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向伟大时代,以影像讴歌脱贫攻坚精神

2021-08-06范雪娇

艺术交流 2021年2期
关键词:田野攻坚摄影

文本刊记者 范雪娇

大幅摄影作品中孩子们放飞的色彩斑斓的纸飞机“冲出画面”,飞向展览现场装置的金灿灿的“麦田”;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错落有致,宛如一座座脱贫攻坚成果的丰碑;以青山绿水与田野为背景,异地扶贫搬迁新旧对比照片为前景,透空栅栏展墙中是摄影人捕捉到的动人画面……4月9日,在象征着朝气蓬勃的绿色基调的映衬下,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协主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In the large-scale photography works, the colorful paper airplanes flying by the children "break out of the picture", and flying to the golden "wheat field" installed at the exhibition site; like a monument of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bamboo and slip modeling walls of 832 poverty alleviation counties are scattered orderly; With the green mountains, clean waters and fields as the background, the old and new contrast photo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in different places are the foreground, the moving picture in the exhibition wall of the open fence is captured by the photographer... On April 9,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gorous green tone,the "Field of Hope-Poverty Alleviation, Sharing Well-off National Photography Exhibition", hosted by the China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and the China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opene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2018年10月16日,云南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学生在新建成的宿舍里。该校为寄宿制小学,有700余名学生,90%都住校。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学校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陈路 摄

这是生机勃勃、活力盛大的田野。绝对贫困已成历史记忆,几千年所遥望的小康已成现实,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从日常经验到个人命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崭新道路在田野上豁然敞开,每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感受着新时代的温暖和激励,满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正是参与、见证这场可歌可泣之战的艺术结晶。凝视这一切、记住这一切,这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在人民中间倾听大地心跳,用镜头记录时代,这是中国摄影家们的坚定信念。

本次展览恰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共展出近150名摄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均是多年来全国广大摄影人和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亲身参与扶贫助困具体工作中拍摄的优秀作品。展览共分为“攻坚”与“圆梦”两个部分,包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等内容,兼顾不同民族、地域、群体的广泛性。通过新旧照片对比的方式,着重突出黄文秀、白晶莹等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以及十八洞村、闽宁镇、悬崖村等脱贫攻坚重点区域。展览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展览形式设计力图实现多元化、多维度的视觉呈现,更好地促进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融合。展厅设计了金黄的麦田实景,脱贫攻坚口号镜面廊道、透空栏栅展墙和832个脱贫县的竹简造型墙等,既丰富了空间层次,也增强了展览的表现力。展览同时加入了动静结合的互动元素,将观众现场沉浸式体验互动与线上全媒体传播相结合,通过纪录片《出山记》、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家沟村扶贫书记张飞的视频等,生动反映各地扶贫工作内容。展览还增加了脱贫攻坚数据统计多媒体互动项目,便于观众直观了解脱贫攻坚战在收入、就业、医疗、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2020年9月20日,新疆喀什地区浩罕乡,幸福大院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李舸 摄

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主动请缨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扶贫献出生命。黄文秀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陈名持 摄

2018年8月15日,十八洞村村民施俊(右二)一家在家门口合影。除了82岁的奶奶,施家七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自从十八洞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后,村里旅游热火了,他们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开农家乐,当讲解员,在银行营业点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等,日子越过越红火。居杨 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白晶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国田、陈路也来到了开幕式现场。他们有的是摄影展中展现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有的是发挥摄影特长助力乡村扶贫工作的摄影人。展览中,苏丹的摄影作品展现了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带头人白晶莹在当地的刺绣扶贫车间为绣工进行技术指导的画面。作为画面中的主角,白晶莹告诉记者:“这个展览主题明确,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全国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取得的方方面面的脱贫成果,我们科右中旗脱贫攻坚的场景在这次展览中展出,也能够让社会各界关注到我们是如何摆脱贫困、获得美好生活的。”

中国摄协理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山西省武乡县五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国田拍摄的作品表现了驻村工作队以影像助力脱贫攻坚、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的场景。张国田说:“2017年3月,我被派往五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山西省委宣传部驻武乡县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我们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环境,依托我20年来从事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相关工作积累的经验,对五村进行了改造和规划,在五村建成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农耕文化综合体等项目。”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副县长、上海市摄协会员陈路拍摄了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情况。他表示:“在工作之余,我会用手中的相机,从不同角度记录拍摄诗情画意的大姚乡村自然风光,呈现少数民族群众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作品题材涉及扶贫纪实、云南风情、援建成就,讴歌大姚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取得的工作成效。”

猜你喜欢

田野攻坚摄影
希望的田野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田野风光
在希望的田野上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