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一次秋季罕见强雷暴成因分析

2021-07-19陈华凯吕伟绮王逸鹏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空槽云团雷暴

陈华凯,吕伟绮,王逸鹏

(山东省德州市气象局,山东 德州 253078)

0 引言

雷暴是山东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秋季是一年之中雷暴日数较少的季节。进入秋季后,受到大陆冷高压影响,大气层结较为稳定,暖湿气流减弱,对流天气明显减少。有时秋季温度偏高,暖湿空气较为强盛,当有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低层暖湿空气就会被迫抬升,形成对流不稳定,就会产生雷暴天气[1-5]。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雷暴终日有延后的趋势,秋季雷暴发生率更是有所增长。针对雷暴天气,许多学者做过很多有意义的研究[6-14]。山东的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5—8月,秋季的区域性强雷暴天气较为罕见,容易被忽视,更易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山东秋季雷暴的成因分析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利用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及雷达资料对此次山东强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以期积累此类天气的预报经验。

1 天气背景分析

2019年11月2日20时—3日06时山东出现了强雷暴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此次强雷暴过程打破了山东鲁西北地区雷暴终日记录,是一次罕见的秋季强对流天气。11月2日08时500 hPa高空图上宽广深厚的高空槽从河套伸至华北,山东位于槽前西南气流中,高原东部有南支槽活动。高空槽后的西北气流引导中高层干冷空气从内蒙古南下到华北地区,700 hPa和850 hPa上山西到河北中部均存在辐合切变线,850 hPa黄淮到华北南部有大于等于6 ℃的暖区,鲁西南到鲁西北有大于等于8 ℃的暖脊。低层受小尺度暖空气团和日变化影响,午后热力条件有所加强,出现相对暖而干的状态,加强了不稳定能量的累积。20时500 hPa高空槽东移与北上的南支槽合并加强发展,700 hPa(图1a)山东西部有明显冷切,850 hPa(图1b)有低涡切变线。随着槽后冷空气补充南下,提供动力抬升条件,同时又加强了不稳定层结发展,鲁西北地区从20时开始出现雷暴天气。由于缺少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导致对流区域内整层湿度相对较低,不利于强雷暴天气的长时间维持,到3日00时强雷暴天气结束,3日08时系统基本已移出山东,降水过程结束。

图1 2019年11月2日20时500 hPa高度场和700 hPa风场(a)、850 hPa的风场和温度场(b)

2日08时地面图上(图略),内蒙古、东北和华北被冷性高压控制,锋面位于内蒙和河北交界处,锋区呈纬向分布,高压前部东北气流强盛,山东位于高压前部,14—20时地面倒槽发展北伸,山东处于地面倒槽顶部,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出现辐合上升运动,促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导致强雷暴天气发生。

2 物理量场分析

2.1 热力条件

2.1.1 不稳定层结 850 hPa和500 hPa温差是秋季强雷暴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温差值越大,强对流越容易发生。11月2日20时,500 hPa与850 hPa的温度场在山东地区状态分布刚好相反,500 hPa冷槽对应着850 hPa暖脊。高空槽后有-20 ℃冷中心相配合。同时850 hPa上有8 ℃暖中心在鲁中到鲁西北一带,高低层温差大于等于26 ℃(图2a)。中高层空气干冷,低层暖湿,形成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雷暴天气的发生发展。2日21时高空槽逐渐东移,850 hPa和500 hPa温差仍然较大(图2b),不稳定层结仍然稳定维持,与山东出现大范围强雷暴天气的时空范围基本一致。

图2 2019年11月2日20时(a)、21时(b)850 hPa和500 hPa温差及850 hPa风场分布图

2.1.2 假相当位温 θse是气压、温度和湿度的函数,反应了大气的温湿特征,其高能舌位置与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从假相当位温850 hPa水平分布来看(图3a),11月2日20时鲁西南地区存在一个西南至东北向的θse高能舌并逐渐增强向北伸,在低空偏南气流的作用下,不稳定能量持续向鲁西北输送,鲁西北处于θse大值区,θse值为305~310 K,山东夏季强雷暴发生时θse值一般为320~330 K[15],θse大值区较夏季强雷暴值偏小,3日00时(图3b)高能舌逐渐减弱,鲁西北地区强雷暴天气也基本结束。θse水平分布中高能舌的位置跟强雷暴发生的区域对应较好。

图3 2019年11月2日20时(a)和3日00时(b)850 hPa假相当位温水平分布图(单位:K)

2.2 动力条件

上升运动是形成强雷暴天气的主要因子。从2日20时700 hPa的垂直速度图(图4a)上可以看出山东北部地区有一个-1 Pa·s-1垂直速度大值区,850 hPa(图4b)有一个-0.8 Pa·s-1垂直速度大值区,可见对流层辐合上升运动明显,这一地区正是位于鲁西北地区。2日22时700 hPa和850 hPa(图略)垂直速度大值区依次增大至-1.4 Pa·s-1,上升运动得到进一步加强,与山东出现强雷暴天气的落区基本一致。山东夏季强雷暴发生时垂直速度值一般在-1.5~-2.5 Pa·s-1[15],可以看出秋季强雷暴垂直速度值较夏季偏大,上升运动较夏季偏小。

