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忠实小说的连环画改编

2021-08-03雷梓燚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陈忠实小说

摘 要: 经典文学作品的图像改编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现象,在连环画改编视域下解读著名作家陈忠实各个创作时期的文学作品,阐释他的小说及其改编作品中所蕴含的历史、社会与文化内涵,探索绘画在主题建构与艺术表达中的意义,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国当代文学和连环画创作的阶段性特点及其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陈忠实 小说 连环画改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有一批作品相继被改编成连环画并且斩获各种奖项,连环画对小说的改编,是对原本经典作品的新解读和再诠释,为人们理解经典作品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连环画具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特点,因而其读者广泛,传播深远,在当下的读图时代意义重大。从连环画的改编中,我们可以窥见陈忠实文学创作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一、发轫时期的“文革”小说:《接班以后》《高家兄弟》及其改编

陈忠实早期创作以如实呈现激烈变动的农村社会现实为主要特征,力图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作品切中时代脉搏,人物具有时代的典型意义。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接班以后》与《高家兄弟》两部作品。

《接班以后》以年轻的支部书记刘东海与生产队队长刘天印关于“道路”问题的冲突为核心,力图展现无产阶级接班人不断成熟的思想面貌。关于这篇小说,陈忠实回忆:“这篇小说是我正儿八经地写成的第一篇小说,虽然不可避免地烙上了当时‘左的印迹,然而对我来说……我第一次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写进了小说,第一次完成了从生活到艺术的融化过程……这篇小说所写的人物和细节,全是我从生活中采撷得来的。”a这部小说是陈忠实尝试短篇小说创作迈出的第一步,是他结构故事框架、完成人物刻画的一次自我突破,为他的文学道路奠定下坚实的基础。《接班之后》以丰富生动的细节,给当时的文坛送上了一股清风,引起了文艺界的关注。

很快,小说被美术界所青睐,改编成连环画。连环画《接班之后》(茹桂、 王韶之编文,王三县绘图)于1975年出版发行,首版即达25万册,次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印刷。连环画对小说中的人物做出了较为贴切的描绘,比如第4幅海娃的肖像,书中描写他“披着粗布棉袄,肩上扛着打井用的绳索一类什物,四方大脸,黑里透红,宽阔的额头下是一双睫毛很黑的眼睛,露出一种坚毅、稳健、沉静而又充满朝气的神采”,可谓形神毕肖。连环画采用皴法,线条硬朗,明暗对比,使画面显得厚重,洋溢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与热情。

另一部小说《高家兄弟》是陈忠实在西安毛西公社当干部时写就的,小说描述的是灞河岸边一对弟兄为上大学名额而产生纠葛随后又化解矛盾的故事。兄弟二人是烈士后代,哥哥高兆丰作为党支部委员,将村上唯一的大学招生推荐名额,定给贡献更大的赤脚医生刘秀珍,而反对将自己的亲弟弟、高中毕业生高兆文送去读书。作品所要表达的不仅是哥哥高兆丰的大公无私,实际上更令人深思的是,年轻人的人生道路选择问题。

连环画《高家兄弟》于1975年发表在《延安画报》上,整部作品线条流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景物赏心悦目,如最后一幅图中,画家精心描绘的灞河两岸风景,近处的大柳树、笔直的杨树、天空中被风吹动的云、翱翔的大雁、工厂的烟囱,得以彰显人物内心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与希望。除此之外,画作还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农具、棉被、煤油灯、草帽、箩筐、母鸡、牛羊等,都是关中农村最富特色的物件。该套作品是陕西省艺术学院美术系连环画学习小组深入毛西公社采风完成的,陈忠实也在创作过程中提出意见,历时多月,最后商榷定稿。所以说,连环画版的《高家兄弟》可谓集体创作的成功典型。

