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棉花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2021-07-25吴奇峰陈兵张鑫夏春兰张俊星

中国棉花 2021年6期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种质棉花

吴奇峰,陈兵*,张鑫,夏春兰,张俊星

(1. 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2. 乌兹别克斯坦农林科技合资有限责任公司,锡尔河州999033)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 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与中亚地区地域相邻、气候相近、作物相似、风俗相通,拥有区位、交通、现代农业技术等明显优势。 近年来新疆农垦科学院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领域的人才、成果及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亚地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 2019 年7 月8―14 日, 新疆农垦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应邀赴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乌兹别克斯坦”)开展棉花生产现状考察调研。考察团实地走访了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国家棉花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农林科技农业产业园以及部分农场、 轧花厂等。现结合考察介绍当前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质资源保存、品种选育、技术推广、采收加工、进出口贸易等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和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中乌两国之间棉花产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棉花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乌兹别克斯坦自然及经济概况

1.1 自然条件

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中亚腹地, 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毗邻,因全部邻国均无出海口,属“双重内陆国”。该国共有1 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自治共和国)、1 个直辖市(首都塔什干市)和12 个州;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地区是干旱区和沙漠区,年降水量为200~300 mm,最热月7 月的全国平均气温为25~30 ℃,昼夜平均温差13~14 ℃,有效积温4 800~5 300 ℃,无霜期195 d 以上[1]。

1.2 经济结构

乌兹别克斯坦是古老而传统的农业国,农业在乌兹别克斯坦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是国家经济命脉和支柱产业,农业产值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 2016 年实施改革以来,该国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中亚国家中一枝独秀。 乌兹别克斯坦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由1991 年的49%、17%和34%调整至2018年的17%、35%和48%。 2019 年农业、林业、渔业产值为224.289 万亿苏姆(约合238.4 亿美元),同比增长14.5%[2]。

2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业概况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有2 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棉花产业是其主要经济支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是中亚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是世界第五大棉花生产国,第二大棉花出口国。 棉花种植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产值曾占农业产值的40%左右。 乌兹别克斯坦长绒棉产量居世界前列,占该国棉花总产的3%左右。

乌兹别克斯坦全国各个地区均有棉花种植,按地理区域分为北部棉区、 费尔干纳、2 个中部棉区(包括第一棉区撒马尔罕、纳沃伊、布哈拉等州和第二棉区塔什干、锡尔河、吉扎克等州)和南部棉区五大棉区[3]。南部主产棉区气候条件好,主要种植中早熟品种;中部和北部为次宜棉区,以种植早熟品种为主;安集延州为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主产区。 乌兹别克斯坦在2016 年实施改革以来,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调整了作物种植结构和进行产业升级,减少了棉花的播种面积, 同时投资引进棉花生产、采收和加工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建立全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国内纺织产业。 2017 年以来每年棉花收获面积在120 万hm2左右, 年产籽棉300 万~350 万t,皮棉80 万~90 万t,原棉出口比例由75%左右呈逐年减少趋势;但棉纱、棉布和纺织品等棉花制成品出口增加,2018 年乌兹别克斯坦棉纱、纺织品和成衣出口额为13 亿美元。

3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3.1 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世界上现有8 个重要的棉花种质资源收集保护机构,分别在美国、法国、中国、印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澳大利亚[4]。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质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丰富棉花品种资源的国家之一。自1920 年苏联时期,乌兹别克斯坦就开始收集棉花种质资源,并进行鉴定、整理、分类,收集的种质资源来自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保存有棉花49 个种, 约2 万多份种质资源, 其中来自北美洲4 000 多份、 南美洲600多份、亚洲5 000 多份、非洲1 200 多份、欧洲800多份、大洋洲600 多份。从中国引进500 多份,包括亚洲棉30 多份、草棉20 多份、海岛棉30 多份、陆地棉390 多份。据调研组了解,按照相关规定,每隔8~10 年,乌兹别克斯坦所有棉花种质资源样本都要通过重新种植、自交进行全面评估,记录约56 项形态指标和纤维质量数据[3-5]。根据种质资源交换规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单位仅对育种家开放。 育种家申请索要种质资源的研究公证书应同时送至种质资源管理处、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和国家植物遗传委员会审核。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保存单位主要有乌兹别克斯坦农业部作物育种科学研究院棉花育种研究所、国家植物生物学遗传研究所、塔什干国家大学、安集延农学院(参见表1)。 最令乌兹别克斯坦人骄傲和自豪的是野生棉棉种的保存和利用,尤其是利用野生棉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

