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画像石《珠联璧合图》的构思及文化蕴意

2021-07-16李景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
关键词:汉画像石

李景山

摘 要:汉画像石《珠联璧合图》造型独特、刻画细致,是一幅具有很强人文和地域特色的图案。此外该图像装饰在墓门门扉时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内容和布局也相当独特。该图像在墓葬中的蕴意不仅是祛除不祥、引导升仙,还是夫妻生死与共、并蒂成仙的象征。

关键词:汉画像石;墓门图像;《珠联璧合图》

安徽省淮北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古称“相”,是西汉沛郡的郡治和东汉沛国的国都。①因政治经济的发展、地域之间的差异、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淮北汉画像石特色鲜明的造型和风格。

淮北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画像石位于墓门的门扉上,以剔地浅浮雕的方式刻画了一幅造型独特的图像(图1)②,集录者将其称作《珠联璧合图》③,并对其进行简单介绍。画像石墓门出土于淮北市濉溪县赵集乡,年代为东汉中晚期,具体出土情况已不详。图像的主体是一只背负圆形玉璧的双头凤鸟,玉璧与凤首口衔的串珠相连,其下有穗和心形珠玉悬垂。画面布局对称又具有动态,线条刻画得栩栩如生,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准。本文试对该图像的构思及其文化蕴意进行解读,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1 图像的构思

《珠联璧合图》主要由凤鸟和玉璧组成,虽然并不复杂,但其融合了多种图像因素,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1.1 凤鸟:从鸾凤和鸣到比翼双飞

1.1.1 鸾凤和鸣

图像中的凤鸟双头相对,这与周边地区画像石中较为流行的对凤和交凤形象有关,对凤的样式一般为两只凤鸟并立,颈部相依,喙向上,呈引颈长鸣状(图2,1)。④东汉中期的嵩山少室西阙上也有对凤的图案,两只长尾凤鸟胸部相对,长颈围成心形(图2,2)。⑤此外还有比较常见的交凤形象,即两只凤鸟的鸟颈缠绕一周成“S”形状(图2,3)。⑥

这类形象也经常被称之为“鸾凤和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凤凰于蜚,和鸣锵锵。”⑦将其应用于画像石上多表达对生命延续的渴望,还有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1.1.2 比翼双飞

《珠联璧合图》中的凤鸟一躯双头,是对凤、交凤的变体,应为古籍中所记载的比翼鸟。比翼鸟古称蛮蛮、鹣鹣,《山海经·西山经》载:“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①汉代比翼鸟的形象并不罕见,尤其在东汉中晚期多地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上均有发现,被视为一种祥瑞之物。嘉祥武梁祠天井石上绘有一只双头大鸟,其侧有铭文曰:“比翼鸟,王者德及高远则至。”②此类形象在沂南北寨③(图3,1)、邹县城关④的画像石也存在。然而比翼鸟形象更多的还是正面或背面站立,两头相对或相背的形象,比如许昌長葛⑤(图3,2)、临沂白庄⑥、徐州⑦(图3,3)、藤县龙阳店⑧(图3,4)等地的比翼鸟图像,它们造型比较对称,有凤鸟形和燕雀形两种。《珠联璧合图》中的比翼鸟与以上形象相比,比较特殊的是其双翅张开,不见腿、爪,是模拟正在比翼双飞时的情景。

1.2 玉璧:天和日月的象征

《珠联璧合图》中的玉璧有上下穿缀的,是一个简单的组玉佩形式。悬璧场景是汉代居室、墓葬和服饰中比较常见的装饰场景,玉璧和凤鸟的组合方式,使其具有更深刻的象征意义。

1.2.1 双凤穿璧

无论是璧圆像天还是苍璧礼天,玉璧总是和天有所联系,而凤鸟又能与神灵相通,双凤穿于璧间好似在天地间遨游,墓主人也可以借此实现羽化升仙的愿望。例如西汉长沙砂子塘1号墓外椁漆画的双凤穿璧图(图4,上)⑨,此图以黑色为底,正中绘一件深黄色拱璧,两旁凤鸟相对而立,鸟的颈部从璧孔中穿出,鸟嘴衔珠和有丝线穿系的编磬,璧的下面均悬有用珠玉穿成的流苏、璎珞一类的东西。双凤穿璧的图像在河南永城固上村的画像石上也存在(图4,下)。⑩

1.2.2 金乌负日和双凤朝阳

人们通常将凤鸟和火焰、太阳联系在一起,寓意光明和生命。双凤朝阳的图像在史前文化中便已出现(图5,1)。k此后这类图像和对凤纹一样存在于错金银器、漆器、丝帛、瓦当(图5,3)l等多种材质的器物上。两凤之间的太阳也逐渐有了变化,例如汉画像砖上出现了双凤戏币(五铢钱)、双凤戏璧(图5,2)①等图像,太阳的形象逐渐与玉璧重合。

