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空中的商业经:载人飞行和卫星产业哪个更靠谱?

2021-07-29张书琛

电脑报 2021年27期
关键词:星链太空飞行维珍

张书琛

亿万富翁争先飞向太空

又一位亿万富翁宣布抢飞太空。7月2日。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宣布,公司定于7月11日进行太空飞行测试。届时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也将搭乘VSS Unity飞船进入太空。

这个起飞时间也“恰巧”令布兰森亚马逊前CEO杰夫·贝索斯(JeffBezos)不久前才宣布自己将略胜于另一位亿万于7月20日进入太空富翁。不久之前,亚马逊前CEO杰夫·贝索斯才宣布自己弟弟马克将于7月20日搭乘蓝色起源新谢泼德号火箭进入太空。

据了解,本次太空飞行之前,维珍银河公司已经进行了3次太空飞行测试,最近一次是在今年5月22日,当时船上只有两名飞行员。而在今年6月25日,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才刚向维珍银河发放许可,允许其在未来太空飞行中搭载乘客。

“考虑到日程压力,希望(飞行准备)没有偷工减料。”NASA前航天飞机项目主管维恩·黑尔(Wayne Hale)在得知维珍银河将抢先搭载乘客进行太空飞行后,在社交平台上担忧地指出布兰森急于求成背后的安全问题。

但显然飞向太空的诱惑淡化了这种担忧。况且在布兰森于2004年创立维珍银河时,就致力于提供太空旅游业务,如今初露曙光怎能甘心落后?据公开资料显示,维珍银河VSS Unity客舱最多可容纳六名乘客和两名飞行员,早在本次太空飞行之前,该公司就已收到约600张航空旅行机票预订,每张机票售价在20万~25万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162万元。预订者不乏贾斯汀·比伯、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社会名流,其中有部分早期预订的客户还在漫长的等待中选择了退出。

亚轨道太空旅行边界存在争议

这股太空热也在二级市场获得响应:维珍银河股价当地时间7月2日收盘时为43.19美元,受创始人首飞消息影响,其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应声上涨超20%。

然而事实上。维珍银河的太空飞行计划是否进入太空仍有争议。亚轨道飞行,是指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后,离开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开始进入太空的边缘,在距离地面大约100公里处,由于速度和动力赶不上真正的宇宙飞船,不能围绕地球轨道飞行的一种飞行状态。飞行中,游客乘坐飞船做近似于直上直下的抛物线飞行,冲出100公里高的大气层后很快返回。

据相关资料显示,航天飞机等想要实现绕地球轨道飞行,速度须达到音速的25倍左右。与之相比,在相当于音速2到6倍的速度下就可以完成亚轨道飞行。

据悉,维珍银河的飞船将搭乘大型飞机一道起飞,并在指定高度被释放,飞船会加速到3倍音速以上,然后在80公里高空停留4分钟,让乘客体验微重力环境。在那里乘客可以感受几分钟的失重,目视长达4827公里的地球弧线表面,看地球蓝到发亮的奇异景象,浩瀚的宇宙也仿佛伸手可及。随后飞船便会缓漫翻转,滑翔回地球。并在跑道上着陆。

此次亚轨道飞行“是否进入太空”的争议源于学界对于地球大气层和宇宙的边界之争。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这条边界始于100公里,即卡门线。但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空间开始变低,80公里高空也开始被视为是太空边界,比如美国联邦航空局就承认50英里(约合80.4公里)为太空边界。

由于亚轨道空间飞行的费用、技术难度远低于轨道飞行,因此,亚轨道商业载人航天成为轨道旅行普及之前的太空旅行第一步。

商业秀下的生意经

除了满足少年时期的太空探险梦之外,超级富豪们亲自上阵且你追我赶的热情背后更是凸显了商业太空旅行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

虽然太空旅行如今仍是少数人的游戏,但其未来的商业价值已经间接得到验证。与贝索斯同行的除了亲弟弟和参加过水星13号计划的82岁飞行员沃莉·冯克外,还有另一名旅客,该名未公布姓名的旅客花了28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81亿元)在来自140多个国家的6000余人参与的竞拍中得标。

“这次当数国际上首次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项目。不论是火箭、飞船的研制,还是主办方、竞价者的参与,皆是纯商业行为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表示,相比于曾经政府层面接纳过的寥寥无几的空间站游客,此次竞拍透露了一个十分积极的信号:想去的人很多。

“如果未来几次商业载人任务尝试获得成功。安全性得到一定验证后,预计市场很快就会迎来大规模的太空旅游项目。全球太空旅游大发展的元年很有可能就是今年。”吴季说道。

热情之下需要面对的事实是。如今太空载人旅行大规模商业化仍需时日。而真正看得到盈利前景的还数卫星产业。根据美卫星产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2019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达到3660亿美元,其中,商业卫星产业占比约75%。总量约为2710亿美元。卫星应用主要目的包含了卫星电视直播、卫星音频广播、卫星宽带、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遥感领域等方面。

与火箭发射不同,以商业目的与对地球观测为主的微小卫星,能通过为客户提供互联网服务给科技巨头带来直接的收益。

以马斯克为例,他的火箭公司SpaceX创办的终极目标是让人类前往太空,成为星际移民,但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以及应对投资人认为太空投资是个无底洞的质疑,马斯克必须让SpaceX不断有收入进行研发。于是除了接NASA的商用订单,SpaceX也开始实施一项低轨卫星通信计划“星链”(StarLink)。

星链的目的,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发射多达4.2万颗卫星上天,为地球上所有人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服务。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球还有约3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至少还有70%的地表为低轨卫星留下了信号辐射空间。

经济学家张锐认为,低轨卫星具有高速率、低延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特征,每颗卫星覆盖的用户数量越多,人均费用就越低,“公共应急响应、远程教育和医疗等等细分场景都是卫星互联网大展拳脚的天地。”

相比于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等,星链计划被视为是马斯克手中最有盈利能力的项目,甚至被投资人看作是其未来商业矩阵中的“金牛业务”。馬斯克本人也对该星链计划报以厚望,按照他的说法,只要拿下全球通信市场份额的5%,每年的收入就能超过500亿美元,一年的进账就是SpaceX目前年营收额的17倍。

而当下,由于每个硬件的成本接近1300美元,但SpaceX仅向用户收取499美元费用,星链项目仍处于亏损状态;网速媲美光纤的梦想在短期内也难以实现,星链团队在致内测用户的邮件中承认其服务并不完善,“数据传输速度介于50Mp/s~150Mp/s之间,延迟在20毫秒~40毫秒,短暂的完全断网也会出现”。

当下,航天业固有的高投入、高风险的属性始终没有变,目前的商业航天除了少数环节外还很难说指向了成熟的商业模式。但其依然是人类商业活动最后的边疆、永远待开发的沃土,在这个尚未被人类完全进入的领域,庞大的利润正逐渐浮出水面——高盛预测,未来20年间,太空生意的规模会成长至数兆美元。无论是亿万富翁还是大国政府,对太空领域的商业探索都正当其时。

猜你喜欢

星链太空飞行维珍
“星链”改变未来出行方式?
小心那个星链
马斯克:SpaceX“星链”已向客户发运10万个终端
美公司完成第七次“星链”发射美
登月的科学研究与展望
维珍总裁回应中国乘客受辱事件
俄罗斯宇航员太空飞行时间创世界新纪录
衣食住行在“神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