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经鼻空肠营养管的效果评价

2021-07-16孔玉艳许静雅段燕燕

医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胃管肠管医护人员

孔玉艳,许静雅,段燕燕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 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机械性通气患者通常有营养不良的情况,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营养补充。补充营养的方式有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虽然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症状,但与肠内营养相比,对免疫功能的改善相对较差[1]。同时肠道内营养支持治疗还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后感染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生存。而肠内营养支持最常见的方式是经胃管给予,且常伴有反流等并发症,不利于肠内营养供应的早期补充[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36 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 例,女性7 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8 例。试验组男性15 例,女性3 例,年龄40 ~86 岁,平均年龄(72±4)岁;对照组男性14 例,女性4 例,年龄43 ~90 岁,平均年龄(74±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以保证32 ~35 mmHg(1 mmHg=0.133 kPa),必要时可加用PEEP,将床头抬高至32 ~45°,并每日进行脱机试验[3]。

对照组实施鼻胃管置入手术,具体内容为:在置管前,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说明置管的目的、步骤和可能发生的不适,以便患者配合,然后让患者坐位休息。随后,医护人员测量了从耳垂到鼻尖(相当于鼻口到咽喉的距离),再到剑突,大约是应该插入胃管的长度,并在度量处做了标记。医生在胃管前端涂上30 ~40 cm 的液体石蜡,用止血钳夹住胃管尾端,用镊子夹住胃管前端,经鼻或口缓慢插入咽喉。经口置入胃管,将胃管固定在唇部或一侧的脸颊,并用牙垫防止咬合后卡住胃管。胃管远端接负压吸盘或引流袋。清洁床单,清点穿刺用物品,放置在指定位置,记录脑脊液的数量,颜色,性质,采集标本立即送实验室检测[4]。

试验组实施经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手术,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置管护理:医护人员首先把空肠管留在胃腔内,入镜下,找到空肠管前端,进入导丝,钳夹钳住导管前端,穿过幽门后继续推进至屈氏韧带30 cm。退胃导丝和退胃镜时要轻柔,防止退胃时脱空肠管,胃镜要充分润滑以减少与空肠管之间的摩擦,降低脱空的危险[5]。(2)置管中病情观察: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插管前将呼吸机的各项参数设定好,适当加大呼吸机各项参数的支持力度,插管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导致气道内压力急剧上升,因此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镇静外,还要严密监控呼吸机的气道压力,动作温和,尽量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6]。(3)置管后护理置:医护人员妥善固定空肠营养管,常规做腹部正位切片检查,了解空肠管的具体位置。术后2 d 内,利用肠内营养泵,将肠内营养物匀速滴注20 h,使用输液增温器,肠道温度保持在37 ~40℃。滴药初期速度为20 ~40 mL/h,2 d 后速度为1 500 mL/d,增加和减少的量取决于患者的耐受性。在有回流的情况下,应密切监测胃腔的残留量,在有回流的情况下应进行胃肠减压,在进食量取决于胃内容物,在有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进行全肠外营养补充[7]。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前后的血糖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餐前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的下降幅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上,试验组的通气时间为(124.13±0.58)h,低于对照组的(157.25±0.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与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 s)

术后餐前血糖指标/(mmol·L-1)试验组 18 8.57±0.19 9.64±0.19 5.83±0.17对照组 18 8.51±0.15 9.62±0.17 5.93±0.11 t 1.053 0.333 2.096 P>0.05 >0.05 <0.05名称 例数 术前餐前血糖指标/(mmol·L-1)术前餐后2 h 血糖指标/(mmol·L-1)机械通气时间/h试验组 18 7.54±0.07 124.13±0.58对照组 18 7.68±0.05 157.25±0.56 t 7.000 171.606 P<0.05 <0.05名称 例数 术后餐后2 h 血糖指标/(mmol·L-1)

3.讨论

目前,我国已有研究表明,因机械通气治疗后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其发生率为73%~98%,可见机械通气会使呼吸衰竭症状加重,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不全障碍的出现[8]。机械性通气患者常因病情危重,自主进食困难,因此在早期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促醒和支持各器官功能[9]。目前临床上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主要有鼻肠管和鼻胃管两种,由于鼻胃管饲喂给药具有方便置管的特点,应用较广。但是,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胃管进食后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误吸、反流等并发症,难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不适合早期应用[10]。因此,通过鼻肠管给药,其肠内营养更有优势。

本文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经鼻空肠营养管可降低血糖指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这与郑磊磊、姜兴、钟春苗、李莘等人的观念一致。郑磊磊[11]的研究证明:对急性颅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经鼻空肠管喂养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姜兴等[12]的研究表明: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行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身体营养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应用。钟春苗、李莘等[13-14]的研究证明对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EN 不耐受标准化流程管理可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血糖波动水平,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经鼻空肠营养管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降低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了血糖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次观察例数偏少,还需继续观察。

猜你喜欢

胃管肠管医护人员
一种便于确定胃管导入位置的胃管设计和应用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胃管末端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