金乌负日的形象同样起源较早(图6,1)②,古人不明白日月升沉的原理,认为是大鸟背负日月在天空中飞行,背负太阳的神鸟被称为金乌,《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③金乌负日是一种太阳崇拜的表现,淮北当地也出现日中两只金乌贴面疾飞的图像(图6,2)。④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中金乌负日的形象最多,比如双头金乌(图6,3)⑤,还有两只金乌分别背负日月的形象(图6,4)。⑥

金乌背负的玉璧也可以表示月亮。淮北临近地区出土的两幅汉画像石反映了这一特点。微山县夏镇⑦的画像石,右侧有比翼鸟(金乌)背负圆璧,左侧有一个漩涡纹的大圆圈(图6,5),该图像既可表示为日月同辉,又可表示为金乌在绕日飞行。藤县黄家岭⑧的图像(图6,6)与本文所研究的图像最为相似。图中比翼鸟(金乌)口衔双鱼,鸟身有一环璧。璧中上为玉兔,其下疑似还有一物但模糊不清,疑为蟾蜍,两侧还有一些星象和人物。

综上所述,《珠联璧合图》融合了多种文化寓意,构思巧妙,显然经过了较为精心的设计。

2 图像的文化蕴意

图像所处的位置是了解其含义的重要参考。汉画像墓门门扉上的图像,一般以铺首衔环为中心,其他图案和纹饰分布四方或是两门皆无铺首,只刻画青龙白虎等神怪。

《珠联璧合图》刻于墓门左侧门扉的上部,其下有羽人戏虎和作拜谒状的两人;右侧门扉上为铺首衔环,其下依次为人物、羽人戏虎、龙马、龙(图7)。⑨这对门扉相当奇特,图像既不对称也不均衡,与淮北地区常见的铺首立凤式墓门大相迥异,充满了神秘色彩。

此门扉的奇怪之处在于只有一个铺首,且铺首形体较小位于门扉的顶端,显然不是画面的核心。如果将两扇门刻画的图像合成一幅图像来分析,可以发现左门扉底端的两人比较重要,其余图像的视线也多数集中于此二人。

左下方的两人,“一男一女,男性头戴方格纹帻帽,身着长袍,似向女性走近。女性头束发,端坐于地,两手合于胸前,似在祈求永恒的吉祥与幸福。”①此二人应为墓主人夫婦的形象,两人并非在祈福,而是在生死相别。淮北画像石存在亡灵乘骑龙马升天的画面,因此右侧上方的龙马大张其口、头上缨穗飘舞,似在催促。男主人将乘坐这匹龙马腾云入霄、飞奔仙境。两扇门扉中部都刻画了造型一致的羽人戏虎。白虎身形健壮,作张口欲噬状。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②虎有避邪禳灾、惩恶扬善等多种神力。画虎于门可护(阴)宅化凶,鬼不敢入。其上的高大男性,仆役打扮,双手前伸,侧身张望似在恭候来者,这是引魂使者的形象。右上端铺首所衔的玉璧便是墓主人前往仙界的通道。右下角的青龙,可能是作为四神标示东方,防止魂魄迷失方向,也可能是供女主人将来升仙时乘骑。这对门扉的图像构成了一幅墓主人升仙图,但将其直接刻于墓门之上的情况十分罕见。

与之相似的有四川南溪的画像《石棺升仙图》(图8)③,画中右侧为棺主夫妻惜别的情景,旁边是供其乘骑的神兽,神兽左侧是引魂使者持节引导和仙人半开天门迎接。画面左侧描绘的是进入仙界的墓主向西王母求取仙药。根据画像石的内容造型和所处的位置,将《珠联璧合图》刻于墓门之上大致有以下作用。

其一,取金乌负日之意,既可永远日夜光明,又可照亮亡灵升仙之路,从而保佑升仙顺利。

其二,墓门上的铺首衔环一般成对出现,《珠联璧合图》取代了铺首的位置出现在墓门门扉之上。铺首衔环是以气势威猛的凶恶相貌封锁门户、镇鬼辟邪,而凤鸟属于祥瑞,与同刻于墓门之上的白虎、青龙一样,祛除不祥,使灵魂免受侵扰。

其三,金乌负日有浓郁的星象色彩,而《珠联璧合图》进行了世俗化的处理,金乌变成了比翼鸟,太阳变成玉璧,星宿变成珠玉,从而增加了鸾凤和鸣、比翼双飞、永结同心等美好寓意,结合墓门门扉下方的夫妇辞别场景,我们可以推测墓主人大违常规地将其刻于墓门门扉之上,一方面它象征着两人同心和美、生死与共,另一方面也寄托了对夫妇二人将会并蒂成仙、“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④的期望。

3 结语

这幅《珠联璧合图》以其具有的独特艺术造型和丰厚的文化意蕴,为研究汉代淮北地区文化交流、风俗习惯和信仰追求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汉画像石
古代艺术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分期及特色
汉画像石艺术在装饰性绘画中的思考
关于汉画像石图形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摭谈
汉画像石中“鱼莲”图像研究
解读汉画像石“线”语言的生命力
汉画像石的彩绘艺术探渊
汉画像考古资料中的“天”与“地”
论鲁西南汉画像石中神明形象的宇宙论意义
汉画像中汉代笞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