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瑞之死

2021-08-06押沙龙

中外文摘 2021年13期
关键词:奏疏海瑞清官

□ 押沙龙

死 亡

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 年)。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死了。

这真是一个清官,而且是整个大明朝最有名的一个清官。大家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非常低,比如海瑞当县令时,月薪只有七八石大米,而且还不能全额发放,即便全额发放,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也不过是一千元出头。别的县令有灰色收入,不指着工资过日子。海瑞什么灰色收入都不要,就老老实实拿这份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海瑞还曾经辞过职,赋闲在家,那段时间连一个月一千多元的工资也断了,他就靠给人写墓志铭、赠序之类的文章勉强维持生计。

不光自己不要灰色收入,海瑞要求下属也要廉洁自律。他在浙江当淳安县令的时候,就把下属的各种津贴都取消了,同时严禁收取好处费。一下子,淳安县的“公务员”生计都成了问题。海瑞给他们出主意说:“你们的收入可能确实不够吃饭,这个我理解。好在平时衙门里事情也不多,大家可以找时间外出打工,或者做点小本买卖以贴补家用。”海瑞自己以身作则,在家属院旁边弄了块菜地,没事了就去种菜。

这样一个大清官,自然得到了群众的爱戴。据《明史》记载,海瑞的死讯传出后,南京市民罢市,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挤满了江边,流着眼泪祭奠他的人“百里不绝”。此外,朝廷也很给面子,赠了他“太子太保”的荣誉,还送了一个“忠介”的谥号。

但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清官,却是在孤独中满怀怨恨地死去的。

在死前的一年,他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给皇帝写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写得毫无顾忌。海瑞说:陛下励精图治,但是国家却没变好,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对官吏的刑罚太轻了。大臣们说什么朝廷对士大夫要以礼相待,若对他们以礼相待,那又拿什么对待无辜的百姓?

这位大明朝头号清官提出了建议:恢复洪武帝朱元璋的规矩,枉法八十贯的一律绞死,贪官污吏剥皮萱草!

这份恶狠狠的奏疏背后,是海瑞几十年的怨恨——对官僚集团的怨恨,虽然他就是这个集团中的一员。

祖 制

虎狼。这就是海瑞对大明朝官僚集团的评价。十几年前,他在给皇帝的奏疏里也曾这么说过:“我担任应天巡抚才几个月,收到的‘乡官夺产’的诉讼竟有几万件。他们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虎狼,百姓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肥肉。”

而他也有对付虎狼的武器,那就是祖制。

按照朱元璋当年定下的制度,官员不能打白条、不能霸占民田、不能行贿受贿。但是在现实中,大明朝的官员就是在打白条。就是在霸占民田,就是在行贿受贿。在海瑞看来,现实如此黑暗,其原因就是大家不遵守祖制。

平心而论,朱元璋定下的规定本身确实也有诸多行不通之处。比方说,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禁止放高利贷,海瑞当巡抚时也就按此执行。但是高利贷产生的根源是银根紧,老百姓借贷困难。不解决货币供应问题,光禁止高利贷,老百姓又到哪里去借钱呢?祖制拒绝考虑这个问题,海瑞也就拒绝考虑。

但这些技术困难并非根本问题。要理解海瑞的困境,还要考虑更大的时代背景。

海瑞所说的祖制,从根本上说是这样的:皇帝都像朱元璋一样大权独揽,对官僚集团施行严刑峻法,让官员严格遵守规则,不敢侵害百姓。但这套东西在当时已经无法操作了。

首先,不是每个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样雄才大略。大明朝在他之后的很多皇帝其实并不称职。他们可能昏庸暴虐,可能麻木不仁。海瑞骂皇帝的事情大家耳熟能详,在此不再赘述。海瑞之所以对嘉靖皇帝如此痛心疾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皇帝寄望过高。

海瑞高估了嘉靖皇帝的力量。王朝开创时,以前的小团体被暴力横扫一空,新生的官僚集团还是个雏儿,皇帝们往往能操纵它。随着时间推移,官僚集团的独立性越来越强,“朋比胶固,牢不可解”。皇帝可以诛杀官僚集团中的成员,但无法改变其运转模式。再说,官员们可以联手欺骗皇上,被推出去杀头的倒可能是称职的清官。顾炎武就悲观地说过:“虽尧舜复生,能去在朝之四凶,而不能息天下之关节也。”即便尧舜复活也无可奈何,何况一个生长于深宫的皇帝。

