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内窥镜活检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分析

2021-07-16邝倩仪范晓琳姚凡保

医药前沿 2021年15期
关键词:内窥镜腺癌直肠癌

邝倩仪,范晓琳,姚凡保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病案统计室 广东 佛山 528100)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近些年来该病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造成患者发病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遗传等有关。针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尤为关键,尤其是在患者病灶较小时,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对患者的治疗难度,患者的预后效果也更加理想[1]。而对患者选择的活检病理方法,将会直接关系到对患者的诊断效果,并可以更好地为患者确诊,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肠道内窥镜进行活检的具体方法,然后分析对患者的病历诊断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00 例,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全部患者中的男性92 例,女性108 例,年龄34 ~73 岁,平均年龄为(46.8±6.0)岁。其中,直肠癌患者120 例,结肠癌患者60 例,腺瘤癌变患者20 例。患者的病灶分布为:8 例升结肠、12 例横结肠、16 例降结肠、36 例乙状结肠、128 例直肠。患者病灶的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116 例,乳头状腺癌44 例,黏液腺癌40 例。患者的病灶类型为:浸润型16 例,息肉型24 例,溃疡型160 例。纳入标准:(1)能够积极配合检查的患者;(2)可以正常交流的患者;(3)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4)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2]。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2)无法有效配合检查的患者;(3)不适合接受病理活检的患者;(4)合并其他癌症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将切除的患者病灶进行检验。在对患者施术前,通过肠道内窥镜开展活检,主要流程为:首先,按照肠道内窥镜的操作规程取出患者的病灶样本,然后对获取的病灶样本通过石蜡开展包埋处理,并利用切片机切为4μm 的切片,最后对切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获得对患者的检验结果。对患者的病理检验标本,均由我院资深医师进行诊断。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均接受肠道内窥镜进行术前活检,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后,将术前活检结果与术后确诊结果进行对比,从而确认前者的准确性[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肠道内窥镜共检出管状腺癌60.00%、乳头状腺癌20.00%、黏液腺癌18.00%,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癌肠道内窥镜诊断4 例,病理诊断为0 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结肠癌、直肠癌属于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该病在发病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导致患者往往在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并出现明显症状后才会就医,这不仅会提高对患者的治疗难度,患者的病情也会快速进展[4]。所以,就需要对结直肠癌患者开展早期诊断,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防止患者病情进展为浸润性癌,从而使疾病的危险性下降50%以上在对患者检查时,如果患者的病灶没有侵入其黏膜下层,仅存在于肠道黏膜上皮层,那么患者存在肿瘤转移的概率较比较低[5]。有研究资料表明,在人体的结直肠黏膜中会存在一定的淋巴管,通常情况下肿瘤细胞并不会转移到淋巴管。然而,一旦患者肿瘤细胞浸润到其肠道黏膜肌层或者是下层,那么随着患者淋巴管的转移,肿瘤细胞必然也会随之发生转移,这种特效与胃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有研究资料显示[6],胃癌患者的肿瘤细胞如果没有侵入其胃肠道黏膜肌层(含下层)时,也有一定概率会出现转移的问题。

通常在临床上都是对患者实施病理活检,而通过利用肠道内窥镜对患者开展病历诊断,将可以更好地完成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工作。通常只需要获取患者少量(2 ~3 mm之间)的标本,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对患者的诊断。而在采集患者病灶标本时,还需要观察患者的肠道黏膜下层组织状态,这样就可以更好的确认患者病灶的结构,从而有效分析患者病灶的良恶性[7]。通常情况下,由于患者的肠道黏膜层与肌层较薄,导致肿瘤细胞很容易会出现浸润的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内窥镜共检出管状腺癌120 例(60.00%)、乳头状腺癌40 例(20.00%)、黏液腺癌36 例(18.00%),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基本相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内窥镜诊断细胞癌4 例,病理诊断为0 例,略有差异。这充分地表明了通过肠道内窥镜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活检的应用价值。同时,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以确认,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其病灶形态学表现以及浸润深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对患者开展临床诊断工作时,也不能够仅仅根据患者的病灶形态就对患者进行确诊。并且,为了防止出现漏诊的问题,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并不一定需要根据黏膜以及黏膜肌下层浸润情况进行确诊。但是,也不可以简单地根据其黏膜内肿瘤为患者确诊,需要开展描述性诊断。而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工作时,还需要充分考虑获取的患者手术标本,如果患者的病灶局限在黏膜内或者是上皮内,就能够确诊为黏膜内肿瘤,并能够视为其他部位原位癌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防止出现过度治疗的问题。并且,对发现的可疑癌变病理报告,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沟通,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误诊的问题。

然而,在对患者进行镜下诊断时,无法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黏膜下层浸润的问题,导致容易发生漏诊或者是误诊的情况。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8]:(1)在通过标准活检钳采集患者的标本时,如果活检组织深度不合理,就会影响对患者的检查结果。所以,在检查的过程中,还需要活检组织深度进行合理控制。(2)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如果获取的检验标本过少,将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需要获取适量的检验标本,这样就能够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术前活检的次数过多,出现病灶缺失比较严重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对患者的术后确诊结果。(3)通过内镜对患者检查时,通常很难发现患者病灶的细微变化以及凹陷型病灶的实际情况。而通过使用肠道内窥镜,则可以更好地对患者病灶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通过肠道内窥镜进行活检有着极为理想的效果,可以较为准确的确认患者的病灶类型。然而,该诊断方法无法有效的检出患者肠道黏膜下层浸润的问题,这就需要综合判断患者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对患者诊断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内窥镜腺癌直肠癌
一种具有附加内窥镜功能的医疗管
电子内窥镜临床评价要求探讨
内窥镜技术研究进展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