表1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质资源保存情况

3.2 育种情况

据调研组了解,乌兹别克斯坦棉花育种方法主要是常规育种和杂交育种, 尤其注重采用野生种、半野生种与陆地棉杂交,近年采取了一些生物育种的方法。 棉花育种目标是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旱,耐盐碱,抗高温,抗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抗棉蓟马、棉蚜、棉铃虫等的品种。截至目前主要经过了6 次品种更新, 在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 (1)20世纪初育成108F、C-460 等棉花品种, 取代了农家自留种。(2)20 世纪中期选育的苏-9、苏-12 等生育期均在110~120 d,用这些早熟棉品种取代了晚熟棉品种。 (3)20 世纪60 年代育成塔什干1~3号, 第一次应用这些抗黄萎病品种更换原有品种。(4)20 世纪80 年代育成C-6524、Namangan 77 等,第二次更换抗黄萎病品种。 (5)20 世纪90 年代育成的布哈拉6 号和8 号提高了纤维品质和早熟性。(6)20 世纪90 年代育成抗苗期病害的品种C-6541、Namangan 34,第三次更换抗病品种[3]。 当前,品种的早熟、丰产、优质、耐热性、抗病性是其主要育种攻关目标。 20 世纪中叶,乌兹别克斯坦曾做过彩色棉育种工作,但当时苏联国防部下令将彩色棉研究作为保密项目,导致相关研究停滞,进入21 世纪以后又重新启动了相关彩色棉育种。

关于品种审定,调研组了解到,苏联曾在乌兹别克斯坦成立品种检测中心,后改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品种测试委员会。目前全国有34 个棉花区试点。和我国类似,育成的新品种要进行3 年的产量和品质评价。 首先由育种家自己提出拟参加的预试,然后进行作物品种的多地区试验示范2 年,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再经1 年的产量和品质测试就可以按照程序申报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进行审定登记。每年全国只审定几个品种,甚至1 个也没有[3]。对于引进来的新品种也需要按照其种子管理法要求开展试验示范后方可推广。 对于审定后的品种,育种家可以申请新品种的专利保护,还需要已经注册的公司严格按照制种要求进行制种,并在该国示范区进行销售和推广。

4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

4.1 棉花生产模式及主要技术

据调研组了解, 乌兹别克斯坦自2016 年改革开放以来,土地由国家统一分配,集中分配给大户,不收土地费,也有部分土地可以租种。 棉花生产多数以私人农场为单位, 也有少数国营农场或园区,由公司和企业代为管理。政府非常重视棉花品种的区域化种植,选定适宜种植或推广的品种,在特定区域强制推广。由国家政府部门组织实施对全国棉花品种的培育、棉花种植区域的规划,各州农业局负责与棉农签订种植合同。 棉农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单个农场通常只种1 个棉花品种。 如果在规定区域擅自种植非指定的品种,就要面临经济处罚甚至是法律制裁。

棉花种植过程比较粗放, 基本未采用单粒精播,主产棉区用种量为45~60 kg·hm-2。 棉田地膜覆盖率约为30%,其中安集延州达90%,地膜以本国生产为主,以中国进口为辅。 主要采取传统的灌溉方式;仅有小面积应用滴灌,效果很好,种植的陆地棉籽棉单产可达7 000 kg·hm-2; 在非滴灌条件下,海岛棉与陆地棉的籽棉产量水平相当,均在3 000~4 000 kg·hm-2。 为预防棉花黄萎病发生,通常棉花与小麦/ 玉米间作或隔年轮作,也有的与苜蓿进行3~5 年轮作。 棉花病虫害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其中对于棉铃虫等主要害虫已经全面实现了生物防治,农药用量少,棉产品药物残留低,对水资源基本无污染,棉区生态环境优良。 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较高,从播种到收获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6]。 目前乌兹别克斯坦正在逐步推广以地膜覆盖为主的“矮、密、早”栽培技术。