这是大明这个大一统王朝的死结。

道 德

除了祖制,海瑞的另一样武器就是道德。

他事君以忠,事母以孝,居官以廉,待人以直,几乎就像一个道德完人。但这个“古今真男子”的个人生活却黑暗阴郁。

海瑞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跟官场作对,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怪别人。举一个例子。海瑞骂皇帝被逮捕后,户部司务何以尚上疏救援,结果被捕入狱。海瑞在监狱里没怎么受刑,何以尚却被日夜拷打,遍体鳞伤。后来,等海瑞出任吏部右侍郎时,何以尚正巧是他的属下。两人相见。海瑞待以长官接见下属之礼。何以尚问:“咱们当年是同生共死的交情,难道你不能以客礼相待?”海瑞说朝廷礼制如此。何以尚和他当场绝交,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海瑞的家庭生活更加糟糕。他的第一个太太许氏,因为生了两个女儿被他休了。他的第二个太太过门刚一个月,和婆婆发生了矛盾,海瑞又毫不犹豫地休了她。在海瑞53 岁的时候,发生了更黑暗的事情:他的妾韩氏忽然上吊自尽,11 天后,海瑞的太太跟着自杀了,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海瑞对此悲痛不已,他提到此事时,说自己“每一思及,百念灰矣”。

他的女儿也死得扑朔迷离。海瑞的政敌在奏疏里指责他“无故而缢其女”,说得真是惊心动魄。明人姚叔祥在《见只编》里记载了另一种说法:海瑞的女儿那时只有5 岁,从男僮那儿接了一个饼吃。海瑞看见了勃然大怒,说:“男女授受不亲,你不是我的女儿!你要是能饿死,才配是我的女儿!”于是小姑娘啼哭不止。不肯进食,家人怎么劝也没用,最后活活饿死。即便在古代。大家也认为海瑞这么做实在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这个故事过于夸张,怎么听都觉得不靠谱。真相如何已经很难还原了,但当时舆论似乎普遍认为海瑞要为女儿之死负责任。

写海瑞这些私生活中的事情,并不是要挑剔海瑞,而只是想表达一个怀疑:一个如此有道德的人,却断绝了朋友关系,伤害了亲人,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搞得自己百念俱灰,那这个道德到底有多可靠?

遗 产

海瑞留下了什么?

海瑞为官多年,做得最大的一项工程是疏通吴淞江、白茆河。海瑞的传记对此大书特书。据说他坐着小船往来河上,亲自带着铁锨、簸箕,监督施工。不过几个月,这个工程就多快好省地完成了。有官员惊叹说:“万世之功被他搞定了!”但如果我们翻翻顾炎武的书就会发现这个“万世之功”的后续。顾炎武记载了一位县令的抱怨:“海瑞大人的工程,花了四万多两银子,不到三年就又堵了。”

这个工程就是海瑞一生辛苦的缩影。海瑞辛苦一生,却没有给明朝带来任何永久性的改变。明朝官员继续打白条,继续占土地,直到帝国崩溃。海瑞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处处碰壁,处处受掣肘,所做之事,无一不难。海瑞痛骂过:“举朝之士,皆妇人也!”而千般心绪、万般牢骚,汇聚成他辞职前说的一句话:

“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业!”

事实上,朝廷只留给老百姓一个改变悲惨现状的渠道,那就是造反。1644 年,李自成的造反军队开进了北京。皇上上吊自尽,官员们被关起来严刑拷打,追赃助饷。首辅被拷打五天五夜,最后脑袋被夹裂而死。北京的皇帝与官僚集团集体覆灭。

此时距海瑞之死,不过57 年。

猜你喜欢

奏疏海瑞清官
清廉山西建设·清官廉吏(四)
—— 陈廷敬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清官廉吏(一)
——狄仁杰
屠仁守御史奏疏上奏日期订正
“海瑞定理Ⅰ”的历史性反思
论王安石奏疏的艺术特征
论海瑞的“廉名”传播及历史启示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抄本《兵部奏疏》跋尾
Reliability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Location Scale 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