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晒娃:成人视域与儿童视域之融合

2021-08-05刘黔敏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视域爸爸妈妈融合

刘黔敏

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爸爸妈妈们在网络上“晒娃”成为一种日常。“晒娃”为父母们提供了共同的沟通话题,也在无形中延展了社会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晒娃”主体是父母,内容则与孩子相关,由此存在两种主体的视域——以父母为代表的成人视域和以孩子为代表的儿童视域。这两种视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使父母与孩子都能从中得到乐趣,获得成长呢?

动机:认同与尊重之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爸爸妈妈们晒娃的动机多种多样: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表达养育过程中的体验与情感,分享孩子的言行作为娱乐,展示孩子的进步从而获取赞扬,等等。这些动机往往交织在一起,具有复合性。而晒娃的内容在社交平台上收获的点赞、评论、转发等,很容易让爸爸妈妈们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转化为自我认同的一部分。需要关注的是,爸爸妈妈们在晒娃中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也应关注孩子的感受,达成追求自我认同与尊重孩子的融合。

尊重孩子,主要体现为对其主体意志的尊重。不知不觉间,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件作品、一段言语等,都可能成为爸爸妈妈社交平台上的互动内容。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爸爸妈妈有权利这么做,但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孩子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是否也有权利说“不”呢?

孩子虽然小,但已经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和自主意识。当我们沉浸于分享孩子、表现喜悦时,应该考虑孩子的意愿。爸爸妈妈的晒娃行为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是具有完全的任意性和随机性,即处于想晒就晒、觉得有意思就晒的状态,并没有对孩子网络形象管理的理性考量;另一种是爸爸妈妈不满足于顺手、随机晒娃的方式,而是朝着“作品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即并非在自然状态下对孩子的行为或日常表现进行截取,而是精心设计,做出“作品”,再将这些作品上传到各种平台,获取关注或者进行社交互动。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同一种潜在思维,即孩子的事情完全由父母说了算,在此过程中,不用关注孩子自身的态度和意见,这无疑是不恰当的。从尊重孩子的角度看,父母在晒娃时需要考虑孩子的主观意愿,如果孩子不想被“观看”,被“评议”,应尊重。换言之,父母在晒娃时需要降低虚荣心,理性看待自己的行为,满足自我认同的同时,考虑孩子的主观意愿,让孩子拥有说“不”的可能,尊重其说“不”的权利。

内容:记录与参与之融合

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们晒娃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孩子成长中的有趣画面、亲子互动的动态场景、孩子成长中有意义的瞬间等,都可能成为晒的内容。这种随机性的内容一点点积累,会成为孩子成长记录的积累。例如,孩子学习某种技能,从最开始的新鲜好奇,到慢慢入门,度过枯燥的练习期,最后技能日益精进,学习获得质的飞跃……这些过程,通过晒娃,等于为孩子制作了一部“学习日志”。由于网络平台的丰富性,爸爸妈妈们还会图文结合、动静结合,使记录呈现得更为生动。因为年幼孩子的自传体记忆具有碎片性和选择性,当孩子长大时,看到爸爸妈妈的这些记录,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溯,无形中也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所以,这种记录具有意义和价值。

基于儿童主体的角度,晒娃时,我们可以将孩子从被记录者转变为主动记录的参与者。一般情况下,孩子承担了提供素材的角色,其实,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不仅是爸爸妈妈,孩子也可以。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幼儿期的孩子处在“主动对内疚”的心理矛盾期。一方面,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部世界互动,充满好奇心和行动力;另一方面,又会因为探索过程中的挫折、错误而否定自己。这个阶段孩子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在自主性基础上发展出更广阔地探索世界、探索环境的愿望。

可以让孩子适度地参与,从被动的被观看者转化为积极的创造者,进而增强其主动性和行为的效能感。如晒什么,怎么晒?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转变晒娃只是“父母秀”的状态。例如,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的某一幅作品很一般,但孩子很想与他人分享,那就听听孩子的想法。概言之,孩子也有发言权,而不是完全由家长说了算。

爸爸妈妈们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制作,尤其是伴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社交互动平台的兴起,可以引导和鼓励孩子自编、自导、自演,加入自己的想法与创意,并付诸实施。在此过程中,孩子有了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有助于其自信心的增强。

方式:暴露与保护之融合

从社会学角度看,晒娃行为属于“自我暴露”的一种方式,即自发地、有意识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信息,并共享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信念,以此增进社交互动。晒娃中晒的是娃,于孩子而言,是借助父母之手的自我暴露。这种自我暴露一方面满足了展现主体一定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借这类素材完成网络中各种关系的互动。

互联网发展至今,社交媒体发送短视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视化、场景化的信息呈现日益成为晒娃的重要形式。短视频以拍摄的随机性和便捷性,使儿童信息的展示更加多样化。但随着虚拟环境越来越日常,人们很容易忽视隐私保护。事实上,互联网信息传播存在一定的无序性,晒娃行为本身就隐藏着儿童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因晒娃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屡被媒体报道。例如,微信圈常见的投票行为中,链接内容常包含儿童的姓名、年龄、肖像等个人信息,在转发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不被人不当使用。正因如此,爸爸妈妈们在晒娃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权、肖像权,具备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

基于儿童的视域,爸爸妈妈们需要在晒娃时将自我保护意识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让其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具备防范意识。界定和分级保护儿童隐私边界在法律层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正因如此,这种教育的责任更多需要父母承担。爸爸妈妈们可以让孩子了解网络中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而专门设置的功能,如分组设置功能、不同类型内容是否可见的区分功能等。另外,在晒娃时问问孩子,你的照片或者作品希望被谁看到,不希望被谁看到?让其知晓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在发孩子的照片或者作品时,顺带把肖像权、作品权等知识告知他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引导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针对网络隐私权、网络肖像权、网络作品专利权这些新生事物,更需要从小對孩子进行熏陶和引导。如陶行知所言,“生活即教育”,日常晒娃中的价值观的渗透较之专门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生动,也更具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猜你喜欢

视域爸爸妈妈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破次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融椅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