对于文学发轫时期所创作的《接班以后》《高家兄弟》这两篇小说,陈忠实认为它们都带有当时政治斗争的烙痕,主题都属于演绎阶级斗争的。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有着对生养着自己的渭河平原农村生活人和事的热情描述,带着独特的语言思维,语句中展现出他对农民言语举止的生动观察和极富才华的个性表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当然,作品中不可避免的有那个时期的社会烙印和个人认识局限,但无疑带着对现实和社会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他谆谆的文学初心。连环画的改编,为他小说能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深远的影响提供了条件,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仍有脸谱化和模式化的缺憾,但却与小说一样,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生动性表达。

二、沉潜时期的“反思文学”:《信任》《立身篇》及其改编

在经历了一段创作的高产期之后,陈忠实陷入了创作的迷茫期。在时代语境与个人经验的矛盾困扰之下,他开始重新思考小说的内涵及意义,试图去突破早期阶级斗争意识为自己的文学创作设下的限制。1979年,他接连发表小说,反思时代,显示出与伤痕文学不一样的叙事基调和审美风貌,其中《信任》和《立身篇》被改编成连环画,揭示着他创作生涯中又一個“春天”的来临。

《信任》发表后获得第三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描述罗村两个年轻后生因遗留的矛盾而引发的斗殴。书记罗坤抛弃一己私欲,缓和了紧张的双方关系,获取了群众的信任。该小说之所以反响强烈,就在于罗村这一矛盾的化解,为当时解决农村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边是曾遭受冤屈的受害者,另一边是积极响应的冒进者,如何弥合双方之间的嫌隙,以齐心协力谋发展,值得思考。小说虽篇幅短小,却高潮迭起,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明具体,故一经出版就被改编。

一个版本是由吴秀英改编,陈冬至、郑庆衡绘画,发表于《连环图画》1980 年第2期。该连环画前三幅图画先描绘故事主要人物的肖像,加以文字介绍,从神情动态中能窥见其性格,书记罗坤慈眉善目,手持铁锹,腰杆笔直,暗示着他大公无私的性格;大队长罗清发则单脚踩在石头上,左手向后扬,怒目圆睁,表现出其内心有怒气且张扬跋扈的个性。在取景上,连环画为竖版,故而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强烈的纵深感,景物丰富且层次分明,且其表现的形象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均有规律可循。另外,连环画的脚本和图画相互配合,以此之长,补彼之短,原小说中开篇一段对景色的描写,在连环画的脚本中以一句话简单带过,画家悉心描绘,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云彩等抽象景物留白,麦苗等具体物象则用疏密不同的线条展现出来,缩小人物比例,发挥出画面中景物的审美性。

另一版本由春风改编,侯国良绘画,发表于《连环画报》 1980 年第12期。在取景上,此版本的连环画善用近景和中景,将人物处于被表现的核心位置,尽管人物众多,画家还是考虑到主次之分,因而在人物所占比例的大小、所处位置的高低、相隔的间距上均做出精心的处理。这两个版本的连环画,相较而言,前者是景与人的融合,各要素的叠加使画面更加饱和,追求画作的审美性,每幅画单看都具备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后者是以人物为核心,讲究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推进,充分考虑上下画之间的连续性。可以说,在细节的把握和场面的调度方面,陈冬至、郑庆衡绘画的连环画《信任》更胜一筹,在仅24幅图的连环画中,展示出特色的民居建筑、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能在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创作二等奖。

与小说《信任》有着同样主旨思想的,还有另一篇小说《立身篇》,小说以民政局干部老薛的眼光为视角,塑造了王书记这样一位勤勉无私的党员干部形象。二人一同克服困难,在 “招工指标”这个问题上大公无私,坚定一名共产党员立身的根本,体现了党员的思想觉悟。《连环画报》1982年第3期刊载了小说改编的连环画,由张镒编文,陈贻福、方隆昌绘画。连环画从陕西窑洞、院落,到门上的五角星、墙上挂的锦旗,都活泼而生动。在取景上,平视、侧视等多视角的变换,显示出画家熟练的场面调度能力。画家还善于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对人物脸部进行了特写处理,如用眉头紧蹙来表现老薛的深明大义,第18幅图中来求办事的人更是神态各异,有谄媚的、苦楚的、淌着眼泪的……连环画改编颇为成功的原因还在于改编者注重详略得当,删去或缩减无关紧要的对话和情节,并重点描绘最后一个场景——老薛和王书记的坦诚相待,突出与强化了小说的主旨思想。

