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水东醒狮的制作工艺现状分析

2021-07-14林家缗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中国民族美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狮头舞狮手工艺

文/图:林家缗 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一、引言

中国传统民俗认为舞狮能祈福纳祥,于是人们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加以改进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故此每逢喜庆佳节,以敲锣打鼓,舞狮助庆与辟邪。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不同地域有各自文化差异,它们有着独自的特色。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水东镇东阳北街小巷进去第一间屋子,就有一家当地颇为有名的武馆世家,大堂正中间挂着“华光师祖”的雕像,供奉着“华光师祖”。左侧墙挂着三块牌匾,左边第一块写着“尚武堂”三字;中间写着“妙手回春,再世华佗”,是患者赠送的牌匾,上面日期写着1997年立春;第三块是当地政府颁发的“春节表演杰出贡献奖”,日期是2003年。右侧墙一排挂满各色狮子。每具狮子神情熠熠,色彩鲜艳,端庄传神,很有威严感。

二、编狮手工艺的工具材料及工艺流程

编狮,包括狮头、狮身、狮腿和狮鞋几部分。编狮以竹藤条为主要材料,结合纸、颜料等其他材料,步骤繁琐,工艺讲究,塑造出各具栩栩如生、庄严威武的形象。传统的编狮手工艺人,同时也是武术世家的传承人,他们集舞狮、武术和编狮手工艺于一身,节日庆典、新张赛会时游狮表演,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仅被充当娱神娱乐,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

(一)工具材料

一套完整编狮手工艺所需工具材料有竹藤条、宣纸、牛皮纸、浆糊、树浆糊、小刀、棉花、剪刀、焊胶枪、胶条、细铁丝、白布、各色人造仿毛、各色透明薄彩布、多色颜料罐、毛笔、卷尺、直尺、小白鞋、胶手套、红色小毛球、白胶布、毛刷子、各色的纯色贴纸、细绳、小珠鳞片、鳞片、长白毛等。

过去材料较牢固,且价格较便宜,以前是手工艺人自己去竹林挑选砍伐,晒干砍成不同条状,然后削细,让它变得光滑顺畅,再放到阳光下暴晒,第一步才算完成。后来觉得麻烦,且年事已高,便去市面上买现成的,但价格略贵,质量较差,主要问题是机械切割,周边没削顺滑,易有小刺,如不小心处理,则刺手且质量差,易折断。材料好坏与技术高低都决定编狮质量是否过关。

(二)造型

外形矫健硕大,神情严肃凶猛,给人一种不怒而威的畏惧感。这是林师傅编狮的统一造型,他爷爷的编狮手艺称得上当地一绝。以前很多广州、潮州、佛山、吴川的人都慕名而来预定和购买。每次爷爷在编狮的时候,他总会待在旁边搭把手,所以林师傅继承了爷爷手艺。

狮身会根据编制的狮头颜色而定,要的就是统一连贯性。而狮裤和狮鞋亦是一样。

(三)色彩

在编狮取色方面,没有色彩禁忌,但在用狮方面,则传统会用红黄两色为主,但出狮时,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用黑色,除特殊情况。如某地方由于无法用科学来解释,需要一种很严肃的气场镇压;或有地方开盘动土时,需焚香祭拜,再用黑狮开场,才会动土顺利。这些都是在行规默认情况下会用到黑狮,其他情况则是不允许的。

(四)工艺流程

1.狮头部分

首先,把晒好的竹藤一条与另一条错位衔接,用白胶布捆绑固定位置,凹好每一个位置造型,在每一个白胶布固定位置上粘浆糊,用宣纸粘贴,进一步加固,再用细铁丝在周边打结牢固,至整个狮头造型完成为止。放至阳光下晒两天,使其牢固。这个过程很重要也很关键,考验一个师傅技术是否扎实,如果在晒的过程中遇到水,或暴晒后裂开,那么前期所有工作都将白费。

