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极简主义中理性的秩序表达

2021-07-20

山西建筑 2021年15期
关键词:沃克喷泉彼得

李 硕 星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4)

极简主义是现代艺术中不可多得的艺术形式,对现代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着对于这种主义和风潮的喜爱,特在查阅广泛资料的基础上,探讨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梳理极简主义的整体思路,提出如何来推动化解极简主义的相关做法, 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景观设计理念。

1 极简主义简介

极简主义的代表性人物是彼得·沃克,他1932年生,是现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都融合了传统文化以及当前时代追求,他通过学习将自己50多年景观设计的理念与经验的积累都放到了整体设计当中,在景观设计中处处透露着他关于艺术的理解。他在结合传统艺术理念基础上,融合新的时代元素,将这些特征体现在他的景观设计作品中用于对作品赋予新的内涵,用于体现现代景观艺术的独特美,感受不同的风貌和元素。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是分别不开的,人们提到极简主义自然而然会想到他。从这一点看,极简主义之所以会有如此丰富的内容,主要是他在广泛的实践中有开拓性的工作。比如早年求学时,他跟随导师的脚步,对艺术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参与,对于极简主义特点进行广泛理解,他是极简主义艺术的广泛追求者。同时,在他的实践探索中,他将艺术形式与极简主义的风貌思路结合,探索出符合时代特点的艺术形式。这些在一些特定作品当中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原始的艺术形式中,探讨极简主义的思路,在极简主义的特点中寻找极简主义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比如在法国古典园林的艺术园林当中,他巧妙的应对,形成了关于极简主义与现代园林设计的完美结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解读和了解极简主义,首先从了解他开始,梳理到对于极简主义的认识,全面了解人们关于极简主义的看法和思路,带动极简主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2 极简主义艺术与极简主义园林的特点

要全面了解极简主义,也要将极简主义与极简主义园林进行结合,从而能够更加全面,系统了解。提到极简主义指的是从解构主义当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门类,这种艺术门类也被称为最低限度艺术,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后,在发源地美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种极简主义主要是通过将基本元素抽象,形成人们关于艺术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将简单的东西艺术化,从而品味生活本有的艺术特点和精彩。

极简主义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纯净。一个是简单的重复。主要来看,纯净表达的是艺术背后有天然受到人们关注和欣赏的点,纯净的背后是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的关注。纯净代表了天然,与自然结合,从自然当中寻找美感。简单的重复,遵循简单的思考,简单的探索,与简单发展的思路,寻找到简单背后不一样的特点,品味简单背后运行的逻辑。极简主义从发展中带给人们不一样的风貌和思考。下面,我将对这三个特点详加阐述。

2.1 简约的形式

追求的是形式特征的简约、明晰和单一性,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作品本身,不做任何表面的修饰,具有纪念碑式的风格。颜色尽量简化,作品中一般只出现1种~2种颜色或是只用黑白灰色,色彩均匀平整。构成一种简洁的结构与色彩秩序。

2.2 客观的表达

极简主义园林表现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不表现或反映除物体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也不刻意指任何社会和历史的内容或形象,以独特的方式创立与众不同的空间艺术作品。物体直接与公众沟通,观赏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对作品的感受与知觉体验来做客观的评价。我个人把这些作品比作是一个个有特定形状(主题)的空白容器,供不同的游人欣赏而装下不一样的情感。但是他们都围绕着一些特定主旨,从而构成了自己的内在秩序。

2.3 与环境相融合

自然是具有美感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很大程度上需要美学基础。艺术设计中更需要关注这种艺术形式,体现艺术的美感。极简主义中也关注到了艺术的重复,植物与环境的融合,做到协调。植物做简单重复,均匀地排布在场地之中。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有的自然秩序。对于彼得沃克来说,对自然秩序的把控来源于他在日本工作期间,受日本禅宗思想的影响,追求将植物简单应用突显意境。我理解为他是简洁形式与环境的相融合,以达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境创设。

