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红色”新华医疗

2021-08-14徐天宝通讯员李士龙

山东国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胶东新华器械

□ 本刊记者 徐天宝/通讯员 李士龙

铭记峥嵘岁月,不忘红色记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感受红色企业发展史与百年党史的密切渊源,6月9日,新华医疗在企业诞生地——烟台牟平区观水镇后垂柳村举行旧址揭牌仪式。

“许世友将军还在我们村儿住过嘞,当时就在那边的房子!”今年80岁高龄的房主刘淑香身体硬朗,她激动又自豪地说,当年是其公公婆婆将房子主动借给我们的八路军。旧址挂牌处,便是78年前新华医疗创建时借用的两间民房。历经近80年的风雨,两间民房依旧矗立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它们见证了红色企业新华医疗的诞生,也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军爱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

红色企业,横空出世

牙山,雄踞胶东半岛中心,是昆嵛山和大泽山东西两大山系的纽带,乃抗战时期胶东战略要塞。

新华医疗旧址挂牌

1941年3月14日,以许世友为总指挥的胶东反投降指挥部成立。在许世友将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战略战术的指挥下,经过3天的激战,我方共歼敌1800余名,牙山地区宣告解放。毛泽东同志得知后曾动情地说:“了不起,了不起!许世友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牙山之战不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投降派亲日反共的嚣张气焰,打通了东海和西海两大区的联系,使胶东形势发生根本好转,还为一家红色企业打出了红色摇篮,为其诞生打出了机遇以及相对安定祥和的外部环境。

牙山解放后的1942年,身怀家传银匠手艺的八路军战士蔡锦章,怀揣一纸调令,更怀着抗战救国的急切心情,从家中挑着一担沉甸甸的银匠工具——风箱、铜砧、小锤……几经辗转,来到了牙山脚下的后垂柳村,担负起研制镊子、探条等简易医疗器械的任务。

1943年11月,为解决战时军需供给问题,军区后勤部抽调18名战士协同蔡锦章工作,正式成立器械组。一个流淌红色血液、致力健康产业、追寻崇高事业的红色企业——新华医疗由此诞生。

2009年10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新华医疗。了解新华医疗的光荣历史和发展历程后,他指出:“新华医疗是一家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企业……”

用敌人钢轨造手术器械

“我们扒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抗日军民不但勇猛地撞飞敌人的火车、炸毁敌人的桥梁,就连承载敌人火车的钢轨也要连根拔起。

当时,日军利用铁路往中国内陆输送大量武器和兵力。而我军许多战士手中无枪,凭着大砍刀、长矛梭标与日军拼杀,很多战士因此壮烈牺牲。为此,我军抓紧进行兵工厂建设。

牙山兵工厂建立起来之后,最需要的就是制造武器的材料资源。当时的条件不可能立马造出炼钢厂,于是八路军就地取材——敌人钢轨。

在胶东抗日根据地,敌军的钢轨不但供给兵工,铸成大炮,还给刚刚起家、正在初步探索产品质量进步的新华医疗(时称器械组)提供原料,试制钢械。

当时,器械组的产品是手术器械,主要满足战伤外科的需要。而在生产上,主要是实物仿制,没有技术文件,没有标准,只要求器械具备基本功能。

1945年春,胶东重镇莱阳解放,器械组从战利品中获得了大风箱、大锤、手摇钻等生产工具,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先辈们把铁路钢轨凿开,用红炉锻打延伸成条形毛坯,再由钳工锉削成形,尾部弯成指圈焊接,两片用销子铆合。经过多次实验,成功仿制了手术剪和止血钳。

钢铁在红炉里浴火重生,经过新华医疗先辈们双手的锻造,承载起比千吨万吨的火车还要重千倍万倍的红色使命和伟大重托。

突击生产支援孟良崮战役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胶东军区卫生部利用6名精通技术的日军战俘正式扩大药品的生产,器械组随药厂正式以“新华”命名。器械组扩建为器械部,蔡锦章任器械部主任。1946年5月,奉上级指示,新华医疗的生产由军用转向民用。7月,国民党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短短两个月,新华医疗又恢复军事化生产。

房主刘淑香老人介绍当年情况

1947年,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连连受挫后,转而对山东和陕北实施重点进攻。山东方面,自1947年3月开始,先后被调往山东战场的兵力达到45万人。陈毅、粟裕于5月上旬率华东野战军主力转至蒙阴、新泰、莱芜以东隐蔽集结,寻找战机。