其次,给晒后的狮头贴宣纸,先把宣纸裁剪成不同大小尺寸,这时会结合胶枪、胶条、浆糊和树浆糊一起使用,使镂空的编狮头变成实体,需要反复贴七层,贴完后拿到室外再晒一天,接着再贴牛皮纸,使制造出来的狮子更加结实和耐用。牛皮纸则需要反复贴五层,再晒两天。这样编织出来的狮头看起来硕大,实则轻,舞起来方便省力,不像市面上的那么笨重。市面狮头用的材料都是报纸、硬纸皮,所以舞动时会笨重吃力,且不耐用,如舞狮时稍微力度过大,便会散架,更关键的是市面狮子不能暴晒和淋雨,而自己制作的则不怕淋雨和暴晒。在这一行业,自然天气是不能控制的,时辰很关键。尤其是新张庆典或墓基仪式,客户规定吉时,即便遇到不可阻挡的自然现象,也要按时出狮。有同行为省成本,买几百块的便宜狮子,遇太阳暴晒再加上舞狮者力度过大,就会爆裂散架;如遇雨季,因材料问题,易淋湿发霉。因此他们很害怕这种情况出师,因为接一场商演活动经费都抵不过报销一头狮子。但自己制造的狮子较耐用,不怕暴晒和雨淋,每次商演完,都要拿吹风机对整个狮子进行吹干,再晒,每隔两年对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及修补。

再次,用毛刷涂一层凝脂油,让它变光滑,晒干,再复涂,复晒。此步骤重复三遍。裁剪人造彩色仿毛,用焊胶枪贴在狮头不同部位,使其牢固,晒干。再接着用各色纯色贴纸裁剪出各种纹样,贴在狮头每个对应地方,图案有山形、波浪形、不同形状的条纹、龙形、凤形和鹰形等。两条龙对称贴在狮脸两侧,两只凤则贴在狮背,鹰则贴在狮头的额头处。在贴鹰图纹时,需要铸一面光滑的小圆铁镜,然后再在镜面贴上鹰图纹,再根据狮子整体颜色系上一个黄色或红色的小锦球。狮头后背横贴着红色“尚武堂”三个字的剪纸。接着再对整个狮头空白处进行彩绘,然后晒两天。

最后,眼睛与耳朵的制造。眼睛由两个灯泡组成,瞳孔是在灯泡上面贴着一块黑色小圈,里面再贴一块白色小圈,然后中间贴一个红色的小圆点代表眼珠。再通过细绳把两个灯泡绑固在一个位置上,接着把耳朵两边的细绳捆在眼睛两旁,再沿着两旁的线系在一条线上。舞狮头者,通过这条细绳,操控眼睛和耳朵。当不动这条细绳时,眼睛和耳朵呈现张开状态;当操控这条细绳时,只需一拉,耳朵和眼睛便会随着细绳一起合闭。当动作频繁地拉收时,会呈现出眼睛和耳朵张开和闭合的视觉效果。完成了眼睛和耳朵的细节后,再进行其他细节处理。如给狮头添加人造仿毛,给空白处贴上图腾纹样,周边留白处上色,头顶尖角处再缝上对应颜色的小毛球。狮头内侧缝上长方形布袋,里面放满棉花当小枕头,方便舞狮者在舞狮过程中,头可以靠枕在布袋上。最后是狮须制作。

醒狮工艺

2.狮身部分

裁剪一张2米3的白棉布,再裁剪对应狮身的纯色人造仿毛,然后借助缝纫机,一条细边五厘米的人造仿毛间隔缝制到白棉布上,中间留有十厘米的间距,再裁剪一块二十厘米的纯色透明薄彩布,裁剪成一条波浪状倒三角,缝制到空白处,形成一层人造仿毛,一层纯色透明薄彩布,以此类推,层层叠进。然后再在每一层透明薄彩布倒三角的尖角处,针线缝上鳞片。尾巴处缝一个圆锥形布袋,里面塞满棉花,缝合好后,再围上人造仿毛,一层一层地间隔缝上。最后再单独缝制一条波浪形的黄色彩带——黄褂。这条彩带是当狮头和狮身被捆在一起后再系上,类似披风的效果。

3.狮腿部分

舞狮表演者统一上身穿白T恤,上面印着“尚武堂”三个大红字,腰间束系一条红色大腰带,而裤子依旧是裁剪纯白棉布,通过大橡筋绳做成均码裤,尺寸统一裁剪,所以不分高矮胖瘦都合适。同样裁剪同狮身色系的人造仿毛,同色系的透明薄彩布,借助缝纫机,一层叠一层地间隔衔接。最后在每一个波浪倒三角的尖角处,缝系上鳞片,呈现出瑞狮祥和的端庄气派。

4.狮鞋部分

准备了从40到43码的小白鞋,裁剪红和黄、白三种色系的人造仿毛,一层一层地缝制到小白鞋上,再缝上小珠鳞片,至此一套完整的舞狮装备便制造完成,所需时间将近两个月。

5.狮身图腾

关于狮身图腾纹样,在狮头两边脸颊处和后背有龙、凤、鹰、山纹、海浪等图腾纹样,还有四神纹、仙鹤、麒麟等。其中以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最为经典,也颇为讲究。

