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与少年宫民族器乐教学的融合

2021-08-09谭昕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

谭昕

摘  要:《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相继播出,唤醒了人们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校外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外艺术教育的功能和职责。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北京市宣武少年宫将古典诗词与少年宫民族器乐教学相融合,探索传承经典文化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以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提升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典诗词;民族器乐教学;跨学科合作;即兴创编

校外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增强修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追求,应是每一位校外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少年宫民族器乐教学普遍关注技能提升,忽略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音乐感知、音乐理解与音乐表现力方面出现不足。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可将古典诗词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一、古典诗词与民族器乐教学相融合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意的民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祖辈们创造了无数篇光耀千古的诗歌篇章。优秀的诗词作品,往往包含着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精深的思想,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古诗词音乐作品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诗词的内涵、领悟诗词中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通过演、唱古诗词作品,学生还能深层次地感悟“诗乐相和”的意境之美,增强对古典诗词的喜爱,提升审美情趣及演奏能力,树立文化自信。

(二)开拓民乐特色课程,引领学生感悟经典

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关联可追溯到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音乐家们运用古典诗词题材创作了大量器乐作品,包括一部分根据古诗词的原词谱曲改编而成的器乐曲,如:《阳关三叠》《水调歌头》《苏武牧羊》《满江红》《秋风词》《关山月》等,以及根据古诗词意境而创作的器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春晓》《三字经》《撼庭秋》《静夜思》《关雎》等作品,它们涵盖了古诗词深刻的文化内涵,体现了民族器乐的独特韵味,是宝贵的音乐财富。将这些经典的作品与校外民乐教学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民乐课程,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能够更深层次地促进学生学习经典、感悟经典、传承经典。

(三)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推进校外民乐教学的发展

古典诗词与校外民乐教学相融合是校外民乐教学的新探索。以课题为引领,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能力来选材、选曲,探索古典诗词与民族器乐相融合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通过学习、教研、讨论、专家辅导等环节逐步形成民乐特色课程框架,对于民乐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推进校外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探索民族器乐与古诗词相融合的教学策略

(一)微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诗词器乐曲与诗词本身的渊源无法割裂,乐曲与诗词中所赋予的情感、意境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因此,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能帮助学生了解诗人所表达情绪,也能提升对诗词意境的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感官,加强音乐的想象与表现。因此,可以遵循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的原则,运用古诗词教学微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在民乐团排练《月下独酌》这首作品时,运用唐诗《月下独酌》动画微视频创设情境,学生在演奏作品前首先了解李白这位浪漫主义诗人创作这首经典诗句的心境,体会诗人“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徒随我身”的孤独,感悟诗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微视频运用二维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不仅画面吸引学生眼球,且运用了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对诗文进行了解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和谐快乐的学习气氛。通过赏析—讨论—朗诵—想象—合作五个环节,师生共同体悟着诗人孤独惆怅的心境,大胆地发挥音乐想象,融入音乐的意境,共同演绎出“月下独酌”的曼妙音韵。

(二)跨学科合作中体验“诗乐相合”的音乐意境

少年宫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开展校外艺术活动必需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引导学生合作参与,既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民乐古诗词特色课程中,宣武少年宫发挥品牌社团优势,开展了阳光合唱团与阳光民乐团跨学科合作排练民族管弦乐作品《春晓》《三字经》及红楼梦组曲——《晴雯歌》《枉凝眉》等多首作品。如,在古詩词曲《春晓》的排练活动中,从“景美导入”“诗美感受”“歌美吟唱”“曲美升华”四个方面精心设计这次排练活动。教师首先运用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图片导入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春天,体会春天的“味道”。之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由合唱团的同学朗诵、演唱《春晓》,引导学生联想春天来临时的优美画面和春风拂面的愉悦感,充分地体验诗词的意境。在聆听与想象中,有的同学说:“仿佛看到睡眼惺忪的小动物睁开了双眼”,有的说:“像是小草从土地里探出了身子”,还有的同学说:“我感到温暖的阳光洒在绿油油的树叶上”。在最后的合作环节中,学生们相互聆听、发挥想象,在“诗乐相和”中合作营造出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音乐意境。运用跨学科合作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美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

(三)依据诗词意境进行音乐创编,激发音乐想象力、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早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一切创造都伴随想象,小学生时期是想象力表现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古诗词种类繁多,有抒情诗、送别诗、田园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等等,理解和掌握这些诗词的情绪和意境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同时更好地把握音乐的情绪、速度和意境。因此,以诗词内涵及意境进行的即兴创编活动,能够为学生的创作提供更多的依据,并能以此找出音乐中的诸多规律。

如在打击乐创编课中,教师发挥民族打击乐的音色特点,以唐代李贺的边塞诗《雁门太守行》为创作内容,通过感知、体验、想象、创造环节,运用大军鼓、铙、钹、镲、音束、木鱼、马林巴等打击乐器营造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的战争场面。具体创编活动过程为:

感知:观看古诗词讲解视频,体会诗词内涵。描述古代战争场面,体会战争的激烈厮杀,引导学生对节奏、节拍、技法、乐器进行材料搜集;体验: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分组展开合作探究,共同创造故事情节,探讨如何创造和模仿不同的战争音响;合作:根据不同乐器的特性,利用所学技法或创造新音响,创作出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创造:展开合作、大胆创造,表达音乐情绪和意境;评价:师生互评、自评,通过更多肯定性、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完成更多的创造性表达,并在不断地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提高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词与民族器乐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探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也全方位地突显了校外民族器乐的学科价值,符合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当前,面对新时代的教学改革,校外民乐教师还需不断努力挖掘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元素,将传承经典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校外民族器乐教学中,进一步推进校外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唐文斐.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论谷建芬 《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J].当代音乐,2019(5).

[2]徐萌.古典诗词歌曲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核心探究[J].文理导航,2019(6).

[3]张巧鹃,黄睿.古诗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分析谷建芬《新学堂歌》[J].大舞台,2012(1).

[4]万赛杰.以音乐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教育界,2019(14).

[5]霍磊.中國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共生性与同一性[J].学术交流,2013(4).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意见[EB/OL].[2008-09-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0809/t20080908_80591.html.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
小议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节庆文化
中职古典诗词教学探讨
“唱”出来的作文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古典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作用研究
人月同圆的祈盼
论农村初中古典诗词的教学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