孟良崮战役打响后,新华医疗接到支援战役的生产任务:普通医用镊13000把,加上骨锉、骨锯、骨凿、止血钳、手术刀剪等共计36000多件手术器械。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一切,新华医疗的先辈们投入了紧张的生产战斗。在新华医疗全体军工的共同努力下,仅用20天就完成了原本3个月的生产任务,受到军区卫生部的特令嘉奖,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奖励锦旗一面。

在突击生产支援孟良崮战役中,电镀组组长曲进贤把被褥搬进工作室,曾连续工作3个通宵,由于成绩突出,荣立二等功。胶东军区卫生部主办的《健康报》登载了他的先进事迹。

牙山之火,观水燎原

1945年9月,新华医疗奉命迁至对外交通方便又靠山的牙前县观水村。迁入观水村后,新华医疗获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

在此期间,新华医疗生产设备增添了一台老式皮带车床、一台6马力卧式柴油机、一台1.5马力直流发电机和一台磨光机,且解决了器械电镀问题和淬火问题等多项技术难题。新华医疗生产的医疗器械连同药厂的药品、辅料已能满足胶东我军3个团军需的60%,部分供给华东军区部队和东北野战军。

孟良崮战役结束,同年夏天,国民党集中兵力进攻胶东。毛泽东同志亲笔起草《关于保卫胶东的指示》。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下达保卫根据地的指示一共有两个,另一个是关于保卫延安。中共中央华东局要求胶东党政军民充分认识当前的严重情况,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并从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线部队。同时,组织后方机关、学校、工厂、医院人员,一部分向渤海等地区转移,一部分就地疏散隐蔽,以减少损失。

新华医疗在观水村群众的帮助下紧急疏散。带不走的部分设备就地拆卸,连同部分器械原材料,紧急转移到周围山里和河滩上埋藏起来。

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组成以许世友为司令员、以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的华东野战军东兵团,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多打中小规模歼灭战,牵制、阻击国民党军,保卫胶东解放区”的指示,历时4个月,歼灭国民党军62720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胶东的进攻,收复胶东内陆全部地区,从根本上扭转了山东战场的形势。

1947年底,新华医疗同药厂在乳山县徐家村一带集中,不久新华医疗在徐家村一座大庙内恢复生产。这时,新华医疗实验成功了手术剪指圈焖模工艺,提高了器械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铜焊料和硼砂。1948年5月,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新华医疗重新回到牙前县观水村。

告别胶东,迁址淄博

重回观水村后,新华医疗的军工们在紧张忙碌的生产之余,与药厂军工一起,以真挚、炽热的情感和饱满的革命热情,排练、演出革命话剧,并在胶东巡回演出,反响强烈。

此时,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捷报频传,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战略反攻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迎来重大胜利。此时的山东,除了青岛等少数地区,基本解放。新华医疗的厂址也决定向山东腹地、胶济铁路线上的张店搬迁。

张店,古称黄桑店、张家店。这里最初是一片茂密的黄桑林,并逐渐成为商旅要道,因宋朝年间经营有道的张家客店得名。

1948年3月11日,张店第三次解放,5月,再次设张店市,隶属鲁中南淄博特区。相对于胶东,此时的张店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

新华医疗要迁址的具体地点,是张店胶济铁路沿线日本兵营废墟和废弃厂房。

由胶东观水村迁往张店,是新华医疗由农村走向城市的重大转折。当时新华医疗的军工们大多是胶东本地人,与当地的乡里乡亲已经打成一片、亲密无间。如今要远离故乡,远离耕耘和战斗了多年的土地,心中难免不舍。当时没有条件乘坐车辆,从观水到张店,半个山东的距离,只能跟着胶轮大车,一步一个脚印长途跋涉。

迁址是革命的需要。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了劳苦人民早日得到解放,新华医疗的先辈们郑重地收拾好行囊,告别共同战斗的胶东乡亲们……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在旧址挂牌现场,新华医疗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赵军对参加活动的新华医疗基层党员代表说,目前新华医疗的健康产业已走向世界,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78年前,新华医疗就“出生”在胶东这片热土上,诞生在这两间民房里。在建党100周年,“七一”即将到来之际,为了78年前的一段红色记忆,我们为红色企业的旧址挂牌,并将旧址作为新华医疗党性教育基地之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祝愿。

猜你喜欢

胶东新华器械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胶东面塑——花饽饽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乱发脾气的小熊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健身器械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