此时,陈忠实的文学之路已然起航,其胸怀与抱负已显现出陕西老一辈作家柳青影响下的文学新人之姿,他的《白鹿原》中那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和精彩纷呈的故事,已经慢慢在这片土地酝酿孕育,等待破土而出。有人评价陈忠实为“文学陕军”的“开山炮”,为其后整个青年作家群体的创作奠定了基调,涂抹上了最初的底色,让青年作家们看到在当时浓重的时代氛围下,实现文学抱负的希望。

三、新时期的史诗巨著:《白鹿原》及其改编

1993年,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的小说《白鹿原》出版,这部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标志着他文学风格的成熟与创作的自由,并在“陕军东征”中大放异彩,成为他文学生涯的巔峰之作。《白鹿原》的故事发生时间跨度是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讲述了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之间的纷争,其中夹杂着对文化、历史、革命的反思,具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连环画版《白鹿原》先在 2001 年《连环画报》连载,后于 2002 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连环画不仅将小说的故事内容、主题意蕴进行了忠实的表达,更是在理解原著精神的基础之上,对小说的表现技巧做出了绘画艺术的转化。第一,连环画中的众多元素与小说的魔幻写实风格是相契合的,比如对人物面目及姿态的适度变形,对同一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有规律的形状。第二,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连环画与小说都具备了神秘与朦胧的色彩。白鹿在小说中作为白鹿原的信仰般的存在,象征着平和、安定,具有泛神色彩。连环画中,画家在每一集开始之前都精心绘制了一幅小图,作为本集的内容提要,其中“剪刀长辫”则象征着晚晴的覆灭和旧俗的废止;“枯枝乌鸦”则暗示着瘟疫带给白鹿村恐怖的死亡气息。第三,留白技法的使用,承继了小说中含蓄隐晦的显要特征。连环画中不少画幅都有大片的留白,用墙壁、门框、窗口或布帘遮住原本要展现的物象,明暗对比强烈,目的在于留空间给读者自行想象。因此,陈忠实也对此部连环画高度评价,认为这些画面中的形象,以一种古朴的原生形态,演绎着这些现当代人物的命运,并准确展示了厚重的关中风俗民情,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北方乡村农耕社会的气象是相吻合的。“人物造型、人物的行为和形态,展示着人物的个性、人物的内心冲突和情感交换。我以为把握得甚为准确,甚为传神, 更有着画家自己着意的夸张和张扬。”

2015年,连环画《白鹿原》在法国出版,获得了认可。连环画的改编进一步推动了《白鹿原》的海外传播,不仅让外国读者体会到中国当代小说的艺术价值,更展示了中国传统连环画的独特魅力。 画家不仅抓住了白鹿原风景的特征,体现出中华大地的苍凉感与历史的厚重感,更力求创新,张扬个性,避免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将人物的性格与人生经历相结合,展现其卑琐、朴拙的一面,形成了深刻而复杂的个性内涵,丰富了美术画廊中的人物群像,为海内外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如果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连环画创作仍有人物脸谱化的缺憾,那么新世纪以来的连环画,则以其鲜明的先锋姿态,彰显出独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从集体创作到个人创作,变的是绘画技巧的提高、艺术思维的成熟、创新能力的日臻完备,不变的则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对绘画事业的孜孜探索。陈忠实本人对连环画也是赞誉有加,他肯定了连环画对小说意义的生发作用,也指出连环画能够弥补小说文字在表达上的不足,认为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连环画后加大了与读者进行交流的可能。在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初期,连环画对他作品的推广和介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到了新世纪,双方互为成就,连环画映照着他文学事业的前进,文学则又为连环画的改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连环画与小说的联姻在文艺界造就了一段段佳话。

a 《关于45年的答问》,《陈忠实文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25页。

基金项目: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现当代名家小说的连环画改编”,项目编号CX2018B252

作 者: 雷梓燚,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陈忠实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倾斜(小说)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扩展阅读
参考资料
文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