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巧借“天眼”觅“污点” 筑起“智慧生态防线”

2021-08-05罗洁琼毛梓乙郑昌硕谭安南

环境 2021年7期
关键词:黑烟天眼珠海

罗洁琼?毛梓乙?郑昌硕?谭安南

宽广的指挥室内,墙壁的大电子屏上显示着一幅辖区电子全图,地图四周正在快速生成一行行数据。突然,电子屏上弹出一段道路视频,原来是一辆渣土车车厢没有完全覆盖,被“AI猎人”逮了个正着。只见“AI猎人”自动抓取监控画面,并用红框标示出车厢未覆盖处,随后自动截图、保存动态画面并生成信息说明“21:48:00,在珠海大道某处发现有疑似渣土车未覆盖,相似度97%”。与此同时“狩猎”活动并未终止,“AI猎人”不知疲倦的紧盯着每一帧画面内容。

这是珠海市首个借助公共视频资源,植入AI(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分析系统的环境监管平台。该平台通过AI技术开展智能化的分析与识别,自动识别出道路扬尘、车辆冒黑烟等环境污染情况,自动记录并汇总上报,大大提升了生态环境监管效能,并为全面构筑“智慧生态防线”探索了一条“快车道”。

“二次创业”精神育出创新“火种”

“这个项目最大亮点在于,是在各部门已开展监控的视频上,进行AI适配,从而通过数据资源应用拓展,实现数据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的‘增值,既节省了单獨建设监控系统的财政资金,也缩短了项目开发建设周期。”项目具体负责人珠海市生态环境局金湾分局副局长成朝刚介绍,粗略测算,新安装200个智能监控摄像头并搭建平台、建设数据库和服务器,设备采购和日常维护费用约需1000万,而在已有的监控设备中适配智能监控系统,预计总费用仅需150万,不到原方案的六分之一。

项目的设想诞生于半年前,成朝刚对于当时“灵光乍现”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那是2020年12月的一个周末,海风料峭,行走在金海东路边的成朝刚身边突然飞驰而过一辆货车,甩着一串长长的“黑尾巴”,出于“职业本能”掏出手机准备拍照固定证据,待掏出手机、打开拍照模式,黑烟车已消失在路口转弯处。对于移动污染源,智能监控是势在必行的,而新建遥感监测成本太高了,短期内难以做到全覆盖。

就在他仰头思索时,一个治安监控摄像头映入眼帘,一个念头蹦出来,是否能共享已安装的治安、综治和道路视频监控的数据,直接加以应用?是否可以借鉴类似百度识图的图像智能识别程序,把最简单也最考验基层的发现和分析问题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成朝刚的想法一经请示,立刻得到了金湾分局局长杨晖的赞同。10天后,经过金湾分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同意从分局预算准备金中拨款9万元,正式启动基于AI视频图像识别技术的污染防控技术服务项目试点。经过平台架构搭建、多部门监控视频流对接、算法场景构建、识别算法调试优化等细节雕琢,项目于2021年6月7日正式上线。项目从“想到”到“做到”只花了178天。

作为经济特区,珠海一向勇于探索、乐于创新。1992年,珠海为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首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率先以物质形式肯定知识和科技成果的价值。2018年,珠海更提出特区二次创业,鼓励高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创新发展新高地。

在全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大氛围下,金湾区前瞻性地着手进行数字治理初试,整合辖区气象服务、数字城管、综治网格等基础数据,建设了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综合指挥体系,并于2018年设立了广东省首个区级公共安全基层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使调取各类数据资源和各门类实时监控视频成为可能。

“智能环境监管平台之所以能推进得如此顺利,得益于金湾已建成数字资源整合利用模式,我们是在原共享模式上再赋能。”成朝刚说。

新模式治污效能初显

监管效能翻倍

经过实地考察及论证分析,智能环境监管平台第一批试点10个摄像头,分别位于珠海大道、湖滨路、机场东路等主干道和路口,主要监控机动车冒黑烟、渣土车未覆盖、道路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我们与公安交警部门在主干道对黑烟车进行联合路检执法,但有时站上大半天都‘一无所获。”珠海市机动车辆污染监控管理所一级主任科员李宣泽介绍说。

