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通量血液透析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尿毒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2021-07-16周志红

医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通量尿毒症毒素

周志红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健康医学科 湖南 长沙 410005)

慢性尿毒症为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1],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较大的威胁。肾移植是治疗慢性尿毒症的最有效方法[2],但是由于资源有限、价格昂贵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因此多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该病。常规血液透析为低通量,可将血液中的小分子毒素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则难以清除[3],会导致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的痛苦。高通量血液透析则可弥补常规血液透析的不足,本文进一步对比分析两种血液透析方法对慢性尿毒症患者的应用效果。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7 月—2017 年6 月本院接收的慢性尿毒症患者取50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 例。纳入标准:(1)符合《尿毒症透析和肾移植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者;(2)自愿接受规律血液透析治疗者;(3)临床资料齐全且愿意接受随访者。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血压、血糖水平控制不理想者;(2)存在严重感染、出血倾向者;(3)存在心、肝、肺等脏器功能衰竭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存在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者。

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9 例;年龄44 ~60 岁,平均年龄(52.75±2.20)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4 例,糖尿病肾病5 例,高血压肾损害4 例,其他2 例。尿毒症病程3 ~23 个月,平均(12.60±1.17)个月。体重45 ~83 kg,平均(64.20±1.76)kg。观察组中男性15 例,女性10 例;年龄45 ~61 岁,平均年龄(52.79±2.23)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5 例,糖尿病肾病4 例,高血压肾损害3 例,其他3 例。尿毒症病程4 ~24 个月,平均(12.64±1.22)个月。体重46 ~84 kg,平均(64.24±1.8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4008S,透析液均选择碳酸氢盐。

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透析表面积为1.4 m²,超滤系数则为12 mL(mmHg·h),碳酸氢盐的流速、血流量依次为500 mL/min、220 ~260 mL/min,4 h/次,1 周3 次。

观察组:高通量血液透析。透析表面积、超滤系数分别设置为1.6 m²、68 mL(mmHg·h),透析液流速、血流量分别控制在500 mL/min、250 ~350 mL/min,透析脱水量为3 000 ~6 000 mL。透析时间1 次4 h,每周3 次。

两组患者在透析开始后予以肝素抗凝30 min,治疗时长均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清晨抽取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处理,速率、时间分别为3 000 r/min、15 min,取上层血清,运用PUZS 300A/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生产厂家: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

(2)透析3 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评估标准:①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指标改善率≥60%-显效;②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肾功能改善率为30%~60%-有效;③临床症状无较大改变,肾功能改善不明显-无效。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相加即为治疗总有效率。

(3)对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生化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的生化指标数据均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的BUN、SCr、PTH均比对照组低,而Alb、Hb 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的生化指标( ± s)

表1 对比两组的生化指标( ± s)

注:同组内治疗前进行比较,*P <0.05。

SCr/(μmol·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22.44±3.66 10.28±1.36* 780.01±49.48 510.75±40.64*对照组 25 22.40±3.71 15.34±2.07* 779.85±49.64 627.59±45.30*t 0.038 10.215 0.011 9.599 P 0.970 0.001 0.991 0.001组别 例数BUN/(mmol·L-1)组别 例数PTH/(pg·mL-1)Alb/(g·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683.58±88.94 405.33±49.69* 24.66±4.15 40.84±6.58*对照组 25 683.51±88.87 601.42±65.91* 24.63±4.10 33.79±5.43*t 0.003 11.879 0.026 4.132 P 0.998 0.001 0.980 0.001组别 例数Hb/(g·L-1)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5 94.58±12.71 118.60±17.23*对照组 25 94.53±12.66 105.80±14.57*t 0.014 2.836 P 0.989 0.007

2.2 临床疗效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n(%)]

2.3 治疗安全性

观察组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治疗安全性[n(%)]

3.讨论

慢性尿毒症以肾脏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4],尿毒症毒素潴留在体内会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促使内分泌功能失调。慢性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血液透析,能够将患者体内多余的毒素清除,有助于恢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5],促进肾脏功能的改善。

常规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小分子毒素,但透析时间的延长,会使中大分子物质堆积在患者体内,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如何清除中大分子是临床一直在研究的问题,高通量血液透析则可将上述问题解决。同常规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水力学通透性、扩散性均更加理想[6],且高分子聚合物透析膜能够将大中分子物质清除,促使透析效率提高,同时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残存的肾功能[7],减少炎症反应,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降低β2 微球蛋白的水平[8]。但是高通量血液透析对患者的血管通路条件存在较高的要求,故医疗人员需要在治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的内瘘。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而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均更高,充分证明了高通量血液透析的应用效果比常规血液透析更加显著。分析原因在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毒素清除能力更强,能够避免大中分子物质堆积,在促使肾功能改善的同时,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与常规血液透析进行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更值得推广应用在慢性尿毒症患者治疗中,其效果及安全性均高于常规血液透析。

猜你喜欢

高通量尿毒症毒素
高通量卫星网络及网络漫游关键技术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高通量血液透析临床研究进展
Ka频段高通量卫星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探讨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人物
中国通信卫星开启高通量时代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