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分析

2021-07-16宝尔江阿斯哈尔蒋博翔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

医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住院费用患肢置换术

赵 巍,宝尔江·阿斯哈尔,蒋博翔,米尔阿里木·木尔提扎,王 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髋部骨折发生率也有逐渐上升趋势[1]。有报道显示出[2],老年人群体是髋部骨折的高危人群,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安全。髋部骨折患者,通常均是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效果较佳[3]。该手术方式可尽可能地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康复,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较低。但在手术实施后,因老年人患者的生理机能低下,也需为患者配合以有效、科学的护理计划,对加速患者活动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早期康复锻炼,可根据患者的术后实际情况来制定康复计划,进而推进患者的疾病恢复。本文旨在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6 例,按照患者手术日期的单双分为两组,即早期康复组53 例与对照组53 例。早期康复组患者中,男性27 例、女性26 例。年龄63 ~85 岁,平均年龄(70.13±5.1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 例、女性25 例。年龄62 ~83 岁,平均年龄(69.87±4.52)岁。两组患者均具有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患者的意识清楚,具有基本的认知能力。排除标准:患者在2 年内已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心肺功能不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早期康复组患者予以早期康复锻炼,可分为:(1)术后床上锻炼:手术结束后,当患者的意识恢复时,可在当天为患者进行床上训练指导。引导患者完成患肢抬高、外展等运动,当患者的麻醉效果逐渐消失后,可引导患者完成踝关节背伸和跖屈。指导患者完成床上锻炼,可一定程度上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第1 d,①股四头肌锻炼,锻炼方式:收缩大腿肌肉,下压患者膝盖,保持膝关节伸直后放松。②足趾伸展锻炼,锻炼方式:控制足趾完成伸展。术后第2 d,①髋关节屈伸锻炼,锻炼方式:引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并将床头抬高,屈髋角度一般小于45°,不能过大。并完成膝关节、踝关节的活动,保持适当的活动量。术后第3 d,①踢腿动作锻炼,锻炼方式:引导患者身体向患侧外移,协助其将小腿下垂于床边。曲膝关节,屈髋角度约为90°。②健侧下肢屈膝支撑锻炼,锻炼方式:借助于病床床架上方的吊环,双手紧握,将身体抬高。此锻炼过程中,需确保动作缓慢,防止发生明显疼痛。(2)术后床下锻炼:护士协助患者下床,下床时先让身体向健侧移动,而后移动患肢。在健侧足部先着地后,在床边坐稳。借助于助行器,尽量在患肢不负重的情况下站稳身体。上床时,则需先协助患肢上床,再移动健侧上床。患者的上下床过程中,需家属、护士在旁仔细看护。(3)负重锻炼: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其进行髋关节负重指导,一般在术后3 周左右,3 个月后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3 个月内扶拐步行时,需减少患侧髋关节的前屈、负重,禁止奔跑、搬运重物。(4)生活起居护理:可将患者的椅子高度、坐厕高度提高,减少患者患侧的弯曲度数。为其提供宽松的裤子、鞋子,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基础护理,在患者术后1 ~2 周内,护士指导患者开展屈伸足踝、足踝旋转等训练。并引导患者养成进行康复训练的习惯,每天坚持练习。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2)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时间节点分为:术后2 周、术后4 周、术后8 周。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标准来完成评估。分值为0 ~100 分,越接近满分,表明患者的关节恢复效果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对数据完成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使用频数、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

早期康复组患者护理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数据值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比较( ± s)

组别 例数 首次下床时间/h 住院天数/d 住院费用/万元早期康复组 53 26.31±6.08 8.14±3.05 3.12±0.31对照组 53 70.35±6.90 15.17±4.34 4.59±0.50 t 8.390 9.066 7.264 P<0.05 <0.05 <0.05

2.1 两组患者术后2 周、术后4 周、术后8 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

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2 周、术后4 周、术后8 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 ~8 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2 ~8 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2 周 术后4 周 术后8 周早期康复组 53 72.10±5.10 78.60±3.74 84.69±4.12对照组 53 61.82±4.86 65.99±4.15 72.74±4.56 t 12.348 15.209 11.087 P<0.05 <0.05 <0.05

3.讨论

髋部骨折患者,需及时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5]。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正逐渐降低,骨密度较差,更易因意外而发生骨折。虽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但也需对患者的术后早期锻炼加以重视。有报道提出[6],早期康复锻炼,对髋关节稳定性的维持与减轻关节负载均有积极意义。并且,其也提高患肢的肌肉强度,防止肢体其他部位发生骨折。为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制定全面、完整的早期康复锻炼计划,可很好地改善患者的术后关节活动功能[7]。制定出周密的锻炼方案,从术后意识苏醒的第1 d开始,主动、被动训练相结合,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但在实施早期康复锻炼的同时,也需避免过渡锻炼,防止患者发生患侧髋关节脱位[8]。实施康复锻炼时,需遵循个性化、渐进性与综合性的原则,才能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日常活动能力。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早期康复组患者护理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的数据值情况均要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指出,早期康复锻炼的实施,可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有效、科学的护理指导,推进患者的髋关节康复。从患者的股四头肌锻炼、足趾伸展锻炼、踢腿动作锻炼等床上锻炼内容出发,鼓励患者积极完成锻炼计划,对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2 周、术后4 周、术后8 周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要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指出,早期康复锻炼能够让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更快恢复,强化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期、分阶段的安排锻炼计划,可促进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活动下肢肌肉,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系统、科学的护理干预,也防止关节因长期制动而发生组织痉挛、粘连,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术后护理中予以早期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缩短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也提升了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住院费用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