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

2021-08-09徐娇玲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8期
关键词:村上春树比喻本体

徐娇玲

虽然《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但其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日本的文学奖项,并在之后的数十年间,对世界各地的读者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考量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语言特色是重要的评判因素,所以本文就针对《且听风吟》的语言风格以及具体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

(一)朴实与简练

《且听风吟》的字符相对较少,且村上春树的语言也不艰深晦涩。为方便读者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使用的是朴实与简练的语言,这一方面实现了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另一方面也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语句内涵,能够透过朴实与简练的语言,捕获作者所传递出的情感,触碰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进而更好地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中心内容。

(二)内涵深刻灵动

虽然《且听风吟》的语言较为朴实、简洁,但这并没有削弱作品内涵的深刻与灵动,由此可见,华丽的辞藻并不是文学作品所必备的要素。若想更好地透过文学作品引起读者的共鸣,更为主要的还是语言本身所带有的魅力,要确保语言可以紧紧地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进而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故事的叙述,最终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村上春树特别擅长文字的运用,多是通过简洁的语言将文字本身所带有的意蕴与魅力传达给读者。同时,因为其语言极具细节性,所以透过诸多生活细节的描写以及细致入微的角度,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迅速被拉入作者所创作的情境中,使读者可以透过文字感受到村上春树在写作时所迸发出的那份情怀与情绪,让读者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与作者在一起。就《且听风吟》这部作品而言,村上春树通过扎实的文字描述以及极具画面张力的文字,让作品所要传递的内容真正地走进了读者的内心,其将自身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与文字所要展现的内容渗透给读者。读者可以透过语言文字在脑海中生成画面,并沉醉于作者所创造的另外一个世界中,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的情感、经历以及想象,最终让读者获得了极为愉快且美妙的阅读体验。

《且听风吟》的创作背景正是日本处于战争恐惧的笼罩之下,此时的年轻人对社会存有强烈的失望,同时也对和平有着美好的向往。而村上春树在创作时也将这种社会场景加以详细描绘,并对当下社会年轻人的内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还加入了自我想象。如此一来,就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当时现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同时也可以被村上春树所描绘的年轻人的空虚寂寞,以及对于社会的麻木与无动于衷而感同身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哑然失笑,但失笑背后也会掺杂着一丝不安与落寞,进而被文字散发出的那种面对生活无力的沉重感所影响。

村上春树希望通过自己朴实的语言描述,能够对当时的社会加以批判,同时也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唤醒当时社会年轻人对于改变国家现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所以为更好地触摸到读者的内心,激起读者内心的共鸣,村上春树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会使用一些方言,甚至是一些较为低俗的语言文字,以营造更为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及人物形象。而也正是这些语言的运用,让《且听风吟》这部作品有了极为鲜明的语言特色,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被村上春树的语言表达所深深吸引,抓住读者对作品的注意力,在阅读兴趣被激起的前提下去深入到作品的核心,感受作者所要传递的那种强烈的思想情感。而这种语言特色也可以让作品更为生动与真实,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具灵动与活力。

(三)幽默中带有讽刺

幽默是《且听风吟》中较为明显的语言特色,是构成此部作品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但该作品中的幽默与嘲讽并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作者所表达出的这种幽默,只是苦涩与压抑的糖衣,本质还是对生活的失望与压抑。而这种语言特色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微笑,但此种微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乐,而是带有苦涩与忧伤的无奈。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村上春树的笔墨与情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使其真正所要传递的情感、语言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这对于小说创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同时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语言特色。

另外,《且听风吟》中的讽刺与幽默相同,也是极为鲜明、极具特色的。村上春树在创作的过程中利用讽刺的方式,将想要描述的语言加以详细的分析,并将原本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反方向的表述。换言之,就是通过与真实内心相左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本意,即说反话。例如,村上春树以猴子为喻,对其叔父临死之前的情形加以形容,此种表现方式就可以使读者明确地感受到作者对叔父的濒临死亡并没有感到忧伤与难过。猴子具有明显的狡猾的特点,而将行将就木的叔父描述为猴子,一方面可以让语言更为幽默,另一方面也带出了浓浓的嘲讽之意,使读者可以借此比喻明确作者对叔父的那种强烈的不满以及讽刺。其实不只是叔父,作者对于小说中的很多现象都是毫无情感且没有同情心的。村上春树所运用的每一个文字,其背后似乎都在展示着他对当下社会的那种强烈反感与厌恶,大量讽刺语言的运用让整部作品具有极为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