图4 2019年11月2日20时700 hPa(a)和850 hPa(b)垂直速度水平分布图(单位:Pa·s-1)

2.3 探空要素分析

分析11月2日08时和20时章丘探空站要素值(图略)可以看出08时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较小,接近于0。但20时增大到161 J·kg-1,增大趋势明显,说明白天由于太阳辐射加热作用使得热力不稳定度增大,上升气流强度增强明显,有利于雷暴天气的生成和发展。说明CAPE值的大值区或显著增大区对强雷暴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16]。2日抬升凝结高度(LCL)较低,08时和20时分别为864 hPa和865 hPa,说明需要的外力抬升作用较小,有利于雷暴天气的发生。

3 卫星云图分析

晴天积雨云系表示大气层级的状况,一天内它出现的时间越早,积云云团越大,说明大气层结越不稳定,越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17]。亮温云图能较好地展现雷暴云团的发展演变[18-19]。11月2日20时在鲁西北地区上空有雷暴云团发展,到22时雷暴云团加强发展并由西南向偏东北方向移动,低层入流区一直是发展的。从云图可看出(图5a、5b),20时鲁西北地区都处于TBB≤-22 ℃冷云区中,-30 ℃的冷中心位于鲁西北东南部,22时是雷暴云团发展最强盛的时候,TBB值为-32 ℃的冷云盖范围达到最大,中心主要位于德州到滨州一带。此时雷暴云团东南部等温线比较密集,位于冷云盖前方的温度梯度较大,雷暴活动较为剧烈。3日00时-30 ℃的TBB大值中心移出鲁西北地区,强度也随之减弱。山东夏季强雷暴发生时TBB值一般在-40~-60 ℃[20],因此可看出秋季强雷暴发生所需的TBB值较夏季偏高,对流云团高度偏低。鲁西北地区雷暴起止时间为2日20时—3日00时,说明雷暴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最旺盛的时刻,强雷暴主要发生在雷暴云团前方TBB梯度最大区域内,随着冷云盖的移出,本次过程结束。

图5 2019年11月2日20时(a)和22时(b)卫星云图TBB(单位:℃)和地闪的叠加分布(“+”为正地闪,“-”为负地闪)

4 雷达产品分析

4.1 反射率因子

济南多普勒雷达显示(图略),11月2日20时04分在河北衡水和山东德州、聊城交界处附近一小片线状对流回波生成,并不断发展向东南方向移动。20时59分该回波移到滨州、德州、聊城一带,强度逐渐加强范围不断增大,以上地区先后出现强雷暴天气,并伴有短时强降水。回波中心反射率达到45 dBz以上并稳定维持,强回波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一直维持到3日00时左右,此后强回波中心减弱为35 dBz,雷暴天气结束,但强降水仍然持续,这与实况出现的强雷暴落区一致。

4.2 风廓线

雷达风廓线(VWP)产品显示,11月2日20—22时(图6a、6b),850 hPa以下为东风—东南风,850~700 hPa为西南风,500 hPa以上为偏西风,风向随高度呈顺时针旋转。850 hPa风速约为6 m/s,500 hPa为14m/s,850~500 hPa垂直风切变达8 m/s。1.5~5 km存在非常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增强动力抬升机制,对秋季雷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图6 2019年11月2日20时59分(a)、21时54分(b)风廓线(VWP)产品

5 结论

①此次强雷暴过程是高空槽东移,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和地面辐合线抬升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的,这种上干下湿的大气层结特征,有利于强雷暴发生发展。

②850 hPa和500 hPa温差是秋季强雷暴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温差值越大,强对流越容易发生,此次过程T850-T500≥26 ℃,有利于强雷暴天气产生和发展。

③θse水平分布中高能舌的位置跟强雷暴发生的区域对应较好。探空资料分析表明CAPE值的大值区或显著增大区对强雷暴天气有较好的相关性。

④秋季强对流发生时对流云团高度较夏季偏低,云顶亮温较夏季偏高。山东夏季强雷暴发生时TBB一般在-40~-60 ℃,此次雷暴过程发生时云顶温度TBB在-22~-32 ℃,强雷暴主要位于冷云盖前方TBB梯度大值区域内。

⑤雷达回波中心反射率因子在45 dBz以上,1.5~5 km存在非常强的垂直风切变,对秋季雷暴预报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⑥本文仅对山东一次秋季强雷暴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并得到一些初步结论,但是结论的普遍性仍需要更多的个例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高空槽云团雷暴
新德里雷暴
巴蜀少年齐上一堂云团课
阜新地区雷暴活动特点研究
广西富川县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武宁县连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面阵探测下的污染云团红外光谱仿真∗
吕梁市2017年2月20—21日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一次影响内蒙古中部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分析
武宁大暴雨过程分析
葡萄牙现明亮橘色云团似握着火球的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