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洒热血写春秋”

2021-08-06老轩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21年5期
关键词:威虎山林海雪原杨子荣

老轩

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开展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人次。在最终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中,有一位英雄尤具传奇色彩,他就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所歌颂的杨子荣。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这是曲波写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首页上的话。《智取威虎山》就源自《林海雪原》。

剿灭“座山雕”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当年2月,杨子荣与五名战友乔装成土匪,找到牡丹江一带号称“座山雕”的匪首张乐山,声称要投靠。狡猾的“座山雕”多次试探,杨子荣都未露出破绽,最终成功打入匪巢内部。之后,杨子荣借口去找“国军”,要“座山雕”送自己一段路,便与五名战友挟持二十几名土匪一同下山,最后将这股土匪全部擒获。2月19日,《东北日报》对其英雄事迹进行了报道。2月23日,杨子荣在抓捕匪首“郑三炮”等人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

1948年11月,曲波在辽沈战役中身负重伤,后来到齐齐哈尔车辆厂工作。脱下戎装,他的思绪却常常回到茫茫的林海雪原,怀念那些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渐渐有了把林海雪原的战斗故事写成一部小说的想法。

曲波文化程度不高,写作过程充满艰辛。当初稿完成前三章大约15万字时,他痛感自己的文字不能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一气之下将原稿烧了,从头写起。当写到杨子荣牺牲时,他难过得写不下去,于是让杨子荣“活”了下来,又和少剑波一起投入新的战斗。

《林海雪原》还创作了白茹这位“万军丛中一小丫”。曲波曾解释说,在茫茫林海中,我们面对的是极其凶残的敌人,恶劣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小分队带女兵作战。我们的战争是为了和平,创作一个“小白鸽”形象,就是为了烘托和平的气氛。

经过一年半的业余时间创作,曲波终于完成了约40万字的《林海雪原》。

1957年9月,《林海雪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立刻引起轰动。到20世纪60年代初,《林海雪原》的印数已超过100万册,成为那个时代发行量较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党中央指引着前进方向”

率先将《林海雪原》搬上戏剧舞台的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他们把《林海雪原》改编成话剧,将男二号杨子荣提升为男一号,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情节浓缩成杨子荣假扮土匪里应外合大破匪巢的故事,还取了一个充满传统戏曲色彩的名字——《智取威虎山》。

话剧于1958年5月首演,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几位演员观看后,又将其改编成京剧《智取威虎山》,于1958年8月公演。此后的十几年里,《智取威虎山》开始了不断演出又不断修改的过程。

1964年6月,《智取威虎山》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毛泽东、周恩来观看了演出。谈及对这部戏的看法,毛泽东调侃说,他只记得一个“座山雕”;还说,京戏应该是“唱、念、作、打”,应该把唱放在重要地位。根据这一精神,有关方面对剧本做了重大调整,将《河神庙》和《一撮毛行凶夺图》两场戏删掉,把笔墨集中到刻画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这些正面人物上来;新增加了杨子荣“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的唱段,成为杨子荣的标志音乐形象;此外,还增加了“迎来春色换人间”唱段,増强了“胸有朝阳”唱段;对少剑波的唱段也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强,于是形成了脍炙人口的“朔风吹”。

1965年春,周恩来在上海艺术剧场观看《智取威虎山》彩排。演出结束后,他对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说:“你唱的不是杨子荣,而是诸葛亮,要走自己的路嘛。”原来,第五场《打虎上山》的起句“皑皑白雪雾弥漫”是抒情的唱词,后来改成“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展现了杨子荣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磅礴气势。第八场《计送情报》中,杨子荣原来唱“辰星落,天拂晓,雄鸡高唱……”,词曲都很美,后来改为“披荆棘战斗在敌人心脏”,更充分地表达杨子荣身处匪穴的身境和心境。贺龙元帅看过戏后,提出“杨子荣不是有匹马吗?京剧里骑马上山比踏雪上山更好看”的建议。由此,增加了《打虎上山》中的“马舞”和“小分队滑雪行军”等场面。时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刘志坚提出,关于威虎山的情报都是从“一撮毛”、栾平等匪徒那儿得到的,如果这些情报是敌人伪造的怎么办,杨子荣上山不是冒险吗?根据这个意见,增写了“深山问苦”和小常宝这一人物,既表现了小分队深入和依靠群众,又填补了原来戏中没有旦角儿的缺陷。

