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雪融山河春」戰爭與和平的關鍵

2021-08-11丁鯤華

台商 2021年3期
关键词:民眾台灣大陸

丁鯤華

日前和幾位大陸重量級的兩岸關係學者聚會,談到當前世局與發展,他們對兩岸關係有極為透徹且深入的看法,也指出很多台灣民眾思考上的誤區,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首先,針對台灣同胞絕大多數且不分黨派都支持兩岸「維持現狀」,他們認為這個目標和議題已不復存在。因為台灣民進黨政府執政以來,不贊成「一個中國」,並否定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故兩岸已從大陸代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台灣民眾認同「自由民主主義」的意識形態或政治制度之爭轉變為「主權」之爭,大陸絕無可能退讓,因此兩岸關係只能訴諸兵戎相見,隨時可能發生戰爭。

特別是世界局勢變化,美國為牽制大陸發展以確保自身在全球的壟斷優勢,不惜自毀過去支援開放貿易的形象,對中國企業與產品設置重重障礙,並聯合所謂「盟友」共同抵制中國,甚而大打所謂香港、新疆、台灣牌,以成本最低的分裂手段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

在此氛圍中大陸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對台灣武力統一的民間聲浪已超過和平統一,民意鼎沸難息,武統只在於方式和時間問題。然而台灣民眾深陷「維持現狀」的迷思,始終天真地認為大陸不會發動戰爭,而在民進黨「擁美、親日、漸獨、反中」的政治操弄下,更一意孤執地相信美國會出兵助台對抗大陸,台灣可以借機獨立。學者們擔心這種與現實脫離的自欺會使台灣民意更為乖張,最終甚至綁架決策,使整個社會失去理性,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其次,基於戰爭殘酷的本質,他們認為「首戰即終戰」的比率極高,因為一旦開戰,何時結束、需付出多少代價雙方都無法預估,但就算只是台灣海峽局部衝突或擦槍走火,大陸判斷美國及其所謂盟友借機打壓或全面抵制中國的力道不可能減弱,因此只有一次性地解決台灣問題才能更集中精力對抗後續的經濟打擊或封鎖,則台灣本島將難逃成為主戰場的悲慘下場。

第三,他們斷言兩岸關係「政經背離」的不正常態勢不可能長久,因為經濟與政治無法完全切割,舉澳洲為例,一旦中澳政治溝通中斷,關係陷入低谷,所有經貿往來都會受到牽累,甚至直接斷流。而目前兩岸生產要素無障礙運作,人員自由通行、資本順暢流通、租稅相互協調,台灣獲利最深卻不知珍惜,反而在政治上全面敵對,令專家學者百思不得其解,更深以為優。臺灣會不會步上澳洲的後塵?這是個既嚴肅又現實的課題,台資企業不能掉以輕心。

第四,在政治激烈對立已無迴旋餘地的情況下,學者們認為能改變兩岸現況的關鍵還是台灣同胞。因為政黨在意的是選票及背後的民意,而民眾在意的是生命安全、生活安定,若絕大多數台灣民眾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支持和平統一,投票選出具有這樣理念的領導人,兩岸就會更趨穩定,使戰爭風險降低;反之,若默許不負責任的政客繼續煽動對立,在媒體推波助瀾下,雙方的惡意螺旋不斷攀升,最後就只有走上戰爭一途。

為今最重要的是雙方必須繼續加強兩岸文化、人員、學術、宗教、青年交流,畢竟中華文化有「和而不同」和「大一統」的精神傳承,而台灣的「閩南文化」、「客家文化」與「中華文化」系出同源,相融共榮,若能在共同的血緣、文字、語言和文化認同下,增進相互了解,彼此溝通交流,建立互信,讓台灣民眾認清「台獨」的本質,大家就不會選擇戰爭,而會更朝向和平統一、共同發展。

戰爭與和平危懸一線。回想1995年「台灣海峽導彈危機」起因于當年6月李登輝先生訪美發表「台獨」言論,大陸隨後連續舉行大規模軍演,7月下旬並發射6枚東風15導彈,當時兩岸情勢肅殺,台海戰事一觸即發。直到1998年辜振甫先生、汪道涵先生在上海及北京兩度舉行會談,以政治家的胸襟和智慧使兩岸得以暫時放下歧見,為彼此爭取23年的和平與發展,加上其後許多前輩政治家執著付出,不斷增進兩岸的交流與善意,開創兩岸「大三通」時代並簽署包含「ECFA」在內的一連串合作協定等,這才造就兩岸如今的繁華風采。

哲人已遠,但追憶當時我在天津台商協會會長任內,和北京台協謝坤宗會長共同參與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接待台灣代表團的活動,有幸親耳聆聽辜老描述雙方會談情形,那種「為生民立命」的諄諄心意與開闊格局至今仍讓我深深感動。全國台企聯主會客室的牆上一直懸掛著一幅題為「雪融山河春」的國畫,蘊含我們台商期待山河向暖、生機勃發的深意,眼前兩岸冰封雪凍、兵情險峻不僅攸關經濟與民生,也是民族榮衰的關鍵,我們坦言心之憂危,期待喚醒有心人以同胞生命和福祉為念,共同協助兩岸儘早遠離戰端,廣開萬世太平。

猜你喜欢

民眾台灣大陸
冰之大陆
民眾赴韶山紀念毛澤東誕辰125周年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帮助红尾鸢回家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
2014是「台勞」元年?
胡釋之 市場理念成為共識 政府才能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