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游廊·重塑精神原乡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2021-07-17李熙慧

家居廊 2021年7期
关键词:松阳遗存廊道

李熙慧

1.廊道整体均为一层,高度低于老建筑檐口,如低平的“展台”衬托作为“展品”的保留建筑。新旧并存,原真表达。更新系统作为结构整体“轻落”在场地上,如船浮于水面,避免深基础对于场地的破坏。

2.在梳理场地时反复与居民协商,于一尺一寸的进退中切削出场地边界,疏解后期加建以恢复原有街区肌理。此外,设计着重释放两庙前的公共空间,并打通街区与周边社区连通的巷道“孔隙”。

丽水松阳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有山川田野风景怡人,更有百年古村人文风貌。所谓“古典中国的县域标本”,古典之意即是“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

位于县城正中的文庙城隍庙街区,自古便是松阳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与精神中心,历经百年变迁,遗存有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各色建筑。但数十年来,这一曾经的精神文化中心日渐衰落,环境杂乱,业态凋敝,缺乏活力。来自不同年代的建筑与环境要素是蔚为珍贵的时间痕迹,它们记录并形塑着老城中心的功能演变与生活情景。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令昔日的精神文化中心重新链接当代生活,成为家琨建筑设计的重点。

新旧碰撞出“空”的自然形态,记录下动态的生成痕迹。藤树草苔的生长与纠缠,模糊着廊道与空地或建筑遗存的边界,新旧界面不再截然分離,而是混沌地共融共济。

于是,当接到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的设计命题后,“泥鳅钻豆腐”式的设计策略在建筑师刘家琨及团队脑海中应运而生。形象地以一个蜿蜒连续的深红色耐候钢廊道植入更新系统之中,灵动舒展、随性就势、疏解打通,串联起保留老建筑和新增业态,在临街界面探出触角。整体营造出一个既公共开放又富于传统情致的当代园林,呈现完整连续的历史断层,使不同时空的物质遗存与场所记忆得以交融共生。

以青云路为轴、两庙为翼,传统格局的延续令时空交错融汇。延续两庙街区原有的庙堂文化和市井文化脉络,植入书店、咖啡、美术馆、非遗工坊、民宿等业态,为周边社区乃至整个松阳提供一个公共的文化交流活动场所。失落的老庙经修缮,继续延续市井烟火,成为人们文化活动的舞台。新旧界面的交互间,生活长卷次第展开,重聚老城人气。整个街区转型为展示绵延百年的建筑遗存与动态文化生活的泛博物馆,以开放之姿拥抱周边社区,再度成为松阳的精神中心。

THE ARCHITECT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刘家琨的建筑实践关注社会现实、尊重地域文脉、融入现场环境、提炼民间技艺,每一个项目的设计试图带着现实感解决当代建筑事宜。保持着对中国多重传统开放的视野,怀着在现代和传统间取得兼容的信念,刘家琨致力于将东方的文化内涵转译成当代的建筑语言。

猜你喜欢

松阳遗存廊道
最美城市“绿化带”
何处是松阳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楼上楼下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论信阳地区民俗活动中的巫风遗存
松阳是一张一千八百多年的存折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
明代俗曲文献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