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魅力细节

2021-07-30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惊鸿马甲普通人

关键词

最美

脑中突然冒出“最美”二字,缘于网上看到的两幅照片。

其中一幅是记者在山西拍的。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姑娘,穿着志愿者的红色马甲,马甲长至脚腕。被一团火红色包裹着的小姑娘,鲜亮无比。她拔草,捡拾垃圾,张开袋子让妈妈往里倒清扫的垃圾。那一刻,我觉得志愿者马甲就是最美的亲子装。母女一起上街做志愿者,就是最美的家庭教育。母亲爱心满满,孩子大多善良。美好的家庭里,只要父母身上有光,无论孩子走到哪里,都能被照亮。

另一幅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以色列。一个小学生不幸患上了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后被隔离在家。学期结束了,班级要集体合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做好防护,然后去他家门外,他坐在家里的窗台上——这样就有了一个人都不少的班级合影。那一刻,我看到了教育最美的样子:面对再琐屑的事,老师都可以做到在心里给每个孩子留有位置。

(文/ 长歌《最美》)

关键词

父爱

“爸爸,空中的声音是飞机,还是炮弹?”

“孩子别怕,那只是一朵烟花,当它发出巨大声音的时候,我们就要大笑。”

“听,掉下来了,发出巨大的声音了。”

“那我们快笑吧。”

“哈哈哈……”

这是一个叙利亚父亲和他三岁女儿的对话。视频在短短几天就收获了1196万的点赞,视频里爽朗的笑声,戳中了全世界观众的泪点。因为除了那个视频里的小女孩之外,所有人都知道,那根本不是烟花,而是叙利亚内乱战争中的炮弹。

自2011年开始,叙利亚战争已经持续了近10年,大规模的内战讓这个国家的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火肆虐下,城市满目疮痍,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在那段视频里,父亲不动声色地将战火的痛苦抹去,一心想要给女儿留下一个美好的心灵世界。“孩子别怕,那只是一朵烟花”,也许这就是这位了不起的父亲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爱。

(文/ 陈亦权《孩子别怕,那只是一朵烟花》)

关键词

修养

我特别怀念自己第一次从小城市去北京的感觉。那时候我还小,去北京参加一个书画展览,看到一个佝偻的女人,身高只到我的肩膀。她是个普通的参观者,穿着一身大红色衣服,颈上挂着那时候看起来很昂贵的相机,云淡风轻地从我面前走过。

没有人向她投去奇怪的目光,没有人嘲笑她弓着背的样子,也没有人刻意夸奖她身残志坚。谁都不知道她是谁,也不好奇她是谁。所有人都是司空见惯的表情:她只是一个拿着相机的普通人而已!

真正的修养,是接纳和自己不同的人——无论是外在容貌,还是内在观念。而这种修养说得再具体些,就是不以人们的不同点作为划分人群的标准。每个站在我面前的人,首先是一个普通人,其次是一个有自我观点的普通人。至于观点是什么,实在不用计较。若能“三观”一致自然极好;若有所分歧,则衷心地说一句:感谢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文/ 林一芙《感谢你,让我看到另一个世界》)

关键词

惊鸿

柳树下,一武者怒发青筋,手上有劲,足下有功,劈掌、抱拳、摊爪,未及使老即换招,进退有序,攻守得法,俨然一派行家。末了,双臂一弯,收拳于腰际,方显一副冲和善容。

当真拳如流水,人若行云。可憾我心的是行拳时的龙威虎势吗?不,是终了时的云淡风轻,实蕴惊鸿之势。

多年前我看《神探狄仁杰》,曾泰还做县令时,审断一案,有理有证,唯嫌犯熬刑不认。他欲施以重刑,抓起令签要扔下,可手至耳畔却僵住了,终于缓缓放下。

县老爷在公堂上义正词严,气势如虹,也就是看看,令人起敬的是他那一僵一缓一放,此间秉性见光:一念不忍,心怀悲悯,怕错判无辜;一念自制,身负修养,怒火会妨碍理性。

为人之道,不在攻势凌厉,而在占理恕人,得势宥人。倘无关原则的,看破也不必点破,点到也要即止。

收势,为着对方,也为着自己。

(文/ 江泽涵《惊鸿之势》)

编辑/ 关晓星

猜你喜欢

惊鸿马甲普通人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的“美好生活”
脱不掉的“大马甲”
脱不掉的“大马甲”
实用马甲
读《一个普通人》有感
你是我心中永世的惊鸿
一次惊鸿,从此比肩
曾是惊鸿照影来
不悔惊鸿梦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