐一代”。他依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菜央子盐场时的情景:“建场初期,荒凉碱滩,蚊虫肆虐,人迹罕至,‘春天盐碱白茫茫,夏天雨涝水汪汪,秋天黄蓿一片红,冬天风吹更凄凉’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菜央子盐场发展到今天,靠的是老一辈菜盐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吃的是高粱地瓜窝窝头,喝的是带有泥沙的苦咸水,住的是透风撒气的低矮窝棚。太阳没出就起床,顶着星星再收工。战严寒,斗酷暑,靠肩挑人抬,建起一座座盐池,筑起防潮大堤,开挖引水沟渠,修通道路桥梁,当年建成150副盐滩和基本生活设施,捞取头耙原盐2000吨,创造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纪录。

聚力攻坚不畏难,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菜央子盐场建设发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由于盐业生产的特殊性,极端天气严重影响晒盐的进程,一场暴风雨过后,几个月的努力就可能会付之东流。在菜央子盐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逢雨天将至,都要提前组织抢捞原盐、突击保卤大会战;越是大风冰雹异常天气来袭,干部职工越要靠在盐田加固塑苫,开展生产自救。在盐场,风雨无阻已经习以为常。盐场建成至今,先后经历了20多次大的抢险救灾,盐田多次被淹。每次大水过后,灾后重建,恢复生产,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高强度全场大会战。建了毁、毁了建,屡毁屡建,正是凭着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战胜了一次次风暴潮的冲击,完成了原盐生产“三级跳”。不向困难低头、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在新一代菜盐人身上不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

翻开菜央子盐场大事记,奋斗者的足迹深深印刻在企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令人肃然起敬。老一代菜盐人在缺技术、少设备、条件差的情况下,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了许多奇迹,获得了骄人的荣誉,涌现出孙永堂、郝增信、吴化果、杨国富、宋智臣、杨佃阁等一批真抓实干、敬业奉献、爱场如家、艰苦奋斗的先进典型和功勋人物。一块块奖牌背后,都有一串故事,一个个典型身上,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1969年10月1日,菜央子盐场老盐工代表张文之应邀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被称为盐业战线“土专家”的老技术员郝增信,连续多年被评为场先进生产者,多次出席昌潍地区轻工纺织系统群英会。1978年,菜央子盐场被山东省命名为“大庆式企业”,盐场党委书记侯好文、吴敬之先后被邀请参加山东省创建大庆式企业负责人经验交流会。菜央子盐场五工区八组组长朱东来,代表企业出席全国北方海盐学大庆先进分子表彰会议……

老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一笔无形的财富,时时影响和激励着盐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以先进典型为榜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做无愧于新时代的创业者,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一批爱岗敬业、团结拼搏、进取有为的新时代盐工登上了光荣榜。

急难险重 彰显担当

建场62年,菜央子盐场历届领导班子在实践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越是地处偏远,越是条件艰苦,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菜央子盐场党委以打造“过硬党支部”为目标,提出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非典、战海潮、斗台风洪水、抗新冠疫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岗位,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处处展现着先锋模范风采。

2003年非典期间,在非典肆虐、原材物料大幅涨价、产销价格倒挂的困难条件下,时任菜央子盐场党委领导班子,不计得失、不讲条件,宁可企业亏损,也要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当年企业政策性亏损2000余万元。为支持北京抗击非典,共产党员、食盐科长任金光肩负全场职工的重托,带领38名司机冒着被非典感染的巨大风险,连续三次进京送盐送菜,竭尽全力为京城群众解燃眉之急,被时任国家盐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誉为“中国海盐企业的一面旗帜”。

2018年与2019年,台风“摩羯”“温比亚”“利奇马”轮番上阵,面对大海潮和几十年不遇的洪水,菜央子盐场党委“一班人”带头盯靠在抗洪最前沿,与党员突击队员筑堤坝、固围堰,昼夜连续奋战。在营子沟北坝决口、四工区堤坝溃坝关键时刻,孙润生、周举钦、王玉磊、王帮华等同志奋不顾身毅然跳入齐腰深的洪水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堵人墙”,为堵住决口赢得了时间。正是有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无私奉献,菜央子盐场才能成为周边唯一没有被洪水漫灌的“孤岛”,保全了国家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

2020年突发新冠疫情,菜央子盐场党委一声令下,党员干部分兵把口,迅速建立功能齐全的防疫小组,分秒必争组织食盐生产调运工作。时任盐场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李传明忍着肠易激综合征的痛苦,深入车间组织生产和防疫,对上对外联络协调;盐场总经理晋来文统筹调度复工复产和产品供应;共产党员王强等同志冒着疫情危险,运输食盐9000余吨,有力地保障了客户所需。党员干部的模范行动,极大影响和带动了职工群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蔚然成风,“场兴我荣、场衰我耻”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菜央子盐场生产车间

回顾菜央子盐场60多年砥砺奋进的历程,不难发现,每一项重大的发展举措都印刻着菜央子盐场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烙印。

党建引领 深度融合

菜央子盐场先后经历了15任领导班子。历届党委班子始终把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大政治优势和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法宝,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保证了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凡是党的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点部署,菜央子盐场都及时组织传达贯彻,始终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为企业发展提供正确遵循;凡是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出台,菜央子盐场党委都带头组织学习讨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上级部署安排,围绕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菜央子盐场党委大力开展过硬党支部建设,“三会一课”“两学一做”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创新形势开展主题党日、学党史、课题攻关、廉洁教育、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去年,食盐厂支部荣获“省国资委省属企业过硬党支部示范点”、二工区支部荣获山东国惠“过硬党支部示范点”、溴素厂支部荣获山东国惠“过硬党支部”。

菜央子盐场还建立了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带动、以党员集中轮训为主要形式、以班组个人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教育格局,做到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有安排,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为了迎接建党100周年,目前正在积极筹建场史馆暨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展示企业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发展成果,激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奋进的动力,在挖掘传统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中,筑牢国企做大做强的精神支柱。

越是条件艰苦、单位分散,越要强化党组织功能。菜央子盐场共有6个二级单位,8个职能科室,设有7个党支部。针对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工作相对独立的特点,历届党委班子坚持把党的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到实处。围绕建设“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勤政高效、廉洁自律”的党委班子目标,“一班人”坚持集体领导,事关企业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较好地发挥了把方向、管全局、保落实的核心领导作用。聚焦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党员活动室设置规范,党建阵地功能齐全、活动坚持经常、工作氛围浓厚。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深度融合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近年来,菜央子盐场围绕做强做优开展对标对表、创先争优活动,展开劳动竞赛,企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盐场产能由原来的几千吨,到现在原盐50万吨、食盐55万吨、溴素2000吨,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到现在的几大类100多个品种,成为全国海盐生产管理示范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十几个省市,并出口欧美、日韩,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4亿多元。

猜你喜欢

盐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抢抓机遇 砥砺前行 为山腰盐场开创百年发展新纪元而努力拼搏
菜央子盐场:众志成城抗洪救灾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为托孤一诺 她半生坚守——福建山腰盐场老盐工连于妹
莆田盐场实行改制盘活国有资产增添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