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几个维度

2021-07-13黄广友

人民论坛 2021年17期
关键词: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黄广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历史决议 历史经验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自创始之日起,即有着深厚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历史自觉,注重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从历史中寻求使自己更加行稳致远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必要性,深刻揭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和评价自身历史的过程中,获得了前进的巨大动力,形成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重要决议(以下简称“两个《历史决议》”),这是集中全党思想和智慧形成的对自身歷史经验和教训的科学判断。虽然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重大历史时期对党的历史经验作出的科学总结,成为认识党史、学习党史,加强党史教育的基本准则,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如何总结历史经验”这一重要问题,必须对两个《历史决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旨归三者相统一问题作出思考,这对于当前百年党史学习,对于把党的历史经验有机地融入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理论维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要求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根本的观点和方法,是两个《历史决议》之所以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并具有恒久指导意义的关键所在。

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重视历史性批判,勇于推进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注重“历史的启示”,是一门注重历史批判的科学理论,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召力。1843年,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曾指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对资本主义历史性批判基础之上,才科学地说明了共产主义内在的原则性规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批判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我们党不仅重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批判,而且开创性地总结评价自身的历史经验并形成重要决议。学习两个《历史决议》,可以发现我们党在推动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推进自我革命,在这个意义上,两个《历史决议》之于唯物史观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并指出,“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并以科学的历史观来指导总结历史经验,运用的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通过历史性批判认识经验问题。

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唯物辩证法总结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召力,而且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对待自身历史问题,采取“要么是、要么否”的态度,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而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它保持着肯定的东西,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中”。这一科学态度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充分体现,即同时对自身历史成绩和错误都分析得充分、透彻。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由此可见,一个郑重的马列主义政党总结历史经验,必须答复好错误出现的原因,并给予科学分析,两个《历史决议》所体现的正是这种科学态度。回顾百年党史,我们党在总结党史经验的时候,坚持实事求是,敢于正视问题。具体而言,就是着眼于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联系,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既看到历史正确经验的统一性,又看到错误经验的对立性,统筹总结正反两面经验,从而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正因为我们党有这样的理论清醒,才能促进全党的团结统一和政治坚定,进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最后,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善于在现实中运用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不是消极等待,而在于对现实的正确把握和积极改变。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仅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分析职能,而且具有认识历史能力的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一个具有强烈历史意识的使命型政党,其强烈的历史自觉、使命自觉、深邃的历史观照,要求自身在现实中运用历史思维、把握历史规律。学习两个《历史决议》可以发现,我们党在总结党史经验的时候,着眼事业长远。两个《历史决议》的形成,同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双重职能,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对历史发展大势的把握中开启了“使中国革命达到彻底胜利”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新征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走向未来。

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当下我们从历史的联系、变化、发展中考察事物的变化提供了根本方法。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坐标,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正确的党史观武装自己,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为依托,坚持实事求是,正确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因为成就而回避失误和曲折,也不能因为探索中的失误和曲折而否定成就。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分析方法,既不能割断、又不能虚无,把百年党史真正学习好、总结好。

实践维度: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把握自身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自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重视总结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历史观就发轫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握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的行动自觉。两个《历史决议》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探求历史规律的鲜明体现。