“车队都有对讲机、微信群,只要执法队伍截停了第一台车,整个车队可以立即获知准确执法位置。”公安部门也曾“吐槽”,大动干戈的联合执法往往只能抓到散兵游勇式的车辆。7月13日,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公安交警部门对凭经验判断,黑烟车“出没”较多的机场北路与湖滨路交汇处十字路口进行抽查。烈日炎炎下,执法人员、监测人员、辅助人员四小时共检查了往来的8辆大货车,无一是“黑烟车”。

而通过“公共视频资源+AI视频图像分析”的方式,能够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监管,节假日、夜晚不再是难以监管的“盲区死角”。

在平台上线的第一个月,监管平台共识别到了155条环境违规线索,其中车辆冒黑烟124条、渣土车未覆盖25条、道路扬尘污染6条。而今年上半年金湾区红旗、三灶两镇6个月内共出动了1388人次进行巡查,共发现470条环境违规线索,平均一个月78条。纵观对比,在初期只试运行了10个摄像头的情况下线索识别效能提升了近一倍。

依托智能环境监管平台“数字治理”新模式,大幅提升了基层监管效能,有力打造了执法高地,可谓智能监管对环境违规行为进行“降维打击”。

智能环境监管平台的本事远不止于此。“除了能够帮我们发现问题,它还可以帮我们讲清楚问题。”成朝刚自豪地说。以往仅靠人工巡查,可能出现线索取证不及时、车辆信息拍摄不全、夜晚拍摄模糊以及执法人员安全等问题。由于智能环境监管平台能实时接入道路监控的视频数据,因此可以确保环境违规行为拍摄的清晰度,具有极强的可追踪性。同时,平台在进行视频图像分析,识别出违法情况后,能够自动对视频证据中的摄像头序列号等敏感信息进行打码后保存,确保了信息安全。

示范先行日臻日善

打通全域数字治污

“我们已在60多个城市开展了黑烟车监管、工地环境监控的服务,之前全部项目均是提供标准化软硬件配套,都是新建监控系统,同时匹配好智能分析系统,而这次为珠海提供的智能环境监管平台服务,是我们公司的首次尝试。”负责智能环境监管平台运维的工程师唐嘉晖介绍道。“为了适配已有的监控系统,我们团队也做了很多创新调整,这是一套会‘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积累的监管数据进行学习升级,不断更新可识别范围。目前它已经在道路扬尘模型外,‘学到了如何识别除黑烟车外的环境污染情况,后续还会继续教会它识别裸土未覆盖、道路遗撒、焚烧垃圾等。”

据介绍,目前智能环境监管平台仍处于前期试点和数据积累期,后续若能获得资金保障,将连通至少200个摄像头,计划在道路保洁、移动源监管、建筑施工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除了道路外,还计划把生态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至各镇、街道、乡村,实现从村、镇生态环境监管“神经末梢”到区、市级生态环境监管“大脑”的连接贯通,为“数字治污”装上“智慧天眼”。

此外,通过数据的积累,系统今后可以在发现和记录每个独立的污染事件基础上,进行区域性的统计分析,为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城管、市政保洁单位等大气污染防治管理部门有的放矢、提升工作效能奠定坚实的基础。把智能环境监管平台作为生态环境监管“开疆拓土”的基地,不断凝聚治污共识,助力珠海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

“十四五”新征程已启航,如何治理好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是我国许多城市都将面临的“必考题”。珠海市生态环境局敢闯敢试,探索出了“智慧治污”的“三新一大”新模式:统筹建设、数据共享、化零为整的环境保护新思路;以智能监管为着力点的环境违法线索闭环管理新机制;活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新举措;拓展平台监管范围,推动“部门独奏”向“多元合唱”转变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这不仅为珠海经济特区“二次创业”“两化三型”贡献了“智慧生态力量”,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探索基层环境治理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黑烟天眼珠海
珠海 革命风云
编读往来
天眼·数据·未来
九龙皇帝
了不起的天眼
珠海之旅
柴油车尾气烟团不透光烟度仪的优化设计
大射电
戒姻糖
拖拉机因压缩及喷油导致冒黑烟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