4.2 棉花播种

播种期基本在3 月底至4 月下旬,主要采用抢墒播种。 多数是采用4 行播种机进行传统的条播,行距主要有4 种,包括(30+60+30) cm 宽窄行,60 cm、76 cm、90 cm 的等行距。 其中60 cm 等行距模式占主导,所有州都有采用,面积约为47 万hm2,占植棉总面积的46%;其次是(30+60+30)cm 宽窄行模式,所有州都有采用,面积约为28 万hm2,占植棉总面积的28%;采用90 cm 等行距模式的也较多,只有3 个州没有采用,面积约为21 万hm2;采用76 cm 等行距的较少, 约有半数植棉州采用,面积约为7 万hm2。 采用这些非精量播种机播种的,每666.7 m2用种3~4 kg,需要人工定苗,株距为9~10 cm,理论密度为每666.7 m21.0 万~1.2 万株;少数采用土耳其或法国的气吸式播种机,较精确,株距为6 cm,理论密度约为每666.7 m21.235 万株。

4.3 灌溉与施肥

灌溉多采用土渠引水,条件好的地方有苏联时期建设的石灰渠,灌溉方式是细流沟灌。 由于自然环境和土质不同,不同棉区灌溉量和灌溉次数也不尽相同。 通常棉花生育期间共灌溉4~5 次,每666.7 m2总灌水量在400 m3以上,每次灌水量基本相同,均在每666.7 m2100 m3以上;不过,有少数棉田因水资源紧张只能灌溉3 次,也有部分棉田因保水保肥性差而灌溉7 次[6]。 每年6 月下旬开始灌头水,8 月中旬停水。 水源主要是国内几条大河,如锡尔河。 国家统一投资建设水泵站,在作物生长季节抽水,收获以后停水,设有专门的水泵看管人员,统一管理用水;因此,供水基本由国家出资,个人几乎不支出费用。

棉田基本不施基肥,主要采取压绿肥或焚烧秸秆还田的方式进行土壤培肥和改良。也有的通过先种3 年苜蓿, 再种3~5 年棉花的模式来改良和培肥土壤。 生育期施肥采用传统的开沟施肥方式。 追肥主要施硝酸铵,也有的辅加氯化钾,共追施2~3次,其中苗期1 次(每666.7 m2施7~13 kg),花铃期2 次(每次每666.7 m2施20~25 kg)。

4.4 化学调控与打顶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上缩节胺化学调控的使用范围较小,仍处于试验阶段。 目前化学调控用量、时间和次数没有标准, 不利于高产棉田群体结构的构建。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一般在7 月10-20 日采用人工打顶(雇工单价为5 万苏姆·d-1, 按汇率100苏姆≈0.08 元,折合人民币40 元·d-1),将高产棉田株高控制在1.2 m 左右。

4.5 病虫草害防控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主要病害有黄萎病、 枯萎病、根腐病,主要虫害有棉蚜、棉蓟马、棉叶螨、棉铃虫、白粉虱等[6]。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策略(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基本不用农药。病害主要通过种植抗病品种进行预防; 虫害防治,90%以上采用生物防治,主要采取保护天敌和释放天敌等方式,也有的采用在地头或地边摆放黄板和糖浆瓶诱杀害虫的方式。 例如:利用草蛉防治棉蓟马、棉蚜、红蜘蛛;释放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利用印度紫螟小茧蜂控制棉铃虫幼虫;摆放黄板诱杀棉蚜,摆放糖浆瓶诱杀棉铃虫;等等。 全国有10 多个害虫预警监测站,800 多个生物防治站, 还研制了害虫天敌自动化繁育系统,集中生产害虫天敌并提供给农场主。

4.6 棉花采收

多数棉田收获前通过打除草剂,使棉花尽早吐絮衰老,便于在霜前提前收获,以免因秋天初霜、雨季提前而导致上部棉铃不能吐絮。籽棉主要采用人工采收。虽然是手采棉,杂质含量却很高,接近我国的机采棉。 究其原因是收花工价较低, 仅为0.8 元·kg-1,工人的积极性不高,加上该国工人有不加班的习惯, 工人手采棉花时对质量的要求很低,很多是连同棉壳一起采收。

