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凯致力盔甲工艺的文化传承

2021-07-19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陈凯铠甲文化

杭州西湖栖霞岭南麓,岳王庙殿宇巍峨,青石甬道上的一队士兵头戴红缨,甲胄齐整,气势威武,步伐铿锵,可谓“兜鍪冲矢石,铁甲生风飙”。这是铠甲爱好者团体“殿前司”正在展示名画《岳家軍将佐图》中的仪仗。立于队伍之首的“将军”魁梧挺拔,披一副色彩鲜明的山文甲,对着岳飞像恭敬地行了一个叉手礼。他就是在抖音上名声大噪的“殿前司-胖虎”,也是长于设计和制作工艺的甲胄师陈凯。

年少时开始追寻铠甲梦

甲胄是头盔和铠甲的合称,也被称为盔甲。多数人对铠甲的印象,停留在影视剧和博物馆中。把铠甲复原发展为自己的职业,陈凯坦言,是源于年少时的铠甲梦。

陈凯出生于1989年。在电子游戏和连载漫画风靡亚洲的上世纪90年代,各国的铠甲武士角色给小陈凯留下了深刻印象。高中时期,年龄稍长的他开始观察中国古代铠甲的形态,思考影视剧里的铠甲和真实的中式铠甲有何不同。这些问题在陈凯心中生根发芽。他对甲胄文化的兴趣日渐浓厚。

陈凯大学主修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家人支持下,在西安经营一家收入不错的手机店。不过对铠甲的热爱,促使他一有空闲时间,就从网络上和历史著作中挖掘铠甲知识。甲胄修复专家白荣金的《甲胄复原》是“甲圈”的经典著作,也是陈凯打开铠甲世界的启蒙书。但知识积淀只是第一步,真正进行制作时,他依然遇到了很多技术难题。作为零基础新手,陈凯对着一堆零散的甲片多次揣摩,反复试错,“不合适就剪掉重来,做完后不满意又拆”。经过整整一年的尝试,陈凯终于独自完成了他的第一套手工铠甲——札甲。

作品的成功推出,使陈凯结交到更多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他发起了铠甲爱好者团体“殿前司”。成员不仅交流铠甲的穿着感受和制作体会,还经常通过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来测试铠甲的灵活性。因铠甲结缘又不止于铠甲,“殿前司”也吸引了不少对武术、阵法以及古代服饰感兴趣的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百个小伙伴”。

有了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陈凯南下成都,加入了复原铠甲的专业团队。入行铠甲业的前两年并非一帆风顺。城市间的辗转,资金的压力,父母的不解……困难重重,并没有阻挡陈凯追寻铠甲梦的脚步。

铠甲尽量做到

接近还原

作为一门古法手艺,铠甲制作技术在火药广泛应用的清朝中后期已经彻底“断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典籍,全心全意投入铠甲事业的陈凯,只能和团队成员如大海捞针一般,去搜捡有关铠甲的只言片语,逐字逐句地查阅、比对,再结合相关专家的历史研究和对传世文物、壁画的考证,对铠甲形制进行反复讨论,审慎进行铠甲模型的设计。

全新铠甲的推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一套铠甲不是简单的拼凑,小到甲片形制、厚度,大到铠甲体现的时代风格,只有尽量接近还原,才是尊重历史。”陈凯在一条抖音短视频中如是说。为了保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状态,每天晚上阅读一些历史材料,已经成为陈凯的习惯。

考究的铠甲形制为陈凯及其工作室打开了产品市场。影视服化道具、景区及博物馆展出和铠甲爱好者的私人收藏,构成陈凯工作室的三大客户来源。在第三届中国匠人大会上,陈凯获得了“荣耀匠星”和“十大人气匠人”两项荣誉。什么是匠人精神?陈凯认为就是“真正富有爱心”:发自内心地珍惜每一件经手制作的成品,把为他人制作的铠甲当作自己要穿的铠甲,全力保证做工和售后的双重质量,用专一的爱把铠甲做精。

让更多人了解甲胄文化

“铠甲不仅是小众文化,甚至可以说是‘微众的。”陈凯表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甲胄文化,是他们做铠甲的初衷。陈凯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时兴的方式普及甲胄知识。目前,他的抖音账号已拥有近20万粉丝。未来,陈凯还希望创立一家小型的甲胄文化体验馆,让更多人能感受到甲胄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情怀。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陈凯铠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王排名》:用极致的纯粹,击穿成年人的“铠甲”
涛声是谁丢弃的空铠甲
种七彩颜色的太阳
谁远谁近?
清朝花瓶
离婚,婚姻的一次“手术”
鲜花铠甲
甲龙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