在音乐创作上,《智取威虎山》融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旋律,管弦乐与传统京剧中的二胡、月琴、鼓板、钹、锣相结合,表现力更为丰富。特别是“迎来春色换人间”的前奏曲,以鼓板的急迫声与快速的弦乐为引子,绵延地推出圆号的悠长壮阔,展现了风雪交加中杨子荣驭马飞驰的豪迈雄姿与大无畏气概。

《智取威虎山》原来的演出时长为2小时45分钟,后来压缩到2小时以内。尤其是第四场《定计》转到第五场《打虎上山》,杨子荣由解放军战士一下子换装为土匪,转场只有一分三十秒,时间相当紧张。当时的剧组人员回忆:“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一下场,我和几个剧务就要迅速围上去。童祥苓此时已大汗淋漓了,大口喘着气。有人帮他快速擦汗,又得分外小心,不能把他脸上的妆擦掉,有人给他卸衣服,有人迅捷地给他穿虎皮背心,有人给他套上大衣。童祥苓的气息尚未调整过来,换装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儿,一只袖管没套上,前奏曲已到了他启唱的时候,他就一面唱二黄导板‘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一面套袖管,唱完这一句,披上大衣就上场,在舞台上又是跳又是唱,太不容易啦!”

1967年6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人民大会堂再次观看《智取威虎山》的演出,并上台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毛泽东还亲自为《智取威虎山》修改唱词:将杨子荣唱的“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将少剑波的唱词“同志们整戎装飞速前进”改为“同志们整行装飞速前进”。

1969年,《智取威虎山》最终定稿,此时距1958年《智取威虎山》刚有雏形时已过去了11年,可谓“十年磨一戏”。现在看来,《智取威虎山》从内容到形式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烙印,但它饱含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艺术家们的心血;而最为打动观众的则是杨子荣身上的英雄情结,這一点永远都不会过时。

“谁料想铁树开花、枯枝发芽竟在今天!”

当《智取威虎山》唱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却没有人说得清杨子荣的籍贯和家庭情况。由于战争年代档案简单,所以部队只知道杨子荣是胶东人,其他情况都不知晓。早在1964年,杨子荣生前所在部队和黑龙江省海林县民政局就曾组织调查组到山东省了解杨子荣的身世,但一直没有结果。

1969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美国艺术代表团观看《智取威虎山》,代表团团长詹姆斯对杨子荣的形象大加称赞,说他很想知道“杨子荣”是虚构出来的舞台形象还是真有其人;如果有,他想拜见一下这位英雄的后人。周恩来告诉他,杨子荣是一位真实的、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并嘱托工作人员务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

随着调查的深入开展,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十几年前,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嵎峡河村有一位老太太总到政府查询她儿子当兵的事,只不过她的儿子叫杨宗贵,不叫杨子荣。1966年,老太太弥留之际还在念叨:“匣子(指收音机)里老说杨子荣杨子荣,是不是俺家宗贵啊?”调查组赶到嵎峡河村,同村里的老人和当年与杨宗贵同时参军的复员老兵反复座谈核查,根据各方线索,初步确定杨宗贵就是杨子荣。

1973年,曲波在杨子荣所在原部队获得一张照片。那是杨子荣在1946年被评为团战斗模范时一百多人的合影,百十号人挤在一张几寸大的照片上,每个人的脸只有火柴头那么大。曲波便请一位日本朋友把照片带回国,将合影中的杨子荣单独翻拍放大。这也是杨子荣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照片翻拍后被送到嵎峡河村,村里的老人们看到照片,异口同声地叫起来:“这不就是俺村的杨宗贵吗?”杨子荣的哥哥杨宗福看到照片,不禁泪流满面。原来,杨子荣的本名叫杨宗贵,参军时报名杨子荣。英雄的身世之谜终于揭开,这正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一句唱词:“谁料想铁树开花、枯枝发芽竟在今天!”?

猜你喜欢

威虎山林海雪原杨子荣
威虎山:穿林海跨雪原
杨子荣·隔空书
杨子荣的“土匪装”
小朋友们一起学党史,阅读“红色经典”
杨子荣:从参军到牺牲,只有短短520天
红领巾心向党游学之旅
林海雪原(五)
林海雪原(三)
林海雪原(二)
林海雪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