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沙:红色热土

2021-07-20戴闻名吴梓溢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杨开慧蔡和森长沙

戴闻名 吴梓溢

长沙橘子洲头是众多市民游客休闲旅游打卡地

湘江江心的橘子洲头,有一尊巨型革命领袖毛泽东青年面容塑像。“打卡”橘子洲头,跟“毛爷爷”來一张自拍,是现在许多年轻人“长沙攻略”上的第一项任务。

数据显示,不久前的“五一”假期,橘子洲景区游客接待量紧随岳麓山之后,位居湖南省第二。“五一”期间,由于预约参观量早已达到最大承载量,景区不得不严格执行“未预约不参观”的措施。

红色,是长沙耀眼的城市底色——长沙是中国城市中“红色基因”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是当之无愧的“革命摇篮、领袖故里”。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任弼时、林伯渠、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萧劲光等湖南籍的共和国缔造者,或在长沙接受教育,或开展革命活动,在这座城市留下过无数闪光的历史足迹。

《湖南省革命遗址普查报告》显示,长沙普查到的红色资源点有275处,其中伟人足迹26处、名人故居22处、工农革命热土26处、革命烈士纪念地19处,整个长沙城几乎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今天的长沙人,不仅把“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发扬光大,更让它“火”了起来,“潮”了起来。

新民学会

长沙岳麓山脚下,有一座曾被称为“刘家台子”的安静农舍,青瓦白墙,石径弯弯,菜畦纵横,葱茏掩映,一方“沩痴寄庐”的匾额挂于门前。

这里是新民学会旧址,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的故居,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史上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1917-1920年,来自湖南双峰的蔡和森一家租住于此。蔡和森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挚友毛泽东、萧子升、张昆弟等经常来到这里畅谈,通宵达旦探讨救国救民的出路,酝酿成立革命社团。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会在蔡和森家的堂屋里召开。之所以叫“新民”,是发起人毛泽东、蔡和森根据《礼记》中“康诰曰:作新民”的说法而定的。

毛泽东后来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评价说,新民学会是“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

它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是“五四”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众多进步团体中成立最早的一个,会员从起初的十几人逐渐发展到78人。

作为一个学术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初创时期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各种思想和国内外形势,探讨中国去向。不久,在北京大学教授伦理学的湖南先贤杨昌济传来赴法勤工俭学招生的消息。经讨论,新民学会决定“向外发展”和“国内研究”并重,由蔡和森、萧子升带领19名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等则留在国内,研究和解决湖南和中国问题。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

1920年7月,新民学会会员从法国各地来到蔡和森所在的城市蒙达尔纪举行了5天的会议,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宗旨。

会后,蔡和森从法国给在国内的毛泽东写信,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毛泽东则复信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并提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一观点。

1921年1月初,长沙大雪纷飞,毛泽东等十几位年轻知识分子召开新民学会长沙学员新年大会,正式确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宗旨。

28岁的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两次发言,明确指出:“我赞成用俄国式的革命道路,这是诸路皆走不通了新发明的一条路。”他还比较了社会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方法,认为“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这两次发言,后来以《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为题,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作为全书开篇。

同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共产党长沙早期组织参加了中共一大。此后,新民学会约半数会员(41人)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彭璜、陈子博、罗章龙、李中、李启汉等8位会员是中共早期党员。新民学会还为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领导人——会员中有10位后来成为中共中央委员,7位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心系“国之大者”、敢为天下先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一代代长沙人的血脉和灵魂。

毛泽东后来在陕北对美国记者斯诺评价说,新民学会是“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广泛影响的一个学会”。

如今,新民学会旧址的石牌坊上,镌刻着蔡畅题写的对联“新民学会建党先声,毛蔡寄庐流芳千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研究专家颜蒹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新民学会之所以成为“建党先声”,不只因为近半数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道路,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提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一思想建党主张,蔡和森则最早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和比较系统的建党理论。

1919年11月16日, 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在长沙周南女校合影。后排左四为毛泽东

“新民学会走在了全国前列,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特别是湖南建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颜蒹葭说。

清水塘屋

长沙城北繁华的八一路旁,两口清亮的池塘后,有一栋坐北朝南、两进三开的青砖宅院掩映于绿树之中,这里是“清水塘22号”。

1921年,毛泽东、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回到长沙后,开始着手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随后,为了革命工作需要,由易礼容经手租下了清水塘这栋地处城外郊区、环境僻静的房子,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地点和毛泽东、杨开慧的居所。