4.7 加工与仓储

乌兹别克斯坦现有400 个籽棉收购点、130 家棉花加工厂,分布在13 个州(市)。绝大多数加工厂是国家所有,新建轧花厂必须经政府批准,政府必须占至少51%的股份,由此避免了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的恶性竞争,维护了棉花收购加工秩序。 棉花收购、加工由棉花工业协会负责管理,棉花加工厂负责从农场收购籽棉。每年的籽棉收购价格由其农业部、棉花工业协会、外经贸部、财政部共同协商确定,对外统一公布,收购渠道也由国家统一确定。棉农在棉花播种时,须与当地指定的棉花加工厂签订棉花购销合同,约定收获的棉花必须按国家确定的价格、在指定的籽棉收购点交售[7]。当前大多数轧花厂设备老化,剥绒机效率低,以皮辊轧花机为主;不过也有较现代化的设备,在塔什干阿里垦区有1 个较大的轧花厂,采用我国山东天鹅棉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设备,造价1 200 多万元人民币。

采收的籽棉经轧花厂收购并加工成皮棉,经检验后运到各州棉花仓库。全国共有20 家棉花仓库,为其外经贸部下属的外贸公司所有,均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效率很高。 仓库还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棉花库存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查询和管理[7]。

4.8 种子生产及推广体系

目前, 乌兹别克斯坦全国有80 多个良种基地生产良种,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种子繁育技术规程和栽培技术规范, 并培训和指导农户植棉。 自2019年,其农业部、经济和工业部,Uzpakhtasanoat 股份公司、Uzdonmahsulot 股份公司以及相关地区的市政府,逐步采用集群方式生产农作物种子,即在其农业部下属的国家独资企业“种子发展中心”及布哈拉、卡什卡达里亚、纳曼干、撒马尔罕、苏尔汉河和费尔干纳地区的市政府、乌兹别克斯坦农民理事会、德赫坎农场(私有农场)和土地所有者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形成种子集群生产农作物种子。 每年通过该方式可产6 385 t 具有区域特色的棉种,1 121 t棉花新品种和前景好的品种的种子。

乌兹别克斯坦近年大田推广种植28 个棉花品种,其中有15 个早熟品种、5 个中熟品种和8 个前景好的品种。从乌兹别克斯坦品种测试中心人员的介绍中得知,该国基本每个州都有1 个国营的棉花种子生产和销售公司,销售的均为其国内研发的常规种;另外,来自土耳其、希腊、美国的公司各有1个,其品种正在参加区试;目前该国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棉花杂交种。在全国推广的品种乌哈拉6 号长绒棉种植表现较好。 每个品种都有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每个州都有专家在进行技术服务。可以通过开展双方种质资源与技术的交流交换,围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合作, 实现互利共赢。另外,从目前乌兹别克斯坦种植的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来看, 与我国新疆地区棉花品种差距较大,整体上落后10 年以上。因此,可以通过引进新疆现有的优良棉花品种,提高其棉花品种产量和品质。

5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科研及生产建议

5.1 加强中乌棉花品种资源交流共享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培育

5.2 加强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设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生产中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较少, 缺乏高产高效的棉花栽培技术。可重点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高产高效的棉花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包括高密度种植技术、播前土壤喷施除草剂技术、滴水出苗技术、铺膜播种技术、单粒精播技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化学调控技术、绿色植保防控技术、无人机喷药技术、脱叶技术、机械采收技术、地膜回收技术、深松深耕技术等的综合试验示范,制定适宜乌兹别克斯坦不同种植区域的棉花栽培技术规程, 建立科学的栽培技术体系,提高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和品质。

5.3 合作建立中乌棉花科技创新中心

以“一带一路”建设[8-9]为契机,充分利用新疆地方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我国棉花主产区的优势条件,整合中乌双方优势资源,争取双方政府的支持,联合建立中乌棉花创新中心, 围绕棉花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棉花全程机械化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开展联合研究,促进实验室共建、人员互访、团队共建、平台共享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该国开展培训和科普,促进当地农业相关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

猜你喜欢

乌兹别克斯坦种质棉花
乌兹别克斯坦:2021年猕猴桃进口量翻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棉花是花吗?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乌兹别克斯坦:对俄罗斯出口核果减少
棉花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