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响应曲面法优化Fenton 氧化处理印染废水

2021-08-03吴慧芳侍路梦

印染助剂 2021年6期
关键词:染料曲面去除率

秦 宇,吴慧芳,陈 文,徐 杰,侍路梦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我国是传统的纺织大国。据统计,我国每年的印染废水排放量为65 亿t 左右,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5%[1]。印染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毒有害、色度高以及可生化性差等特点[2-4]。由于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所以传统的生化法处理效果不佳,而且现在排放标准更加严格,传统工艺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5],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高级氧化法是在氧化剂作用下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且稳定,其中Fenton 氧化法越来越受到关注[6-8]。

Fenton 氧化法的机理:H2O2在Fe2+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HO·)氧化污染物,Fe2+被氧化成Fe3+,具有混凝沉淀作用,能够去除污染物[7-8]。Fenton 氧化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氧化能力强和处理效果好等优点[9-10],然而极易形成铁泥。因此,Fenton 氧化法的应用关键是提高Fenton 处理效率,减少药品用量,从而减少铁泥生成量。影响Fenton 氧化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有Fe2+用量、H2O2用量、溶液pH、反应时间及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等。Kang 等[11]分别研究了pH、Fe2+用量和H2O2用量对Fenton 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影响,得出pH 的影响最大。Gulkaya 等[12]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4 个主要因素对Fenton 氧化法处理地毯纺织废水的影响,发现H2O2与Fe2+比值的影响最显著。单因素实验只能评价各因素单独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而多因素优化实验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Fenton 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Fenton氧化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13],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研究5 个主要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实验[14-18],以建立回归方程模型预测最佳处理参数,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

1.1 材料

染料:酸性橙Ⅱ(分子式为C16H11N2NaO4S,最大吸收波长为395 nm);试剂:30%过氧化氢(H2O2)、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酸(H2SO4,分析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废水处理

取一定体积的模拟染料废水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FeSO4·7H2O 溶液,调节pH,加入一定量30%H2O2,搅拌并计时。反应用NaOH 终止,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酸性橙Ⅱ的最大吸收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质量浓度与吸光度标准曲线计算染料去除率R=(1-ρ′/ρ)×100%,其中,ρ、ρ′分别为处理前后染料的质量浓度。

1.3 响应曲面实验方案

对模拟酸性橙Ⅱ染料废水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FeSO4·7H2O 用量(A,g/L)、H2O2用量(B,mL/L)、溶液pH(C)、反应时间(D,min)及染料初始质量浓度(E,g/L)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0.025、B=0.25、C=3.5、D=130、E=0.25 时效果较好,以此为中心点,应用Design Expert 8.0 软件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19]。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5 个因素的高(+1)、中(0)、低(-1)3 个水平,共计46 个实验点进行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去除率回归模型分析及优化

中心组合设计方案及结果见表1。

表1 中心组合设计方案及结果

续表1

利用统计软件Design Expert 8.0 对表1 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优化。优化前响应曲面二次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见表2。

表2 优化前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概率P值(prob>F)越小因素影响越显著[20]。由表2 可知,模型的P值远小于0.01,说明模型高度显著。Fenton 氧化法的5 个因素中,仅有C及其二次方(C2)影响显著,其余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性都低。二次回归模型拟合系数R2=0.782 9,调节拟合系数Radj2=0.609 2,模型预测值拟合系数Rpred2=0.131 5,Adeq Precision=7.546。根据响应曲面法原理,Rpred2与Radj2应非常接近,合理偏差应小于20%;而此回归模型中两者相差甚大,说明模型需要进行降阶或剔除离群点等优化。

经观察分析,对此模型进行剔除离群点优化。图1a 为优化前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图,除图中两个空心点(即表1 中编号为7 和15 的两个实验点)离斜线较远外,其余点都表明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相同,所以将这两个离群点剔除,对模型进行优化,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图1b。

图1 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图

由表3 可看出,在Fenton 氧化法中,B及其二次方(B2)、C及其二次方(C2)、E均对去除率影响显著。结合P值和F值[18],各参数单独对去除率的影响显著性从大到小为溶液pH、H2O2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FeSO4·7H2O 用量、反应时间。FeSO4·7H2O 用量和溶液pH、pH 和反应时间、pH 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中AC的F值最大,P值最小,此两因素的交互作用相比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酸性橙Ⅱ去除率的影响更显著。

