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教学新形式探索

2021-07-14侯莉娜李成华王海荣刘玉华

科技风 2021年18期

侯莉娜 李成华 王海荣 刘玉华

摘 要:目前,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存在难以与专业结合及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工程伦理因素的考虑。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特点,提出将工程伦理纳入专业课程,构建“工程伦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问题—团队—方案”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伦理教育,解决在土木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难相融的问题。

关键词:工程伦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教学新形式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工程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与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工程伦理教育在我国的工程教育中却长期处于缺位状态。2016年,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契机开启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脚步[12]。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还存在难以与专业结合及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为采用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同时加强课程实践教育。《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及专业性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但目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为纯技术性的学习,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课程设计环节,均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会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各方面利益等工程伦理因素,对工程伦理问题的理解不深刻。

鉴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工程伦理纳入专业课程,构建“工程伦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问题—团队—方案”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伦理教育,解决在土木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难相融的问题。

一、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存在问题

(一)工程伦理教育难以与专业结合

虽然工程认证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对工程伦理的要求,但实际上国内高校却没有太多课程或固定环节来满足这一培养要求。即使开设相关课程,授课教师大多具有哲学、伦理学等文科专业背景[3],并不具备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基本知识,因此,教师不能深入理解工程问题,也不能解决工程伦理教育的专业性问题。同时,学生对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不清楚,不理解,一般仅将其当作非专业的公共课程进行学习。

为此,可通过在专业课程中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来解决上述问题。多位教育工作者对国内外的相关现状进行调查研究[45],结果表明,目前虽有部分老师提出过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想法及思路,但实际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专业老师仍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工程专业教师还没有充分形成主动采用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意识,因此,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存在难度。

(二)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缺乏实践经验

工程学科均是来源于實践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伦理学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工程伦理教育应使学生掌握:在工程实践中应遵守社会的规范,如何遵守规范及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与北大师生座谈时说:“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6]然而,目前我国专门开设工程伦理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并且多数工程伦理课程均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留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6]。主要原因在于:①工程伦理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割裂,没有合适的实践方法;②教师不理解课程的性质,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除此之外,虽然部分工程伦理教学也尝试采用工程案例教学等方法,但也仅是对案例置身事外的分析,学生并未真实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获得道德体验,因此,学生对工程实际中可能存在伦理困境或抉择问题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特点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属于土木工程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的设计基本概念、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等知识,是一门基于数学、工程力学、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等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应具备解决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及专业性,但目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为对某工程结构(楼盖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的设计基本概念、设计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纯技术性的学习,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课程设计环节,均缺乏社会实践环节。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会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各方面利益等因素。显然,教师在该过程中只进行了“授业、解惑”,缺乏“传道”的部分。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三、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设计》教学新形式探索

(一)构建“工程伦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

(1)制定工程伦理教育目标如下:①提升学生的工程伦理敏感度,使学生充分其了解工程伦理内容(内涵、作用、范围及限度),成为合格的土木工程师;②增加学生工程伦理知识,提升学生的伦理判断力及道德推理水平;③提高学生的道德意志力。

(2)明确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容:①通过强调土木工程实践活动中的设计责任及监督责任,强化学生工程伦理责任教育(课堂工程案例分析及课程设计过程体会)。②通过工程伦理教育,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意识,对学生工作后预防工程伦理问题的发生或解决工程伦理问题均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讲授、课后作业及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③通过间接经验(如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及学习具有丰富经验的土木工程师经验)和直接经验(参与土木工程实践活动掌握的经验),培养土木工程学生社会伦理责任实践能力(参加相关讲座、聆听报告、课后大作业及课程设计过程中进行)。

(3)将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教学过程置于真实复杂的社会条件中,将工程伦理教育与理论教学及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优化课程内容,增强课程一体化(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课程设计过程中优化)。

(二)建立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问题—团队—方案”的课程教学方法

(1)理论课教学中,穿插完成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项目设计专业知识讲解(工程概念、设计常识、设计方法及相关规范),并进行工程伦理基本思想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的技术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引入实际土木类工程案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案例存在的专业技术知识点及工程伦理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土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工程伦理要素进行技术分析、道德推理,综合思考解决问题,并对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及进行方案改进。

(2)实践课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布置学生进行混凝土及砌体结构项目(如楼盖结构、单层工业厂房、框架结构及砌体结构)综合分析,指导学生全面考虑各种技术与非技术的影响因素(社会性、经济性及环境影响等)。如进行单层工业厂房设计时,在方案的比选阶段要综合分析结构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情况下,如何做到结构安全、造价最优,结构对周围的环境有无影响及如何控制。如此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并及时与教师及同组同学进行反馈与沟通;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工程结构的社会价值,扩大调查信息范围,搜集必要的基本数据;最后,要以科学的态度实现社会价值,获得一个平衡多数人群利益和社会因素的优化方案,并通过半定量的方式并进行方案评价与抉择(具体可设计多项指标进行评价)。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采用全过程化考核方式,(具体为闭卷考试+项目评比+工程伦理考核理考),具体采用笔试考试、过程记录、阶段报告、个人自评+团队互评等几种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时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要通过确保结构设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及规范性,以此判断学生工作时态度是否端正积极(如进行结构设计数据的全过程记录,分阶段撰写设计报告,并结合笔试考试情况综合分析等)。

(2)要考查学生的个人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重点通过全过程的记录,随时掌握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实踐情况,保证真实性,(同时结合,项目汇报,分组分人汇报;进行小组内部的自评及互评等)。

(3)要考查学生主动优化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如项目方案比选阶段方案的优化;实施阶段设计计算、绘图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非技术问题等)。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存在难以与专业结合及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在实际教与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社会、经济、环境和各方面利益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本文针对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将工程伦理纳入专业课程,构建“工程伦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元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融入工程伦理因素的“问题—团队—方案”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土木工程伦理教育,解决在土木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与实践性难相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林健.如何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基于《华盛顿协议》的界定和要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1726+38.

[2]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R].2016.

[3]罗欣,范春萍.中外工程伦理教育研究述评——基于CNKI和WOS数据库文献的共词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8(02):169179.

[4]夏嵩,王艺霖,肖平,富海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172176.

[5]杨成,李力,李彤梅,王楠,杜乔.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工学院Masterclass课程评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4):142145+152.

[6]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电子教育,2018(02):1.

基金项目:西安工业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JGY021)

作者简介:侯莉娜(1983— ),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