下面,笔者将分析彼得沃克景观作品中的两个案例,来阐述这些特点表现在景观中,从而构建极简主义园林的秩序。

3 极简主义建筑案例分析

3.1 美国911国家纪念公园

位于纽约“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中心遗址。在被炸毁的双子塔原址中央,整个项目呈两个下降几十米的矩形大洞,以及环绕在周围的橡树林。这里的大洞取自一个倒影缺失的概念,曾经耸立的高楼如今成为向下延伸的洞穴,不禁让人唏嘘不已,见图1。

除了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我们还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寻找极简主义中的特点表现。

首先,该项目形式与色彩简洁,矩形的水池以灰黑色的混凝土搭建而成,在跌水大洞的护栏上,装上了纯黑色的金属板当做饰面,烘托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并在刻上遇难者名字的镂空处以鎏金处理,体现对遇难者的尊重。在夜晚,大洞内会射出数道通天的镭射激光,与周围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形成辉映。像是在慰问死者的在天之灵。整体色调随着形态简洁而均匀。不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其次,作品的主题是纪念,但是游人们在其中可以得到不同感情的抒发。有的人对着遇难者姓名寄托哀思,有人看着高楼化洞感慨历史。有人感怀失去,更加珍惜。这些情感都被装在了这个“容器”之中,而这个容器的名字叫做:纪念。整个作品牢牢地把游览者的情感系在一个客观的风景中,构成这个项目的情感秩序。最后,在极简主义园林创造中,彼得沃克偏爱运用单一的植物做简洁的重复,体现“一花一世界”的哲理思想。在这个项目上也不例外,这个项目只运用了橡树在街道的整齐排列。构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可见,在极简主义中,植物的应用也可作为其秩序的构建元素之一。

3.2 美国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见图2)。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32个喷嘴,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

提到唐纳喷泉就不得不提到现代主义的延伸:地景艺术。地景艺术是由最少派艺术的简单、无细节形式发展而来。大地艺术以其独特的极简思路,被彼得沃克运用到城市景观中。在我看来地景艺术是自然与简洁的统一。首先它的造价低廉,绿色环保,一反工业文明的浪费与污染。它简洁美观,对应了极简主义作品的简洁形式。

同时,他虽然简洁,但不简单。人们在喷泉产生的雾气与古朴自然的石块之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亦虚亦实的气氛。创造出的一种禅意的空间,仿佛处于闹市中创设出来的一个仙境一般,适中的尺度与朦胧的氛围也使他可以承载一定的作用。如学者在此安静地读书,情侣在此亲昵等等,从而赋予了这个景观作品一个休憩的功能。他不再是一个为极简而生的公众雕塑品,而是存在着实际的功能与意义。这也是贯穿在每个极简主义园林作品中的共同特点。它诞生于极简主义艺术,地景艺术,却又超越了艺术的意义,由他的形式推及到了功能。理性地涵盖了景观所具有的实际意义。我认为这是极简主义构建的一种理性的秩序。

4 结语

在彼得沃克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理解其几何状构图以及简洁的色彩运用的秩序,这是因为极简主义本身的形式是易于被人们所接受的。然后,我们通过极简主义特点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发现在彼得沃克的世界中,还藏有更深层的秘密。在他的极简主义体系中,作品以客观,自然地方式与外界沟通,包容外界的一些声音与思想,从而构建的一种围绕于作品本身的秩序。我认为是现代景观可借鉴的一个点。景观并不只是美的表达,更是作者与读者思想迸发碰撞的结果,若是能在一个景观作品中一窥设计师的内心,这不仅仅是读者的成功,更是这部好的景观作品的美妙之处。

猜你喜欢

沃克喷泉彼得
彼得与狼
彼得,彼得,吃南瓜
彼得潘
彼得潘
未来科幻城
快递爱情
为什么鲸的背上有“喷泉”
音乐喷泉
喷泉冲凉
会移动的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