表3 优化后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2.2 去除率响应曲面图分析[19,21]

为考察各因素交互作用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固定其他因素不变,可获得任意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对去除率影响的响应曲面图。根据表3 选取交互作用相对显著的影响因素组合进行分析。三维曲面的最凸点对应的响应值最大;等高线的形状反映交互作用的强弱,等高线越密交互作用越显著,椭圆表示交互作用显著,圆形表示交互作用不显著[17]。

由图2a 可知,在FeSO4·7H2O 用量固定时,去除率随着pH 的变化先增大后减小;不同FeSO4·7H2O 用量对应不同的最佳pH。当3.5<pH<6.0且固定时,去除率随着FeSO4·7H2O 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当1.0<pH<3.5 且固定时,去除率随着FeSO4·7H2O 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因此响应曲面有扭转。等高线图2b 呈明显的扁平椭圆,椭圆端点已超出图外,等高线较为紧密。说明FeSO4·7H2O 用量和pH 交互作用显著。

图2 FeSO4·7H2O 用量和pH 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a)及等高线(b)图

由图3a 可以看出,当反应时间固定时,去除率随着pH 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不同反应时间对应不同的最佳pH,但最佳pH 均为3.5~5.0。等高线图3b 形状为明显的椭圆,等高线紧密。这说明两者的交互作用显著性好。

图3 pH 和反应时间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a)及等高线(b)图

由图4a 可知,当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不变时,随着pH 的增加,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pH 固定时,去除率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而降低。等高线图4b 紧密,形状为椭圆。说明pH 和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交互作用显著。

图4 pH 和染料初质量始浓度交互作用的响应曲面(a)及等高线(b)图

2.3 二次模型方程拟合及最佳条件

利用统计软件Design Expert 8.0对优化后的二次模型进行方程拟合,得到5个因素与染料去除率的回归方程为:R=-30.704+918.741A+38.320B+54.520C-4.712×10-2D-52.181E+259.444AB-245.710AC-0.482AD+589.000AE+1.752BC+6.606×10-3BD+121.089BE+1.635×10-2CD+10.655CE+1.797×10-2DE-2 191.397A2-128.412B2-5.639C2-1.980×10-5D2-91.545E2。

在二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软件响应曲面进行优化,要求响应值去除率最大,得出对应的优化反应条件。在各因素约束条件(0.010≤A≤0.040,0.10≤B≤0.40,1.0≤C≤6.0,20≤D≤240,0.10≤E≤0.40)下,考虑去除率的实际意义(0%≤R≤100%),软件设置响应值去除率最大,得到优化反应条件为A=0.022、B=0.12、C=4.4、D=21、E=0.23。考虑实际操作,实验时修正优化条件为A=0.020、B=0.10、C=4.5、D=20、E=0.25,去除率达96.85%,模型回归方程预测值为99.31%,两者偏差小于3%。

3 结论

(1)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Fenton 氧化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以染料去除率为响应值,得到二次回归模型方程。回归模型方程的显著性较高,R2=0.991 1,Radj2=0.983 3,Rpred2=0.958 7,Adeq Precision=37.032,回归效果好,预测精度高,可进行预测分析。

(2)Fenton 氧化法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的5 因素之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各因素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显著性由高至低排序为溶液pH、H2O2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FeSO4·7H2O 用量、反应时间。

(3)优化处理条件:染料初始质量浓度0.25 g/L,FeSO4·7H2O 用量0.020 g/L,H2O2用量0.10 mL/L,pH 4.5,反应时间20 min。此时去除率达96.85%,实验验证值与预测值99.31%之间的偏差小于3%。

猜你喜欢

染料曲面去除率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不同温度下弹性填料对ABR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基于遗传BP神经网络的内圆磨削ZTA陶瓷材料去除率预测
相交移动超曲面的亚纯映射的唯一性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染料、油和水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金刚石多线切割材料去除率对SiC晶片翘曲度的影响
新型含1,2,3-三氮唑的染料木素糖缀合物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