在中国共产党“缺乏充分经验和充分自觉”的时期,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不高,尤其对“马列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及对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统一把握”是不够的。可以说,处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了解不多,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对自身历史经验的把握更是不足。尤其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面对一些迫切问题,我们党还不能都作出正确的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并没有彻底完全清除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理论错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虽然在军事、组织、政治路线等方面解决了“左”倾错误问题,但在思想路线上却未给予彻底的清算。比如,1940年王明再版了其著作《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这实际上就是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在党内路线上的反映,是对自身历史经验把握不足的体现。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我们党经历了诸多胜利和失败的教训,1940年后,我们党“在克服这些错误的斗争过程中而更加坚强起来”,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规律有了愈发深刻的把握,同时也积累一批对历史经验教训有着深刻理解的党员骨干,具备了用正确的理论教育党员干部的条件。在这一时期,我们党意识到只有彻底根除这些错误思想,才能避免前进道路上更大的挫折。1941年至1943年底,我们党通过一系列对思想、方法和作风的整顿活动,使得党内思想取得了一致,并于1943年12月至1944年5月进入了总结历史经验的阶段,在党的七大之前关于党史经验的讨论热烈开展,并于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中国革命规律和自身历史经验的重要文献。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们党首次系统而深刻地总结历史经验,总结的是我们党从成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尤其是党的六届四中全會至遵义会议期间的这段历史。总结了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成功经验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路线及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该决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对党内“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思想上同正确路线相违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具体阐述了错误之改正办法。我们党通过总结党史经验,使得全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为“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样两个目的”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获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和中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条件,这也是全党对党的历史和理论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的关键一步。从此,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这一体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的“活的灵魂”,成为全党遵循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得益于我们党对自身规律和经验的深刻总结,不注意总结经验、规律和教训,就容易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在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希望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很快成功,在经济建设等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左”倾错误,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扭转了这个局势。虽然指导思想已经拨乱反正,但是文革以及文革之前的“左”倾错误需要全面清理,认真总结。只有辨清是非曲直,才能将拨乱反正进行到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统一全党认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重要决策,是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行动自觉的深刻体现。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四条基本经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本总结之上,勇于承认错误,揭示出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质,回归到了其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后指出:“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十一届六中全会相信,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必将起到同样的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并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使得改革开放平稳推进。除此之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军和各族人民还开展了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活动,经过广泛的学习和讨论,是非得以辨清、功过得以澄明,重大经验教训也得以明确。不仅我们党的威望得到提高,而且全党团结得到增强,并统一到自觉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上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历史发表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在坚持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回顾历史、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新阐发。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等等。从这些论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总结论述,可以看出两个《历史决议》不是割裂的,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刻的历史自觉。因此,新发展阶段更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坐标中形塑自身经验和规律的历史自觉,在理论与历史、实践的互动中总结经验、推动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和现实证明:一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很容易忘记的,提出几条基本教训深刻记取非常必要;另一方面,历史只能答复条件成熟的问题,因此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一个郑重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深刻历史自觉,善于通过总结党史经验来把握自身规律并解决现实问题,并着眼事业的长远发展。

价值维度:总结历史经验以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价值旨归

对两个《历史决议》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水平上,并不能完全说明《历史决议》逻辑本身发展的特殊性。采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从后思索”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和现实的互动中理解两个《历史决议》的价值逻辑。正如钱穆先生所说,“只有在当时成为时代意见的,所以到后来,才能成为历史意见。我们此刻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

马克思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马克思还指出,“前期历史的‘使命、‘目的、‘萌芽、‘观念等词所表示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从后期历史中得出的抽象,不过是从前期历史对后期历史发生的积极影响中得出的抽象。”由此观之,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找到正确理解历史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仅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还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100年的实践相关联。因此,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中对两个《历史决议》进行历史和理论的审视,才能深刻认识总结党史经验的必要性,科学认知总结党史经验这一历史自觉的价值旨归。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把两个《历史决议》放到百年党史中、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来统一考察,有利于深刻理解其价值旨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强调:“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正是在这样的党史观指导之下,我们党通过整风运动加强思想教育,并对历史经验科学总结,在多重历史坐标中科学认知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条件的工作”,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把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规律这一历史自觉的理论载体。从宏观的角度看历史,如果仅仅是从思想路线、从选择根本方法和道路等角度,可以说明这也属于“中国特色”,当然并不能据此说明本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自觉贯穿这一时期。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该路线指导之下,正确的党史观得以再次树立。我们党通过结合改革开放实践建立了一系列党内思想教育制度,抓住了历史变革时机,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对这一时期全党认识的科学总结。

可以看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提出的这条道路的要点已经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内在地、辩证地统一起来,这条道路的性質、方向和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两个《历史决议》所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逻辑的指导下:跨入新世纪,我们党面对内外环境的变化,既强调解放思想,又注重党内思想教育的创新发展,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站上新起点,我们党“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改革开放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党内思想教育阵地,同时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不管是总结党史经验,还是回顾总结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经验,都是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总结提炼治国理政的实践特质,在学习“四史”共生与互动的内在规定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所在和历史必然。“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在历史的临界线上,通过回望来途,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开放性特质的时代表达,也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

总之,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明确了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要求;自觉探求对自身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明晰了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逻辑;以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价值旨归。这三者相统一的历史活动,也就是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指导,才能实事求是地总结历史经验,进而用党的优良传统、历史经验启迪智慧、凝聚力量,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开启新征程;只有继续自觉探求并把握历史规律,才能学习、总结和借鉴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成功经验,并转化为对党和历史交汇期的深刻认识;只有以探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才能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认识,“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作者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韩学亮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共开国一代革命家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112004710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

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十八册、第二十二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

⑤《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⑦《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⑧杨耕:《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⑨宋月红:《<决议>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3月25日。

⑩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

责编/谷漩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近代以来中国办学成功历史经验之浅谈
俄罗斯现代化的历史经验
水务纠纷的化解之道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理论价值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