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实践及分析

2021-07-12杨郁徐铁兵王宏亮张婷婷徐玉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化工管理 2021年17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分级

杨郁,徐铁兵,王宏亮,张婷婷,徐玉(河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0 引言

危险化学品作为一种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及存储等过程中若管理不到位,容易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1-2]。2012年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输送软管爆裂,导致苯胺泄漏,8.68 t苯胺流入浊漳河,河北、河南部分流域的监测断面严重超标[3-4];2015年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早期处置不当、物质存储清单和存储量不明、缺乏有效的危化品应急救援体系等是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5];2018年江苏苏州市某环保企业乱堆3 000 t化工原料,造成河流严重污染[6]。大量事件表明环境污染不仅给人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其治理修复过程还大大增加了环保财政负担。近年来危险化学品的环境风险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发布了《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7],该《指南》为化学品环境管理与风险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8-9]。《指南》中明确主要评估因子对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的影响,不仅有利于开展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企业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也具有指导意义。

1 评估流程和方法

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包括2个判别过程,即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判别和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依据判别结果,从而划定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10]。

1.1 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判别

该判别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对重点危化品的危害性进行分级,其次对环境暴露进行分级,再由以上2个分级结果确定环境风险分级.具体的判别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环境风险水平判别流程

(1)危害性分级主要依据化学品的CMR分类、水生生物毒性分类、PBT或vPvB判定和急性毒性分类。共分为四级,级别越高危害性越大。根据《指南》中分级的判定原则,对判定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PBT或vPvB判定,其他依次为CMR分类>水生生物毒性分类>急性毒性分类。

(2)环境暴露分级包括确定评估因子、评估因子分级和环境暴露分级。评估因子包括暴露因子(E)和数量因子(Q)2个类别。暴露因子主要包括化学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共2个指标项)以及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措施(共7个指标项)。各指标的积分采用加权求和法进行计算,赋分值越低,表明其暴露于环境中的可能性越高。指标权重占比较高的有清洁生产指标,权重为0.2;其他风险点的识别及防控指标,权重为0.2;含有重点危化品废水处理指标,权重为0.15。其余指标权重占比均不超过0.1。数量因子主要包括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年生产或使用数量,以1 000、100、10 t/a为临界点分为极大、大、中和小四级,即:1 000以上极大,1 000~100大,100~10中,10以下小,3个数分4段。由2个评估因子的分级结果确定环境暴露分级。

(3)利用矩阵方式,结合危害性分级和环境暴露分级情况,确定环境风险分级结果,取最高环境风险等级作为环境风险判别结果。

1.2 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

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首先分为内外两部分,分别为内部的环境管理现状分级和外部的环境受体敏感性分级,再根据这2个分级结果,进行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判别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流程

(1)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现状指标量化采用分值法,共分为四级进行指标评估,赋值越低,表明其环境管理现状越差。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为具有中等以上风险的重点危化品的品种数目、日常环境管理情况、环境管理制度执行和环境应急响应[11],指标权重分别为0.3、0.3、0.15和0.25。

(2)企业外部环境受体敏感性主要考虑两方面影响,即企业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和企业是否位于化工园区内。

(3)结合企业内外部分级情况,划定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

1.3 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

根据以上环境风险和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的判别结果,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中重大、较大和中等环境风险级的分布情况可知,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对监管等级结果的影响较大。

表1 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表

2 案例分析

2.1 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评估企业是河北省一家煤焦油精细加工企业,拥有15万吨/年煤焦油精制生产线1条,生产原料为煤焦油,主要产品包括轻油、酚油、工业萘、洗油、粗蒽、脱晶蒽油、沥青和酚钠盐。根据《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对生产使用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筛选,确定为蒽、萘和苯为该企业涉及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

2.2 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判别

本次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分级方法选用《指南》中规定的定性环境风险分级方法。根据重点危化品危害性分级原则,蒽属于PBT类物质,危害性为最高级四级,萘和苯的危害性均为三级。具体分级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蒽、萘和苯的危害性分级

该企业可以有效识别释放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风险点,并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如煤焦油精制生产线采用国内较先进、成熟可靠的生产工艺技术;焦油蒸馏分离装置、工业萘精制装置、沥青改质装置的主要设备均采用封闭设备;含有重点危化品废气、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及排放等。但仍有部分暴露因子存在一定环境风险。如粗蒽精制装置料斗未封闭,自动化水平较低;地面普遍采取硬化防渗措施,但未采取分区防渗、防腐措施,储罐区地面存在腐蚀现象;部分储罐未设置围堰、导流设施及初期雨水收集设施等。根据暴露因子分级标准,判定工业萘、粗蒽、苯的暴露因子分级依次为低、中和低。

根据产品收率及消耗统计结果,工业萘的产量为18 132 t/a,粗蒽的产量为1 333 t/a,产品轻油中的苯含量为426 t/a。根据数量因子分级标准,工业萘、粗蒽和苯的数量因子分级分别为极大、极大和大。根据暴露因子和数量因子分级结果,确定其环境暴露等级依次为中暴露、高暴露和中暴露。

通过对该企业重点危化品的危害性等级和环境暴露等级综合考虑,确定工业萘、粗蒽和苯的环境风险等级,如表3所示。

表3 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分级表

2.3 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判别

该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包括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废渣治理、噪声污染和污染事故等管理制度,但内部环境管理仍不够完善,如:缺少危险化学品台账、环境管理信息档案、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等相关制度;每年进行的环境监测,只对部分特征污染物进行监测;应急预案中未明确苯和粗蒽的应急处理内容等。确定其内部环境管理现状分级为二级。该企业周边5 k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确定该企业外部环境受体敏感性分级为四级。参照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和环境受体敏感性两者的等级划分情况,判定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为三类水平。

2.4 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

以该企业危险化学品中最高环境风险等级作为环境风险判别结果。危化品等级划分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粗蒽的环境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最终判定该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为重大环境风险级。

表4 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情况一览表

3 结语

通过对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及实际案例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出对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影响较大的因子。

(1)在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分级中,危害性分级对判定结果影响最大的因子为PBT或vPvB判定,其他依次为CMR分类>水生生物毒性分类>急性毒性分类。环境暴露分级中权重占比较大的指标有3个,包括清洁生产指标、其他风险点的识别及防控和含有重点危化品废水处理指标,其余指标权重占比较小。

(2)根据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现状指标权重占比得出,中等以上风险的重点危化品的品种数目、日常环境管理情况和环境应急响应这3个指标对判定结果影响较大,环境管理制度执行对判定结果影响较小。

(3)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监管等级划分依据得出,相较企业环境管理及风险水平,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对监管等级影响更大。

3.1 环境风险防控建议

文章针对重点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过程和河北某精细化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环境暴露和企业环境管理对评估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环境暴露评估是风险评估的重点,也是企业采取改进措施的重要环节。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建议企业从可能存在的暴露因子进行改进,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排查并识别释放重点危化品的风险点,完善控制措施;建设完善的重点危化品废水处理设施;按规范要求进行分区防渗和危险废物的处置等。另外减少危化品生产和使用量,特别是临界量较小的危化品数量,可以有效降低数量因子级别,从而降低环境风险。

(2)在环境管理方面,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环保制度,如:重点危化品台账、风险防控管理计划;定期对污染源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中包括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制定环保培训计划,定期进行员工的培训与考核等。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分级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互联网+”赋能危化品仓储物流安全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