次年5月,中共中央局批准在中共湖南支部基础上成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辖今湖南及周边江西萍乡等地区,毛泽东任书记,区委机关仍设在清水塘22号。

1922年下半年至1923年4月,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在清水塘22号先后策划组织了安源路矿工人、粤汉铁路工人、泥木工人、水口山铅锌矿工人等十余次罢工斗争。

到1923年5月,湖南已发展建立了十多个党支部、小组,成为当时全国革命运动发展最迅速、最富朝气的地区之一。源于长沙、延伸湖湘、影响全国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和农民运动如火如荼。

清水塘22号,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1920年冬,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随后把杨开慧和岳母向振熙接来一起居住,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毛岸英也出生于此。

1923年12月,毛泽东离开长沙赴上海转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不得不与家人暂别。行色匆匆间,他写下了“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的诗句。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在这里继续居住到1924年5月。

清水塘22号因此被称为“藏在城郊的小家大国”。如今,在当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卧室里,特别将青年毛泽东的单人照和杨开慧怀抱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的合影悬挂在一起,以“弥补毛泽东与杨开慧从未合影过的遗憾”。

6月26日,长沙湘江两岸上演灯光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红色文化

尽管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三次激烈的长沙会战和一场惨烈的“文夕大火”重创了长沙的城市面貌,损毁了很多革命历史遗迹,但心系“国之大者”、敢为天下先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一代代长沙人的血脉和灵魂。

今天的“星城”长沙,已经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担当着“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领头雁”的新角色,是把“中国制造”带向星辰大海的世界级“智造之都”,更是年轻人眼中的“网红城市”和“造星之城”。

善于打造热点的长沙人,给“红色基因”赋予了新时代特色。

清水塘22号所在的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在2018年打造了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党建声音馆。馆内配有专业录音及音频制作设备,拥有专业导师,鼓励普通民众前来学习、讲述和录制“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响起来”。

党建声音馆推出的100期有声“湖湘党史故事”,挖掘了李达、李富春、贺龙、彭德怀、萧劲光、毛泽覃等多位湖南籍革命领袖的人生故事,并推送上微信公众号,让民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共鸣和境界的提升。

“红色旅游”,更是长沙的“超人气”项目。

新民学会旧址、清水塘22号、湖南党史陈列馆、爱晚亭、湖南第一师范、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杨开慧纪念馆,刘少奇故里花明楼景区、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胡耀邦故居、李富春故居、田汉文化园、雷锋纪念馆等主要“红色遗址”,均已被精心保护和修复,常年游人如织。

长沙美景

位于长沙市郊的革命烈士杨开慧故乡——长沙县开慧镇入选“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开慧镇从众多红色旅游景点中脱颖而出的特色,在于依托杨开慧故居4A级景区,将红色旅游与源于周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相融合,并优化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出了一个让本地人眷恋、外地人向往的田园小镇,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250万人次。

近几年来,长沙更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胡耀邦诞辰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积极促成了《恰同学少年》《毛泽东三兄弟》《红流》《青春激荡的岁月》等红色题材影视剧在长沙开拍,通过影视联动,放大了长沙“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被称为“中国V谷”的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则在传统强项视频制作之外,结合长沙特点,发展出了另一个特长——红色经典电影4K修复。

2019年,马栏山首席技术专家周苏岳带领他的团队,运用4K技术,修复了经典影片《开国大典》。经过修复之后,30多年前拍摄的泛黄电影胶片上,划痕、抖动都不见了,画面清晰度、音质都远胜原版,而且可以永久保存。

目前,馬栏山园区已经启动了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由红色文化生产线、红色文化基因库和红色文化云上展馆三部分构成。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出中国最大的4K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存储、传播、改造和传承教育基地。

正如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所说,今天留存在长沙大地的每一段革命故事、每一处文物旧址、每一个教育基地,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党性滋养。

猜你喜欢

杨开慧蔡和森长沙
打卡长沙网红地
长沙之旅
湖湘红色文化—杨开慧文化创意系列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杨开慧:“牺牲我小,成功我大”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保姆孙嫂:与杨开慧同甘共苦
赢韩!球迷陪国足硬汉战长沙
红领巾请杨开慧烈士望党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