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静脉溶栓干预急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

2021-07-21李盛善肖瑞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李盛善,肖瑞霞

脑梗死即为临床常说的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椎动脉、颈动脉闭塞导致机体脑供血不足、脑组织坏死的症状,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感觉障碍、突发对侧肢体麻木、肢体偏瘫等[1-2]。中老年人是脑梗死症状的主要发病群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3]。脑梗死具有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点,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严重威胁病人身体健康,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4-5]。本研究通过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并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干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干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选取40只SD健康雄性大鼠,由吉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鼠龄8~10(8.9±0.5)个月,体质量217~242(230.2±10.3)g。在相对湿度30%~35%、温度(23.8±1.5)℃的环境中喂养大鼠1周,每日光照12 h。本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主要试剂 小鼠抗大鼠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抗体(Invitrogen公司);兔抗小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体(Selleck公司);大鼠抗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体(Hyclone公司);兔抗大鼠MMP-3抗体(Sigma公司);小鼠抗兔Bcl-2抗体(BD公司);兔抗小鼠Bax抗体(Dako公司);大鼠抗兔Caspase-3抗体(Gibco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建模及分组 随机选取30只大鼠,建立急性脑梗死模型,对大鼠进行麻醉处理后按照仰卧位将其固定在操作台上,消毒颈部皮肤,正中部位剪开颈部皮肤,显微镜下将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分离,近心端将近端ECA结扎,使用微动脉夹将ICA夹住,使用尼龙线对CCA进行结扎固定,对大鼠脑组织中动脉进行阻断,之后将ICA松开,将多余尼龙线剪去,于ICA根部进行固定,对大鼠创口进行消毒后将创口缝合。建模过程中共死亡2只大鼠,将剩余2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及药物对照组(9只)、尿激酶组(9只),其余10只为正常组。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药物对照组大鼠静脉注射阿托伐他汀注射液10 mL/(kg·d),尿激酶组大鼠颈外静脉注射5×104U/kg 尿激酶,每日2次。

1.2.2 梗死灶体积 对大鼠进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测,使用线圈固定大鼠头部,统计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体积。

1.2.3 神经功能评分 使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状况,评价项目包括运功实验、感觉实验、反射丧失以及异常运动试验,最高分为18分,评分越高表示大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越严重。

1.2.4 指标检测 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麻醉处理,采用断头法处死,取大鼠脑组织,液氮冷冻后进行切片处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8、IL-17、hs-CRP水平,检测过程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SOD、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相对表达量。

2 结 果

2.1 4组大鼠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梗死灶体积均低于模型组,且尿激酶组大鼠梗死灶体积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正常组,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模型组,且尿激酶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大鼠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2.2 4组大鼠IL-8、IL-17、hs-CRP水平比较 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IL-8、IL-17、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IL-8、IL-17、hs-CR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且尿激酶组大鼠IL-8、IL-17、hs-CRP水平均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4组大鼠SOD、MMP-3水平比较 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SOD水平均低于正常组,MMP-3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SOD水平均高于模型组,MMP-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尿激酶组大鼠SOD水平高于药物对照组,MMP-3水平低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4组大鼠SOD、MMP-3水平比较(±s)

2.4 4组大鼠Bcl-2、Bax、Caspase-3表达比较 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Bcl-2、Caspase-3表达均高于正常组,Bax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尿激酶组大鼠Bcl-2、Caspase-3表达均低于模型组,Bax表达均高于模型组,且尿激酶组大鼠Bcl-2、Caspase-3表达低于药物对照组,Bax表达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图1。

图1 4组Bcl-2、Bax、Caspase-3表达条带图 (A:正常组;B:模型组;C:药物对照组;D:尿激酶组)

3 讨 论

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包括介入治疗、溶栓治疗等[6-7]。急性脑梗死作为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缺血性损伤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机体血脂水平异常具有密切联系。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机体胆固醇合成,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尿激酶是自健康人肾脏或尿液中分离培养并获取的酶蛋白,能够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为纤溶酶,对新形成的血栓组织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成功建立急性脑梗死大鼠模型,并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干预的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能够缩小梗死灶体积,从而起到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会严重影响机体神经功能[8]。黎希年等[9]研究表明,使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通过改善病人脑血流状况,起到提升机体神经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正常大鼠,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说明急性脑梗死伴随着机体神经功能损伤,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干预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下降,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干预能够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原因可能是尿激酶静脉溶栓可缩小急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体积,改善脑血流状况,从而起到了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的作用。有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通常伴随着机体脑组织炎症反应[10-11]。IL-8、IL-17、hs-CRP是广谱的炎性因子,对IL-8、IL-17、hs-CRP水平进行检测,能够较为直观、准确地对机体炎症反应进行评价。IL-8能够吸引、激活中性粒细胞,诱发机体局部炎症反应,对机体组织细胞造成损伤[12]。IL-17是一种致炎因子,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能够促进IL-6、IL-8等炎性因子的生成,进而诱发炎症反应[13]。hs-CRP是一种主要由肝脏组织合成的C反应蛋白,是一种广谱的机体炎症反应的标志物[14]。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正常大鼠,急性脑梗死大鼠IL-8、IL-17、hs-CRP水平明显较高,说明急性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存在较为严重的炎症反应;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干预的急性脑梗死大鼠IL-8、IL-17、hs-CRP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能够抑制IL-8、IL-17、hs-CRP水平,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有助于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机体脑组织细胞损伤密切相关[15]。SOD是较为常用的氧化应激指标,其水平变化与机体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16]。MMP-3作为一种蛋白水解酶,与机体细胞外基质稳定性具有密切联系[17]。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进行干预,急性脑梗死大鼠SOD水平明显上升,MMP-3水平明显下降,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干预能够调控SOD、MMP-3水平,减轻大鼠脑组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维持脑组织细胞外基质稳定,减轻急性脑梗死大鼠脑损伤严重程度。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机体神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与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具有密切联系。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变化与细胞凋亡能力密切相关。Bcl-2、Bax是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中的重要基因,二者表达水平变化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18-19]。Caspase家族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Caspase-3是Caspase家族的重要一员[20]。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进行干预,Bcl-2、Caspase-3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说明尿激酶静脉溶栓干预能够调控Bcl-2、Bax、Caspase-3表达,抑制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进行干预,能够有效缩小脑梗死灶体积,减轻大鼠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以及脑组织炎性反应,调控SOD、MMP-3水平,抑制海马区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神经功能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