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桃壳磨砂粒子的漂白

2021-07-23张德芸金雅真

天津化工 2021年4期
关键词:漂白剂核桃壳过筛

张德芸,金雅真

(1.上海泰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200060;2.上海市高桥中学,上海200137)

“塑料微粒”是一种尺寸很小的塑料粒子,通常作为摩擦剂在牙膏、洗面奶、磨砂膏等日化产品中使用。由于其不溶于水且尺寸很小,因此很容易通过污水处理厂的过滤系统,最终流入海洋,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塑料微粒已逐渐开始全面禁止使用,2019年10月30日,我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其中第三类淘汰类中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1]。

核桃壳磨砂粒子是核桃壳经破碎后形成的颗粒,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是天然的磨料和吸附滤料,环保可降解,可替代PE(聚乙烯)粒子作为个人护理品中的摩擦粒子使用。未经处理的核桃壳磨砂粒子为黄褐色,而一般日化产品料体多呈白色,因此,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需要开发白色核桃壳粒子。

未经处理的核桃壳磨砂粒子原料易得,因此本文我们将主要围绕核桃壳粒子的漂白部分进行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核桃壳粒子(60目~120目)、次氯酸钙、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5.5%)、双氧水(35%)、氢氧化钾、稀盐酸、硫酸镁、DTPA-5Na,以上化学用品均来自上海恩飞化学品有限公司。

仪器:JZ120强力电动搅拌机(上海易友仪器有限公司)、数显恒温水浴锅HH.S(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精密色差仪WF30(深圳市威福光电有限公司)、120目筛网、电热式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23A、雷磁PHS-2F数字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皎洁牌中速定性滤纸102号、JA12002电子天平。

1.2 漂白度量化测量方法的选择

本实验选择用色差仪测量核桃壳粒子的色彩值LAB来反映样品的白度,色差仪测出的L值本身代表物体的明亮度,0~100表示从黑色到白色,在本实验中可以作为漂白效果测量依据,L值越高,说明核桃壳粒子越白(最白为100),为方便实验研究,我们定义核桃壳粒子漂白效果指数:

1.3 漂白方法的选择

根据漂白介质的不同,漂白方法可以分为含氯漂白和无氯漂白两种,含氯漂白主要是次氯酸盐、二氧化氯漂白;无氯漂白则可分为臭氧漂白、过氧化氢漂白、生物漂白等[2]。

基于安全和原料易得及原料氧化能力稳定性等因素,我们选择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双氧水三种原料作为本项目首选漂白剂。

分别用以上三种漂白剂对产品进行漂白,漂白配比见表1。

表1 漂白对比实验配方

以上几个实验按上述配比称量好后,搅拌均匀,密封,于50℃恒温箱中放置9d,取出过滤,对残渣进行水洗(需进行酸洗)至中性,烘干,然后120目筛网过筛即得最终样品。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三组实验测得漂白后核桃壳粒子Lab值见表2。

表2 漂白对比实验结果

根据图1可以看出:双氧水漂白效果要优于次氯酸钙和次氯酸钠溶液。

图1 漂白对比实验结果

此外,含氯漂白在氯化过程中会释放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CHCL3具有致癌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机氯化物产生,都是木素降解产生的氯化物,其中以各种氯代酚为最多。主要的有毒物质是二恶英和呋喃,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不管从漂白效果上还是环境保护因素上来说,双氧水都是首选的核桃壳粒子漂白方法。

1.4 漂白剂用量的选择

使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3(以双氧水用量15%为例)。

表3 漂白配方

调整双氧水用量分别为10%、15%、20%,搅拌均匀后,密封,在80℃水浴锅中放置5h,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三组实验测得漂白后核桃壳粒子Lab值如下(见表4)。

表4 双氧水用量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根据图2可以看出:双氧水用量越大,漂白效果越好。

图2 双氧水用量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漂白后的滤液中有部分双氧水未利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重复利用,把滤液用来对核桃壳粒子进行头道工序漂白,得到的粗料再用新的双氧水漂白,即使增加双氧水用量也不会造成较大浪费,综合来看,将双氧水用量提升到较高水平,以提升漂白效果。

1.5 漂白pH的选择

使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5。

表5 漂白配方

调整KOH用量至pH分别为11、12、13(由于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过氧化氢挥发,因此所测pH为加入双氧水前的pH值),搅拌均匀,密封,在50℃恒温箱中放置5h,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三组实验测得漂白后核桃壳粒子Lab值见表6。

表6 漂白pH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根据图3可以看出:pH越高,双氧水漂白效果越好,应选择高pH下进行双氧水漂白。但需注意高pH条件下,过氧化氢挥发速度也会更高,且料体pH高,生产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也越大,环境污染也更高。

图3 漂白pH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1.6 漂白温度的选择

使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7。

表7 漂白配方

pH调整至11,搅拌均匀后,分别在室温(25℃)、50℃、80℃条件下放置5h,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根据表8和图4可以看出:温度越高,漂白效果越好,因此应尽量选择高温下进行漂白。但需注意,由于双氧水本身可挥发,高温下反应剧烈,在密闭容器会造成压力显著上升,敞口容器内则会造成原料大量挥发,漂白效率降低,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考虑到安全风险情况,在允许范围选择尽量高的温度下进行反应。

