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 循环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6张瑞涛

医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血糖高血压研究组

张瑞涛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卫生院全科医学科 北京 101301)

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病症,糖尿病伴高血压疾病来说,治疗难度明显增加,并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将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对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3]。PDCA 循环是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方法,在健康教育和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4-5]。鉴于此,本次纳入20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析PDCA 循环健康教育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我院收治的202 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101 例)、对照组(101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43 例,女性58 例;年龄43 ~77 岁,平均年龄(60.01±7.71)岁;高血压病程2 ~14 年,平均(8.01±2.03)年,糖尿病病程3 ~13 年,平均(8.03±1.73)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46 例,女性55 例;年龄42 ~77 岁,平均年龄:(59.51±5.87)岁;高血压病程1.5 ~15 年,平均(8.33±2.31)年,糖尿病病程2 ~15 年,平均(8.51±2.21)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1)饮食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脂肪、热量低、糖量低、热量低、盐类低的食物;(2)用药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按照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压类的药物,避免自行减药或者停药;(3)运动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每天坚持做有氧活动;(4)规范生活方式:指导患者戒烟酒,并告知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与熬夜。

研究组:PDCA 循环健康教育:(1)计划(P):开展健康教育时,根据PDCA 循环理论教育手段进行。对患者调查时,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内容包含:疾病知晓情况、相关知识知晓率、生活方式、用药情况、对控制血糖、血压的信心等等,同时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创建健康教育方案。(2)执行(D):予以患者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知识的指导教育;按照患者的个人特点,1 周内为患者进行1 次针对性干预,在护理干预期间,针对依从性差的患者,分析其依从性差的原因,同时将原因找出,并重新拟订干预计划,实施标准化干预。(3)检查(C):完成干预之后将调查问卷发放给每位患者,对其做测评,了解患者对知识掌握情况,例如:健康行为构成状况、行为改变情况、有关知识知晓情况等等。(4)处理(A):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比目标、结果,再巩固、优化干预方案,为患者开展标准化的干预,多次循环,将新的问题提出,从而为下一个PDCA 循环奠定基础,可将健康指导干预方案逐渐优化,确保成功经验可形成标准,作为健康教育依据。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知晓状况:遵医行为、运动训练、饮食控制、疾病知识,知晓率=知晓数/总数×100%;(2)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3)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研究组遵医行为、运动训练、饮食控制、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 s,mmHg)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 ± s,mmHg)

舒张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101 164.43±2.22 120.95±2.05 97.03±1.72 80.89±1.64对照组 101 164.44±1.94 141.36±2.40 97.01±1.62 91.16±2.15 t 0.034 64.919 0.084 38.158 P 0.973 <0.001 0.933 <0.001组别 例数收缩压

2.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 s)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 s)

餐后2 h 血糖/(mmol·L-1)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101 7.22±1.06 5.93±0.81 11.48±1.35 9.16±0.75对照组 101 7.14±1.07 6.89±0.94 11.38±1.33 9.81±0.43 t 0.525 7.782 0.552 7.534 P 0.600 <0.001 0.581 <0.001组别 例数空腹血糖/(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101 7.94±0.46 7.19±0.87对照组 101 7.99±0.48 7.27±1.06 t 0.674 0.571 P 0.501 0.569组别 例数

3.讨论

高血压、糖尿病都是慢性疾病,终生通过科学用药的方式来控制血糖水平、血压水平,而对于糖尿病伴高血压疾病来说,因为其病情较为复杂,患者仅仅单一依赖药物进行治疗,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该疾病来说其发生和患者生活方式不合理存在紧密联系[6]。将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健康意识、遵医性提升,可帮助患者将不良行为改变,使预后得到改善[7]。

健康教育主要是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进行维护、延缓以及减少并发症、将生活质量提升作为基本目的。通过将采用PDCA 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到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干预当中,可确保患者能够构成健康行为、树立健康理念,将患者生活质量提升[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为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用PDCA 循环法,可以使患者将不良的生活方式自觉改善,并能形成健康理念,构成健康行为,从而可起到对高危因素控制,延缓、减轻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效果,使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危害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行为、运动训练、饮食控制、疾病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干预中,实施PDCA 循环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健康知识知晓率,降低血糖水平与血压水平,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血糖高血压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全国高血压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