二、《且听风吟》语言中的比喻特色

在《且听风吟》中,作者运用了不同以往的、自成一派的比喻手法,且极具特色,下面本文将针对其比喻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一)对比感与距离感

对比感与距离感是《且听风吟》中极为重要的比喻特色。村上春树在作品的创作中并没有特意去拉近自己與所描述对象的距离,而是保持着明显的距离,他并没有使用较为暧昧的日语来进行写作,而是将日语重新改造后形成了独属于他自身的特色语言风格。与此同时,村上春树与描述对象间因克制所产生的距离感,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隐约感受到一种对比感。因为作者与所描述对象间没有直接的沟通桥梁,且界限划分极为清晰,所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着更为全新的体验。并且村上在进行比喻手法的运用时,其喻体多与本体无关,那种关联并非我们日常所涉及或可以想象的,而村上春树通过此种方法并辅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就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了思维的拓展,打开了新的思维模式。

(二)感官实现了联觉

《且听风吟》中的比喻实现了感官的转换,达到了感官联觉的效果。村上春树通过描述一种感官来比喻另外一种感官,借助对具体感官的描述,使本体感官更加形象与具体。通过两种感官的联觉,极大地提升了语言的魅力。例如,《且听风吟》中有这样一句话:“腋下和下水沟的味道像蛋糕卷一样好好地互相重叠并沉淀下来。”这就是视觉与嗅觉的联觉。通过二者的交错让读者对作者所要描述的内容有了更为生动的了解,同时,此种描述还具有一定的感官冲突。腋下和下水沟的味道会让人觉得恶心,而蛋糕卷则是散发着香气的美味食物,对二者之间的强烈反差的描写,使作品极具语言魅力,既实现了思维定式的突破,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良好的感官体验,还一定程度地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

(三)复杂性

《且听风吟》中比喻描写的复杂性主要体现于两个层面:一是将具有的特点简单比喻出来,即喻体比喻本体;二是通过喻体将本体的复杂状态描述出来,在实现对本体描绘的同时,也让本体多了一层内涵与色彩,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本体所具有的含义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借用比喻的手法来对事物加以描述可以使本体所具有的作用与效果得到极大程度的外延。喻体可以散发读者的想象,带着读者在故事中穿行,使读者产生一种脱离现实而游走于平行时空之感,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跳脱,但当此种想象结束后,读者最终还是会将思绪落于本体。

例如,在《且听风吟》中有一段就是描写鼠在酒吧说话的情景,对于酒吧中吵闹的人群,村上春树借用即将沉没客船上的人的心情来加以比喻。此种比喻方式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的消极心情。通常,酒吧是极为嘈杂的,但即将沉没客船的此种比喻,则会让人体会到一种平静的死寂,就好像是电影中为吵闹镜头配上了轻缓的音乐。极为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吵闹酒吧中,主人公一个人独自平静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将酒吧的热闹与主人公的心情进行了比照,让读者能够对主人公当下的消极心情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

三、《且听风吟》的后现实主义

在日语小说创作中,作者多是以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作为写作顺序的。但《且听风吟》并没有使用常规的写作手法和叙事手段,而是运用极为跳脱的思维意识来作为推动故事叙事的主要手法。这种极具意识流的写作方法是明显的后现实主义风格的体现。此种写作手法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文章段落内容与小说章节相关性较弱的感受,但其实这也是村上春树独具特色的风格。

例如,在《且听风吟》的第七章,村上春树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童年时期的寡言,但在14岁时又连续几个月喋喋不休,在一场高烧后成为一个正常的少年。但文章的第八章则立即转变了叙述的话题,上下文的连接与贯通并不是根据时间线来铺排的。叙述方法主要是以作者思维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很显然,此种叙事手段能够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予以更为深刻的描述,对其内心的变化轨迹能够更为充分地凸显,进而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对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有着更为强烈的共情。

四、结束语

在我国,《且听风吟》有着较为广泛的受众群体,而对其语言特色的分析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故而本文立足于作品的语言特点以及叙述手段,就小说中所运用的比喻、讽刺及后現实主义的种种技巧加以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让读者对村上春树的语言风格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对《且听风吟》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有着更为明确的认知。

课题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与日本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机会和潜力研究》,项目编号2021lslwzzkt-063。

猜你喜欢

村上春树比喻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长大的瞬间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比喻
村上春树文学翻译论争背后的译论之辨
比喻最爱
什么是比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