表8 漂白温度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图4 漂白温度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1.7 漂白时间的选择

使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9。

表9 漂白配方

实验分两份,第一份将pH调整至11,第二份加3份KOH(pH>13),分别搅拌均匀后,在50℃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表11 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根据表10、11和图5可以看出:随着漂白时间的增加,总体来说漂白效果越来越好,且pH越高漂白效果越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漂白效果逐渐接近饱和,后续漂白时间延长对漂白效果增加不大,而当核桃壳粒子浸泡时间过长(26d)时,核桃壳粒子开始出现返黄现象。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果本身料液一直处于长时间的搅拌过程中,本身已经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漂白效果,不必过于延长漂白时间,否则生产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表10 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图5 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1.8 漂白次数的选择

使用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12。

表12 漂白配方

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1h,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将漂白好的核桃壳粒子重新按配方比例配制,重复上述步骤,记下第二次漂白的Lab值。

重复上一步骤,记下第三次漂白的Lab值见表13。

表13 漂白次数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根据图6可以看出:第三次漂白几乎没有效果,因此,加热漂白过程进行两次已足够达到漂白效果。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进行两次漂白,两次漂白后的料液均可回收重复使用。

图6 漂白次数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1.9 漂白工艺调整

经过上述工艺调整后,可以看出核桃壳粒子仍未达到理想的漂白效果,为此,我们从其它方面着手提高核桃壳粒子漂白效率。

1.9.1 氯漂、双氧水漂白法混合使用

先以双氧水作为漂白剂,配方见表14。

表14 双氧水漂白配方

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1h,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以漂白后的核桃壳粒子作为原料,按表15配方配制后进行氯漂。

表15 含氯漂白配方

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1h,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取出碱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记录两次Lab值见表16。

表16 漂白结果对比

根据表16可以看出:增加氯漂工序后,漂白效果明显下降,说明不可两种方法混用。

双氧水漂白与含氯漂白的漂白原理不同,虽然都是促进木素溶解,但作用键位不同,两种方法混用会导致漂白失效。

1.9.2 预酸洗

参考稻草浆氧碱漂白[3]时的预处理方法,10%核桃壳粒子、2%HCl与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30min,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处理完成后多次漂洗然后沥干,按表17配方配制。

表17 漂白配方

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1h,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从表18可以看出:进行过酸预处理后,漂白效果有明显增加,建议漂白工序中添加酸预处理工段。

表18 预酸洗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1.9.3 保护剂

参考稻草浆氧碱漂白[3]时的处理方法,在漂白阶段加入保护剂硫酸镁,先按前文预酸洗的处理方法将核桃壳粒子进行酸洗处理后,将核桃壳粒子按表19配方配制。

表19 漂白配方

操作时,先在水中加入核桃壳粒子、MgSO4、DPTA-5Na、KOH,摇匀后再加入双氧水,搅拌均匀后,在80℃条件下放置1h,期间不断进行搅拌振荡使其混匀。取出酸洗至中性,烘干,120目筛网过筛。取2g样品,用色差仪测Lab值。

根据表20可以看出:加保护剂后,漂白效果差不太多,因此在此实验中不建议使用。

表20 添加保护剂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2 结论

综上所述,核桃壳粒子首选双氧水作为漂白剂,为了提高漂白效果,应提高漂白剂用量、增加料液pH、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增加酸预洗工序。基于成本考虑,本实验最佳工艺条件:

1)核桃壳粒子(60~120目)用量20%、HCL用量2%,室温下浸泡1d,漂洗后沥干水分;

2)双氧水(35%)用量15%、KOH用量1%,加入漂洗好的核桃壳粒子,室温浸泡1d后,加热温度80℃、慢速加热搅拌1h以上,搅拌下降温,过滤;

3)重复上一步工序进行第二次漂白;

4)用1%稀盐酸水洗至pH中性;

5)烘干,过筛,得成品。

此工艺条件下,L值为88.6,漂白效率65%,产率72%,此反应条件下漂白效果虽未达到实验中的漂白最优值,但加热搅拌时间短,成本较低,总体上效率更高。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易挥发,应选择密封可抗压的搅拌设备;同时,考虑到原料的可持续性和成本问题,双氧水滤液将反复多次利用,以减少成本和解决污染问题;考虑到漂白工序会使核桃壳粒子的纤维部分降解,可选用大颗粒的核桃壳粒子作为原料,可提高产率。

猜你喜欢

漂白剂核桃壳过筛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高锰酸钾改性核桃壳基生物炭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
焦糖布丁
漂白剂正确使用分几步
漂白剂腐蚀性强,正确使用防伤害
小牛粒
口腔溃疡用核桃壳粉漱口
曲线拟合方法测定土工布有效孔径
植物的天然色
用核桃壳制作工艺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