三、水东醒狮文化现状与传承路径

(一)现状

醒狮作为非物质遗产文化之一,经林师傅制作的每具狮子神采奕奕,栩栩如生。而且表演技艺精湛,在当地乃至于周边闻名远扬。以前各地方慕名而来预约购买人数较多,加之政府较为重视,节日庆典及当地新张开业,需要醒狮较多,所以林师傅会制作好狮子框架,带着弟子们一起制作。后因政府政策,节日庆典、春节游巡演出和端午赛龙舟助演取消,目前只有私企或个人邀约巡演,市场需求大大减少,各地慕名而来购买的人数也减少。

综上所述,水东醒狮团存在问题如下,一是后继无人,因为手工艺不外传,也不传女性,而林师傅的两儿子都没能继承父亲手工艺,导致手工艺因后继无人而无法发扬光大,编狮手工艺到林师傅这一辈濒临失传。二是时间长,制作一套完整的编狮装备,以前最快也要一个半月,现林师傅年事已高,最快也要耗时两个月,以前是带着弟子们一起制作,现在是独自完成。以两个月编织一具狮子装备,时间和人力付出的成本太高。虽说质量比市面上好,但售价比市面上贵,现同行者中也没以前那么重视狮子造型和质量,认为在市面上买到最便宜,能用便好,且是商演时才用,其余时候都是摆设。如果想买几具完整一套狮子装备,至少要提前一年预订,基于这些因素,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状态。三是缺乏扶持,缺乏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以往有政府支持和重视,节日庆典都会邀约参加商演和游行。现在只有私人新张庆典和迎春赛会,一则商演少,二则经费少。除去材料成本及人员的演出费用,所剩无几。商演一个是春节迎春庆典,另一个是端午节赛龙舟,但他们无法以此为长期生计,只能当成兼职。尤其中青年到大城市劳务,他们只有在春节才能聚在一起。

制作完成的狮头正面

(二)传承路径

编狮是一门纯手工的艺术,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由于编狮出品太慢,耗时耗工,加之行业难以此为生,众人陆续改行。同时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编狮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传统的编狮非常受民众的喜爱,节日庆典可以让群众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魅力,但现在编狮赖以生活的环境变化,活动的阵地也日益缩小,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醒狮吞噬了纯手工艺市场。传承方面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学习传统编狮手工艺的风气没有形成,而民众的刻板印象对编狮手工艺有错误的认知。当地政府也没有对编狮手工艺做抢救、继承、弘扬等工作,编狮很难得到改善,从业人员难以有更大市场,难以靠手艺生存,因此编狮手工艺难以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民族性”往往局限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殊领域,是一种通过世代相传方式传播的文化表现形式。虽然经过时代更迭、社会演变,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经历了创新和改变,但非遗中所蕴涵的文化认同感,凝结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永恒不变的。[1]要发扬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传承,除了离不开传承人的坚持和无私奉献精神以外,还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醒狮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应当向当地政府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是设立保护传承专门机构,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二是要有海纳百川精神,教育部门可以动员学校开设讲座或办传承班进行传承。三是应该打破常规,除了单一的父传子,还可以传女儿和弟子。四是要准确定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五是科技引领,动员企业人士加盟推广,重视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衍生醒狮系列周边产品和项目。六是与时俱进,要除旧迎新,结合新时代的潮流,融入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让更多的青少年对醒狮和编狮文化深入了解和认识,开拓市场需求。

四、结语

通过此次在广东水东对当地的醒狮团进行田野考察,笔者切身感受到编狮手工艺和醒狮文化的魅力,了解了当地的醒狮习俗和文化。编狮手工艺为醒狮文化而创造,醒狮为展示地域文化特色而存在。醒狮表演不仅仅只是娱乐审美的消遣,更是一种当地的习俗文化传播,只有真正了解、重视醒狮的文化和内涵,才会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它的精髓,展现它的价值与魅力。

醒狮表演

注释

[1]姚懿童,戴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以畲族传统编织工艺为例[J].美与时代(上),2021(06):49-51.

猜你喜欢

狮头舞狮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舞狮献瑞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佛山彩扎狮头传承调查研究*
迷宫弯弯绕
舞龙舞狮进校园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黎家狮上《非凡匠心》秀传家宝 再现狮王风范
非遗进校园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