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

2021-08-10李雪梅严萌萌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技园科技成果河南省

李雪梅 严萌萌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创新高地的新地标[1]。我国从2002年第一批截止到2018年底累计10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已达115家,已覆盖全国30个省、直辖市以及自治区。我国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我国高校牵头的重点研发项目有1500项,占整个研发计划总项目的40%[2]。由此可见高校在国家重点研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河南省国家级科技园2所分别是2004年通过认定的以政府为主导的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和2014年认定的以企业为主导的洛阳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南省省级大学科技园以高校为主导的科技园也在不断增加中。根据河南省2018年及2019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2017年河南省高等院校的R&D经费支出257832万元,其中来自于政府148187万元,来自企业67913万元。2018年河南省R&D经费投入793.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1.46%。2018年高等院校的R&D经费支出290963万元,来自政府的资金180745万元,来自企业的资金61510万元。从理工农医院校政府和企业投入的力度明显大于人文社科院校。从两年的变化数据来看,企业对高校的研发投入力度有所降低,政府对高校的研发投入有所增加。2019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显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从业人员总数70人,孵化基金总额35150千元,年末固定资产净值155762千元,场地面积600000平方米。河南省管理机构从业人员总数70人,其中硕士10人,本科45人,大专15人,留学回国的2人。1河南省在孵企业数376个,当年新增99个,从业人员7748人,总收入1383500千元,工业总产值732009千元,净产值49115千元。河南省累计毕业企业156人,总收入124,0985千元,工业总产值1269497千元。纵观大学科技园的数据从业人员、毕业企业、在孵企业数都是在增加的,但与其他省市对比,河南省的累计毕业企业低于周边的省份山东,与北京、上海、广州差距大。

2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总数少,重点高校少 迄今为止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只有两所省部级大学科技园,教育资源的分布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河南省的高校只有1所211院校。2002年到2018年我国成立10批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115家,京、沪、苏三个地方就占到37%以上,北京15家、江苏15家、上海13家科技园,其他省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均在10家以下[3]。从目前来看,教育资源匮乏,重点高校少,河南省的大学科技园发展速度处于低水平,与京沪苏等地区差距比较大。

2.2 学校成果转换少,学科建设有限,研究能力不足 现在的大学科技园的模式大多是孵化器模式,而通过学科技术领域等科技成果转换的形式还没有达到普遍,有多少成果可以转换和孵化在这里就要取决于学校那些学科建设比较强,尤其在技术、研发能转化为成果的领域的学科是比较受限的[4]。根据2019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显示,河南省2019年的科技经费约3833074万,其中政府投入约125万,政府投入约为总体科技投入的50%,政府投入的科研基金并不少,但同年河南省的科技成果数量为890个,技术转让实际收入为7353.6万元,平均每个科技成果实际带来的收益约为8.3万元,跟全国平均每个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约为462.9万相比,科技成果产出效益较低。2019年有研发活动的单位数5393个,研发人员296349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7930369万元,外部支出229987万元,项目数65835项,研发机构数3408个。综上所述,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大学结合不足,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未纳入到公司的管理机制中,在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承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2.3 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困难 科技园入驻企业经营业务比较多,但科技园的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不能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欠缺、融资服务体系欠缺。目前河南省的大学科技园并未形成基于创业链的创业集群,服务平台之间的沟通欠缺影响孵化质量,管理体系和园区建设不完善等突出问题。高风险投资回收期长等原因,社会投资对大学科技园的投资较少,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另外金融机构也会以因为初创起步资金需求量大或者中小企业有经营风险等原因而不愿意想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会出现融资困难等问题[5]。

2.4 政策得不到落实,管理机制不健全 大学科技园入驻的企业大部分为初创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处境,而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国家酌情给予3年以内的不同程度的房租减免优惠政策,只针对科技型企业,而很多企业并不是科技型企业,有些企业并不能得到政策的扶持[5]。另外企业初创启动资金较大,园区内对优质企业的资助和奖励资金有限,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推动和激励作用。另外目前大学课程虽然设计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但是并没有形成机制性的管理,有想法的大学生没有过多资金和能力去注册企业,也很难入驻国家大学科技园。

3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路径选择对策

3.1 加强“政产学研金用”六素协同创新 大学科技园需政府、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进行有机整合,加强“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政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精简高效的政策,增加企业与高校的密切联合机制,促进高校的研究成果产业化,加强学校的学科建设,增加科技研发能力和投入,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培育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多层侧,多渠道,多元化的创新投入机制,增加金融服务融资渠道和平台。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沟通和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率[6]。

3.2 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促进特色学科建设 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大学科技园是依托高校而生的,大学科技园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人才资源是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孵化服务平台,开展创业教育,优化学生和师资队伍,引进高科技人才,联合校外企业开展实践实训基地,将孵化中心、众创空间、校内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创业培训中心紧密合作,校内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资源与科技园共享,搭建校内科技园科技研发共享平台[7]。举办高校与科技园的人才对洽会,为科技园输送高科技人才,创建创业导师队伍。建立特色学科专业,完善学科建设机制管理,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和应用。

3.3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园孵化速度 高校和大学科技园之间建立专门的服务机构,邀请专业人士或中介进行沟通,搭建有效的桥梁,合理的实现资源共享。政府应为大学科技园提供硬件和软件的设施和环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法规,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整合校内研发力量,充分利用校内的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众创空间,加快科技成果转换速度,提升孵化能力。

3.4 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区域发展 大学科技园是对地区新型企业起到孵化的作用,围绕区域发展的优势,对重点领域和特色产业进行深入研究,加强与高新区和科技园等创业集群合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形成良好的产业氛围,建设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依托高校的科研优势,推动企业和高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猜你喜欢

科技园科技成果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