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心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2021-07-21靳春荣侯清濒白雪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异质性心血管冠心病

吴 琼,靳春荣,侯清濒,白雪琦,肖 珊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1],目前我国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已超过3亿人,且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在增加,2016年统计显示每5例因疾病死亡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位居首位。近年来,众多学者认为慢性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2],因此,寻找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炎性标志物成为研究热点。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3]是一种新型的炎症生物标志物,有研究表明,在多变量调整后,Lp-PLA2浓度增高的冠心病病人出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也有研究表明,在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之后,Lp-PLA2与冠心病预后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一项包括了32项前瞻性研究且涉及79 036名参与者的荟萃分析显示,血浆Lp-PLA2的质量和活性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但其参与者并非确诊的冠心病病人,对冠心病病人的预后指导有限[4]。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血浆Lp-PLA2与冠心病病人预后的关系,以期对冠心病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为前瞻性研究;②研究对象为冠心病病人,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③结局指标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④提供风险比(HR)及95%CI或完整原始数据或可通过计算得出上述数值。

排除标准:①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综述及会议摘要;④动物实验研究;⑤数据不完整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ty、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3月的文献。中文检索关键词包括: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动脉硬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英文检索词包括:“coronary disease、acute coronary syndrome、myocardial infarction、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inf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anterio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myocardial ischemia、coronary artery disease、angina、cardiovascular diseases、atherosclerosis、carotid artery diseases、plaque、atherosclerotic、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 、PFA-AH。相互之间用关键词“and”或“or”连接,同时通过阅读所检索文献的参考文献及时补充相关文献。

1.3 文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通过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5]从研究对象选择、组间可比性及结局测量 3 个方面对纳入 Meta 分析文献进行质量评价,NOS评分<5分不被纳入Meta分析中。纳入的研究提取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及发表时间;国家;研究对象类型及样本量;结局事件(MACE、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随访时间;调整混杂因素最多的HR以及95%CI。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6.0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通过χ2检验并结合I2定量分析确定研究间的异质性差异。若P>0.05且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可以接受,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05且I2>50%,认为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发表性偏倚则通过Egger′s检验判断,P>0.05时表明无明显的发表性偏倚。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2 172篇文献,EndNote软件剔除重复文献1 590篇,进一步阅读文献标题、摘要排除58篇,剩余524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最终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23篇文献[6-28]。文献筛选过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表2。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8篇[6-13]报道了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I2=99.9%且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高度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低 Lp-PLA2质量相比,较高 Lp-PLA2质量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25,95%CI(1.05,1.48)]。详见图2。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主要异质性来源,逐个剔除研究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不大,可以接受,说明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可靠。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731,因此,纳入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小(P>0.05)。

图2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森林图

2.2.2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11篇[12-22]报道了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对纳入的11篇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74.5%且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明显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 Lp-PLA2活性相比较低 Lp-PLA2活性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37,95%CI(1.17,1.60)]。详见图3。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主要异质性来源,逐个剔除研究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不大,可以接受,说明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可靠。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010,因此,纳入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大。

图3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关系的森林图

2.2.3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源性死亡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3篇[8,23-24]报道了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源性死亡风险比,对纳入的3篇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74.8%且P=0.019,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明显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Lp-PLA2质量与较低Lp-PLA2质量的冠心病病人心脏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20,95%CI(0.77,1.86)]。详见图4。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发现May等[24]是导致异质性升高的主要来源,在剔除该文献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不大,可以接受,说明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可靠。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618,因此,纳入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图4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心源性死亡关系的森林图

2.2.4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源性死亡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4篇[19-20,23-25]报道了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心源性死亡的关系,对纳入的4篇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82.9%且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高度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Lp-PLA2活性相比较低Lp-PLA2活性发生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35,95%CI(1.03,1.77)]。详见图5。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主要来源,在逐一剔除文献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较大,说明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故较高Lp-PLA2活性相比较低Lp-PLA2活性发生心源性死亡的风险是否明显增加仍应谨慎考虑。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026,因此,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大。

图5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心源性死亡关系的森林图

2.2.5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3篇[12,26-27]报道了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的风险比,对纳入的3篇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85.1%且P=0.001,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高度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Lp-PLA2质量与较低Lp-PLA2质量的冠心病病人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2.03,95%CI(0.81,5.07)]。详见图6。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主要来源,在逐一剔除文献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较小,说明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可靠。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189,因此,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图6 Lp-PLA2质量与冠心病病人全因死亡关系的森林图

2.2.6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的关系 纳入的文献中有6篇[12,14,19-20,25,28]报道了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随访过程中全因死亡风险比,对纳入的6篇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I2=63.4%且P=0.018,表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着明显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较高Lp-PLA2活性与较低Lp-PLA2活性的冠心病病人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HR=1.22,95%CI(1.00,1.48)]。详见图7。由于纳入的研究间存在高度异质性,故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逐一剔除法未能找到导致异质性升高的主要来源,在逐一剔除文献后,对总合并效应量影响较大,说明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将纳入文献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Egger′s检验结果显示P=0.429,因此,纳入的研究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较小。

图7 Lp-PLA2活性与冠心病病人全因死亡关系的森林图

3 讨 论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在众多新兴的冠心病生物标志物中,Lp-PLA2在多个水平参与炎症过程,诱发动脉粥样硬化[29]。同时有研究表明与其他炎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相比,Lp-PLA2不是一种急性期的反应物质,因此,不受全身炎症过程的影响,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良好的重复性,这使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30]。

本Meta结果显示:在调整了相关危险因素后,较高的Lp-PLA2质量和活性增加了冠心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也与之前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31]一致,但一项关于Lp-PLA2特异性抑制剂的临床Ⅲ期研究显示抑制剂虽降低了其活性,但不良心血管事件

发生风险较安慰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血浆Lp-PLA2与冠心病病人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但May等[24]研究表明Lp-PLA2水平高于310 ng/mL可预测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这种死亡风险可能与Lp-PLA2水平相关。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纳入文献存在发表偏倚;其次,纳入的文献中Lp-PLA2质量和活性升高的标准并没有统一标准,多因素调整未达到完全一致性,也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Lp-PLA2的质量和活性可以预测冠心病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但预测节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来拟定。

猜你喜欢

异质性心血管冠心病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